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1-04魏佳菁

南方农机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农民基层

魏佳菁

(陇南市成县文化馆,甘肃 陇南 742500)

1 我国乡村振兴中基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1.1.1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乡村

在乡村振兴中,我国大力扶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包括农村贫困地区。为了做好乡村文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大力开展乡村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是包括乡村文化在内的全面振兴,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不仅生活上步入小康,在精神文化层面也要达到乡村振兴的要求,当前我国在所有的农村均建立了文化活动室。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大部分的农村所在的乡镇建立了综合文化站,并且在全国农村地区建立了覆盖面广阔的不同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国的许多地区还建成了农家书屋、儒学讲堂等文化项目场所。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

1.1.2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工程项目

我国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包括农村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结合贫困地区的人文背景,实施了让农民看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推广项目,例如,有些地区到农村地区放电影、进行地方戏剧演出等群众喜爱的文化项目。还有的地区举办了多场次的唐诗宋词大赛等读书项目。由于在乡村振兴中,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因此,国家强化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劳动热情[2]。在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此外,通过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实施,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服务体验意识,进而带动了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据统计,在乡村的基层文化建设中,我国共计建立20 000多个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推广实施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发展。

1.1.3 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是很多乡村针对基层文化的建设需求,结合本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强化文化遗产的挖掘,例如在许多乡村建立了遗产名单,比较著名的有乡村记忆等项目。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根据本地的文化遗产分布情况,建立了乡村博物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农村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有19 500多个文化项目列入了乡村遗产名单。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建立了专门的保护基地。三是组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推广团队,团队的成员大都来自于乡村所在的文化推广服务志愿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演出活动,受到了所在地农民群众的欢迎,并且很多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1.2 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短板

1.2.1 有些地区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我国农村地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较多的思想认识问题和资金投入较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中,对于农村的经济建设比较重视,各方面包括资金在内的投入也较多。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则是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消极情况,许多人认为,乡村振兴就是让农民群众在生活上过上好日子就行,至于文化建设,那就应当放到次要的地位。在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则较少,并且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大都是单纯地依靠地方财政的预算资金。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表现得较为被动。依托于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较大程度上落后于经济建设的进度,文化服务项目则是流于形式,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造成了农民群众失去了对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不主动参与文化建设项目[3]。

1.2.2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在农村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中,没有紧紧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许多地方只是按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管理部门的想法行事,没有调查研究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什么,人民群众喜欢哪种形式的文化项目。更有甚者,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意愿相背离,走到群众文化需求的反面,造成农民群众的不配合甚至是反对的情况。还有些基层文化推广部门,在文化建设中搞形式主义,摆空架子,没有实际的文化建设内容,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什么?农民群众喜爱的文化项目是什么?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搞清楚,只有搞清楚这些最为关键的文化建设受众基本情况,才能够推出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但是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根本不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诉求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脱离群众去搞文化建设,所取得的结果可想而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化建设中应当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脚踏实地地面对农村这个文化战场,只有这样才能将党的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会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积极参与[4]。

1.2.3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没有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

在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千村万落,在形式上高度相似甚至是一模一样的文化建设形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基层文化项目例如文化广场、村图书馆等几乎是同一个模板设计出来的。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推出的文化建设载体没有鲜明的、有别于他人的特色。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文化建设的懒惰行为。别人搞什么文化建设项目,自己不去思考如何设计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项目,只是把别人的做法照搬照抄。这层面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例如在老年农民的文化活动中,某个地方的广场舞文化项目搞得很好,马上就会有很多的农村在文化建设中学习别人的广场舞推广经验。笔者在此并不是说这类的学习不好或者不能在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中推广,而是认为学习人家的做法也可以,但更重要的是要推陈出新,搞出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照用。总之,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需求各不相同,农村地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也各不相同,最好的做法是根据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设计出适合当地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基层文化建设项目,打造出具有本地特征的特色文化建设项目[5]。

