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01-04刘映宏李显蓉
陈 郎 刘映宏 邓 波 李显蓉
[1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电子邮箱:724966080@qq.com;2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胃肠),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采取正确的科普教育方式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知识的宣传,对于增强居民对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提高群众结直肠癌筛查的参与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的方式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医疗保健人员更好地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的加剧,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预计2030年全球结直肠癌的患病人数比2013年增加60%[1-2]。结直肠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升高[3-4]。但近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死亡率逐年下降,这除与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开展的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从而早诊断、早治疗[1]。临床发现,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0%,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不足20%[5],这提示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的首要举措。然而在已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的美国,适龄群众对结直肠癌筛查的参与率仍较低(仅为62%),远未达到其国家要求的目标(80%)[6]。如何增强居民对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提高群众结直肠癌筛查的参与率是目前防治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展科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对于采取何种科普教育方式的效率高、群众接受度好,目前的相关研究报告较少。本文就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的方式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医疗保健人员更好地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科普教育概述
科普教育是指把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传播给社会大众,让大众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系统过程[7]。传统的科普教育形式以讲座、报纸杂志、宣传栏等为主,内容主要以文字或图片来表达,形式较为单调,且集中在大型科普活动周和活动月进行,时间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科普教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自媒体为载体,具有信息携带量大、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化等特点。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早期结直肠癌筛查主要是指通过高危人群筛查表、大便隐血检测、直肠指检、肠镜检查等手段发现癌前病变甚至癌症的过程,通过切除癌前腺瘤性息肉来预防结直肠癌,并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来减少死亡[8]。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作为结直肠癌筛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对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率和筛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传统结直肠癌筛查的科普教育方法
传统科普教育是指相对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科普教育而言的,主要是指以科普讲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为传播媒介的科普教育方式,其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缺乏交互性,但具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和较强的公信力。
2.1 科普讲座 开展科普讲座是经济、直接、生动、有效地传播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当前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Cuaresma等[9]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与只在筛查目标人群中发放结直肠癌筛查小册子相比,通过集体讲座和发放小册子能明显地提高筛查对象的结直肠癌筛查率。佘利君等[10]将泌尿系结石的患者聚集在一起,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以健康讲座的形式为患者宣讲疾病的相关知识,在讲座过程中,通过展示和讲解手术所用器材和泌尿结石标本等实物来加深患者的印象;此外,营造较为轻松和谐的讲座氛围,让患者可以在讲座中与医务人员进行互动,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的讲授型讲座或口头健康教育,上述类型的健康讲座更能提升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讲座内容上,需要根据受众的不同群体特质,如年龄、文化、职业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受众传递疾病预防、筛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11]。
2.2 报纸杂志 报纸不仅是新闻传播的媒介,还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即便是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报纸仍是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是因为报纸具有传播范围广、易于保存阅读和经济实惠等特点[12]。通过报纸宣传、科普有关结直肠癌筛查方面的知识,能增强公民的疾病筛查意识,转变“谈癌色变”等陈旧的思想观念,让人们对结直肠癌筛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3]。近年来,报纸中科普文章的数量和版面虽然有所增加,但总体数量仍然不足,绝大部分报纸未设医学科普专栏,关于结直肠癌筛查的科普文章几乎没有。因此,今后报社应积极开设健康科普版面或专栏,特别是要设置癌症筛查专版,并与相关临床医学专家联合开设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栏目向公众宣传相关科普知识,增加科普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同时,报纸的头版往往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利用报纸的头版进行科普报道的效果会更好。
2.3 电视广播 相比于报纸、书籍等纸质科普教育方式,电视科普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且内容通俗易懂,大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14]。胡诚等[15]通过病房电视播放自制的小儿癫痫科普视频对住院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及宣教方式的满意度、小儿癫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患儿的康复速度等都得到了提升。北京世纪坛医院将录制的专家健康讲座视频通过院内的闭路电视定时播放,在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16]。李翠[17]调查济南市社区居民获取结直肠癌及其筛查的相关信息的途径,发现有60.1%的信息是来源于电视、广播,仅14.2%是来自医务工作者,且大部分居民(76.7%)愿意在医生的建议下参加结直肠癌筛查。
