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专业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模式研究与探讨**

2023-01-04王灵敏

南方农机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机校企基地

蒋 瑜,王灵敏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2.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自2004年以来,教育部等部门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实训基地由单一、独立个体建设向多元共建、共管、共享发展,形成集教学、生产、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1-2]。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对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总体要求、公共实训基地的定位、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使用、公共实训基地的保障、组织实施这六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统筹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职业院校要以指导意见为纲领,结合院校发展规划和教学特色,统筹各方资源和条件,建设适合自身教学需求和科研发展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能有效提高实训基地和设备利用率,减少重复性投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校企合作,拓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3]。目前,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学校、企业、行业等多元主体投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4],具体有引资型、引智型、投资型等多种建设方案。一大批优秀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成,有效解决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不实、校企合作不深、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及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2]。

目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群或行业进行,跨学科、跨行业进行联合建设的不多,院校内部二级学院或系部之间因经费管理、学科差异等,导致校内的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仍有壁垒,仍存在各自建设、各自使用的情况。这违背了共建共享原则,降低了校内实训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造成了重复建设,经费和资源浪费。因此,从职业院校整体布局出发,实施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对节约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建设、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农机专业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让教师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让学生具备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能力,让企业获得所需人才,从总体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用,交流互动,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和运营效率,实现校企共赢[5],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农机专业招生人数少,资金不足

由于用人单位对农机专业人才需求量相较于机械制造、汽车等专业人才需求量小很多,因此,农机专业招生规模不大,招生人数一般在30~50人,且仅在涉农高校或综合性大学开设。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一般按照学生人数比例划分,招生人数过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农机专业实训基地主要应用于农机专业教学实训,覆盖面太窄,院校管理层也会从资金投入产出比来考虑,有意减少农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因此,会造成对农机专业建设的不重视[6],在农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出现资金不足、设备采购更新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情况。

1.2 农机专业实训设备多样,投入较大

农业机械涵盖范围广,种类繁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是指在各种农作物种植业或者各种畜牧业,初次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农业机械,主要用来帮助完成农、畜产品的初次生产加工以及残渣处理等工作[7-8]。我国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各省市地区气候、地理特点不同,农业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因此,在农机实训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选择难题。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选择适合当地农业产业和符合地域特色的农机实训设备尤为重要。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农机实训设备主要集中在水稻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轮式拖拉机、小型喷灌设备、割灌机等。

1.3 缺乏实际生产试验基地,实训困难

由于农机专业招生人数少,不能独立建设成一个二级学院或系部,往往与农学或机电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院系。师生人数少,在院系缺乏话语权,各种资源分配不占优势,没有能真正能进入田间地头实践的试验田。而且农机专业相对于农学、机电类专业来说,不属于同一个学科门类,从而形成了一个界限,使得农机专业与农学、机电等专业难以融合。如果农机专业与机电专业共同组成一个院系,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可以用于农机实训的生产试验基地。在农机实训课程开展时,农学专业的试验田很少开放给农机专业学生,因此,农机专业学生很难进行实际环境下的农机实训操作,只能在封闭路段进行模拟操作,降低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

1.4 缺少农机企业技术支撑,功能单一

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需要坚持统筹融合、合理布局、开放共享、聚焦重点和高效利用等六大基本原则[9],在农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未能完全坚持这六大基本原则。

第一,学校缺乏统筹规划。当前,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活动主要是以二级学院或系部为主体进行,对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缺乏全校性的统筹规划。很少有同一院校多个院系与某一企业或行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大多各自为战,各自建设和使用。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时,未能结合当地人力资源情况和产业发展特点,仅考虑少数企业和单一学科或某一院系的情况来规划设计,造成实训基地覆盖面过窄、功能过于单一,仅能适用于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和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其他企业、相关专业缺乏吸引力,同时对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缺少推动力。

第二,实训设备利用率较低。农机实训设备功能单一,仅有农机专业学生使用,而农机专业人数较少,造成农机设备使用率低,设备长久放置。长久放置的设备容易出现故障,为了保证设备正常,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维护保养农机设备,增加人力和经费支出。

第三,校企合作缺乏共同利益点。广西是农业大省,但广西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较少,薪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农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进入农机企业就业,农机专业学生就业困难[10],就业对口率不高。农机企业不能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所需的技术人才,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资金和精力在校企合作上;而影响力较弱的农机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提升帮助较少,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因此,农机专业校企合作存在困难,无法得到企业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的优势

2.1 有助于节约建设资金资源

对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势必需要从学校层面来全局统筹规划,相对于某一学科建设仅涉及某一个院系,布局更合理,考虑更周到,以学校全局来考量和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合理规划和调配资源和人力,很好地实现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同时也能更好地节约资金资源,避免各二级学院或系部之间的重复建设。许多院校如金工实习、物理实验、电工电子实训等公共课实训教学基地都采用此方式,通过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校内各院系都能共享使用,以此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利用率。