20世纪90年代,广播在农村的文化传播、科学技术普及、新闻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张淑娟[19]通过病区广播定时、定内容向住院患者和家属科普小儿安全防护知识、小儿心脏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科室发放口服药时间及病区管理规章制度,不仅提升了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而且也提高了科室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节约了护士人力资源。
因此,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教育与电视广播相结合,能够提高人们对相关疾病防治的深刻认识,达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今后可利用该途径科普结直肠癌筛查的相关知识。
2.4 宣传栏 科普宣传栏是农村和社区最常见的一种简洁、直观、易于受众理解且高效的科普教育设施,具有价格低廉、普及性强等特点,是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科普宣传栏认可度较高,阅读情况也较好,表明宣传栏这一科普教育方式可以在农村推广[21]。因此,可以在医院、社区门诊的科普宣传栏中增设结直肠癌及其筛查相关知识的模块,有利于提升就诊人群对结直肠癌认识的敏感性,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结直肠癌筛查。但如何提高宣传栏的利用效率、扩大宣传栏的作用半径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方法
科普教育能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预防能力,是防治相关疾病的有效措施,而既往科普教育的方式、内容和宣传效果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16]。“新媒体”是利用网络和数字等技术,采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数据等服务的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和媒体形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更愿意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接受医院的信息。因此,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科普教育方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应用。
3.1 微视频 微视频因具有形式新颖、简洁易懂、渗透性强等特点而深受公众喜爱。戴珍娟等[22]根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制作了4期(每期5 min左右)科普微视频,并将其以二维码的形式印在狂犬疫苗注射单上,指导患者使用智能手机扫描观看,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以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口头宣讲和示范宣教等健康教育方式,微视频更加灵活、便捷,患者的接受度更好。刘涵等[23]分析快手短视频平台数据发现,妇幼健康类和慢性疾病防控类相关健康科普短视频在平台的播放量最高,而且,系列化的科普知识在内容的体现上更具有延续性,更能引起受众的持续关注,传播效果更强。Lairson等[24]对比了人工宣教、集体视频宣教、人工和视频相结合这三种宣教方式在结直肠癌筛查适龄人群中的干预效果,发现这三种干预方式均能有效地提高结直肠癌的筛查率,其中基于群体的纯视频干预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结直肠癌筛查促进措施。Wen等[25]依托多学科团队录制结直肠筛查科普短视频,内容包括肠道准备、肠镜检查程序及筛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尴尬情况,指导患者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学习,发现这能改善接受肠镜检查患者的尴尬、肠道准备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微视频科普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受众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促进受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科普教育模式的不足。
3.2 微信平台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6]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达9.04亿,手机网民达8.97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而微信APP是所有年龄段手机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之一,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科普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科普方式之一。有调查显示,约60%的患者及家属主要想通过医院新媒体来了解健康科普知识,且以文字为首要表现形式,原因可能是文字浏览更高效、便捷[27]。此外,微信具有较好的二次传播功能,一篇好的科普文章或短视频常被读者或其他微信公众号转载,让更多的人受益。微信等“互联网+”科普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科普范围广、影响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要注意科普文章必须有理有据,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转发。
马红梅等[28]研究发现,与接受常规的大肠癌筛查健康教育相比,接受集体授课、参观内镜中心、微信指导答疑、电话随访等宣教措施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能更好地掌握结直肠癌及其筛查知识,其结直肠癌筛查的信念、形成肠镜筛查行为的依从性均更高,提示通过微信、讲座、情境脱敏等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大肠癌高危人群的肠镜筛查率。王天霄等[29]应用微信平台对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问卷初筛并推送筛查科普文章,结果发现,这不仅提高了中高风险人群的肠镜筛查依从率,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低风险人群的过度筛查,有效地提高了筛查的效率。
3.3 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将人、事、物的动态进行实时传播,以满足终端客户或受众需求的一种新型高互动性信息传播方式[30]。网络直播具有操作性强、直接传播和实时互动的优势,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便捷地学习,让科普对象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知识,且学习效果显著[31]。受众还可以与直播主体进行互动交流,除了“字幕互动”,甚至还可以“连麦”互动,通过这种实时交流,拉近了受众与主播的距离,加深了受众对直播的印象[23]。人们对健康科普知识不断增加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特别是5G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网络直播科普教育提供了动力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直播在结直肠癌筛查的科普教育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或可成为结直肠癌筛查的一种新的科普宣传形式。
4 小 结
采取正确的科普教育方式开展针对性的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和筛查促进工作,对于增强居民对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提高群众结直肠癌筛查的参与率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利用多平台、全方位地开展科普教育,同时依托专业的医学科普机构和结直肠癌筛查科普专家的力量,合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开展“精准”结直肠癌筛查科普教育,使人们对结直肠癌筛查从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参与,从而推动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以期早发现和治疗患者,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