2.2 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发展

许多学科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如近年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影视、供电、防灾、物流等众多行业,就是因为无人机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促使了众多行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也是一样,以某一个学科或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带领相互关联的学科专业共同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进步和发展,也同样会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2.3 有助于师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更多的是以本校人员共同参与,以学校为主导,以教学实训为目的建设实训基地,讲求高效节约,不会盲目追求设备先进,门类齐全。在不断建设和使用中,师生团队共同规划,自主研发改进新的设备设施。通过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交流碰撞,共同创新,不断打造和完善一个功能齐全、适用于自身学科特色的实训基地,而在此过程中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3 农机专业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模式分析

3.1 学校主导,统筹管理

以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充分掌握农机专业及相关院系专业教学实训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联合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以学校层面对农机实训基地进行资金投入、设备和人员管理,避免各二级学院、各学科之间相互竞争和制约,以全局为重,实现资源设备共建共享,合理安排使用。

3.2 各司其职,共建共享

各使用单位积极响应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度,调拨人力物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和管理任务。对于相互关联的实训设施设备,做好沟通协调,相互协助,共同建设,共享使用。避免沟通不畅,顾此失彼,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

3.3 自主开发,创新发展

学校设立实训设施设备改造、研究的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当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不适应教学实训时,可以联合校内各学科的师生及合作企业一起攻关,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开发新的适用于实训教学的设备,使实训基地不断发展,同时减少对设备采购的依赖,减少建设经费。

4 农机专业实训基地跨学科共建共享的实施路径

4.1 制定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制度

除某一专业专用实训基地以外,其他相关专业学科、公共课程等的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由学校统一安排、统一建设和管理。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讨论论证后,再根据学校教学和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提供建设经费,安排建设管理人员,尽量做到统筹兼顾,效能最大,避免基地功能单一,受益面窄。实训基地使用和管理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使用情况灵活调整。

4.2 多方参与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校内实训基地,以教学实训科研为主,实际生产为辅,适用于学校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训、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由学校统筹规划,农机、农学、畜牧、食品等专业共同提供建设要求,企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提供建设意见、管理指导和设备技术支持。对于通用农机实训设备设施,如拖拉机、耕地设备、灌溉设备、水稻收割机等由农机专业或企业负责,其他相关专业辅助实施;对于大型专用设备,如温室大棚、养殖设备、食品酿造设备等由相应学科专业和企业负责,农机专业协助实施。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生产为主,教学实训科研为辅,适用于学生离校后的企业顶岗实习和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由企业统筹规划,学校及相关专业提供适合工学结合的建设需求和技术指导,共同探讨学生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4.3 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在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以后,为了避免使用单位教学实训安排存在冲突,学校统一进行管理,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和场地。对于实训材料,由各使用单位按时按需申报,由学校统一采购,避免各自采购造成浪费。同样,设备的维护管理也需要由学校安排专人负责,避免使用单位之间存在相互推诿。实训基地的使用本着公平公正原则,按需合理分配使用,不能厚此薄彼,引起矛盾和不满,影响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4.4 建立学用结合制度

通过农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农闲进厂、农忙下乡”[11]的学用结合制度。在种植和食品加工工作较少,即“农闲”时,农机专业的师生就进入实训基地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完成相应的理论及实训课程;当到了农作物收获和食品加工旺季,即“农忙”时,农机专业的师生以及其他学科的师生,一同组织相应的机器设备进入实际的田间地头和食品工厂进行农作物收获和食品加工,进行真实的生产实训,共同完成生产任务,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4.5 鼓励自主创新开发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过多依赖设备采购,采购的仪器设备并不一定适合学校的教学实训,同时,过时淘汰的仪器设备只能报废,造成很大的浪费。学校应该以本校的教学实训需求为导向,设立专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设计开发的基金,用于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开发。重点支持交叉关联学科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及实训设备的改造开发,既解决实训设备采购功能不匹配的问题,又提高了师生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设备企业的依赖[12-13]。

4.6 建立校企替换制度

在整个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一企业、学校、院系等因资金、未来规划发生变化而退出实训基地的持续建设。因此,需要制定完整的校企替换制度。不能因某一企业、院系的退出导致整个建设项目停止。在建设之前做好相应的预案,避免某一单位建设任务和责任过大,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情况。主要由学校进行主导,形成建设领导小组,对于某些企业或院系退出,则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建设规划或增加其他企业和院系继续开展后续建设[14]。

4.7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能兼顾各相关专业、企业、行业的教学、实训、生产、科研等需求,但是涉及不同专业、行业人员较多,人员复杂,知识体系各不相同,对实训环境、设备设施安全认知不同,应对共同使用实训基地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培训和安全管理。如进行电气设备、农机设备、特种设备、无人机等安全操作培训,涉及化学、医药、农药等物品使用以及消防应急等培训。

5 结束语

通过学校主导,统筹管理,校企合作,使用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农机专业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可以让实训基地更能满足不同院系和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训需求,有效增加实训基地使用功能,提高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使用效率。通过跨学科的沟通协作,共同开发,建设更适合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和设施设备,减少对设备采购的依赖,提高学校的自主性,同时也提高师生团队自主创新能力,使实训基地建设持续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农机校企基地
沃得农机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CHAME 丞华农机展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