1.2.4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缺乏专业型的文化服务人才

在当下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急需大批量的专业文化服务人员。虽然大部分从事基层文化建设的服务人员有着较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有一定的文化服务素养,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具体情况的复杂性,需要更多懂得存在于农村地区传统文化技艺的文化保护型人才。例如,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技艺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失传窘境。如果要保护这些民间艺术文化资产,就必须有这些资源的人才。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民间的文化资产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较为久远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而今天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时代情况下,这些民间的文化资产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形象地说,也就是如果今天的人们再从事专业的民间技艺和文化艺术工作的话,有可能就导致收入较少,甚至到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同时,也应看到的是,目前专门从事民间技艺传承行业的人才由于收入较低,纷纷流向高收入的行业,由此更加剧了民间技艺传承人才匮乏之势。所以,从这一层面而言,对于这些民间的技艺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应当由政府层面培养专业的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人才,只有这样也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热情。

2 我国农村地区基层文化建设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2.1 充分发挥农村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

2.1.1 多角度多元维度强化宣传

在宣传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宣传手段,使用先进的基于互联网宣传措施和方法,促使负责基层文化建设的干部从内心深处根植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意识,并且深入到基层农村的多个地区,让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意识到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意义,从而为我国乡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推广打下良好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不断更新以往行之有效的有群众参与的民间文化活动,并赋予有正能量时代感强的特色内容,让乡村文化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频率[6]。

2.1.2 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领导考核

在我国地方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和落实有关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配套的扶持性政策,并强化落实乡村文化建设行动监督机制。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应当将乡村文化建设开展情况纳入对地方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具体是,制定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与领导干部挂钩的考核政策,并纳入领导干部的人才选拔之中。在对领导干部文化建设的考核中,应当细化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项目考核,考核时实行群众监督制度;各项规定的制度条款应当可执行性强,不能实行考核上的形式主义。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领导干部俯下身子,积极开展乡村文化建设。

2.1.3 实行文化需求的预约制度

所谓文化需求的预约制度,是指文化建设的各个相关方,即农民群众、文化建设干部通过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各类交流软件,实行文化需求预约订制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农民群众通过交流软件(例如微信),将自己所需要的文化建设需求项目发送到交流软件系统面板上,然后文化建设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加工,制定出相应的文化宣传项目名目,按照这个基于交流平台采集到的农民群众文化建设需求名单,文化建设服务人员进行相应的项目宣传、演出或者开展活动。这种方式比较符合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环境,也较为容易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2.1.4 实行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

面对民间技艺人才的匮乏,建议在农村地区实行灵活招揽人才的措施。实际上,在农村地区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对人才的用工制度不完善甚至没有建立。具体的操作是,基于实际现状即民间技艺人才收入较低的情况,建议实行兼职的方式,对于以兼职方式从事民间技艺推广的人才,可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民间技艺专长的人才在从事本职工作获得收入的同时,参与民间技艺的推广活动也可以挣得一定的资金收入。实施这一灵活的措施,无疑会大大激发人才对民间技艺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民间技艺的传承和推广[7]。

2.2 充分释放乡村文化的正能量价值

2.2.1 整合乡村文化的价值观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形成了博大丰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愈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一直是中国人民血脉中的基因。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丰厚的传统文化大都是基于农业生产、农业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离不开乡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封建思想的糟粕,这些封建文化的糟粕目前还在乡村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村基层文化的开展应当基于目前乡村文化的现实,剔除封建落后的糟粕,弘扬乡村文化中的精髓,这就是所说的乡村文化价值观整合。经过整合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会呈现出勃勃生机[8]。乡村文化价值观的整合就是进行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石。

2.2.2 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中华美德

在我国乡村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例如与邻为善、勤俭持家、在处理邻居的纠纷时“让他三分又如何”、尊老爱幼以及倡导家庭和谐等等,不胜枚举。对于这些传统的中华美德,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应当大力发扬。乡村文化的振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乡村的振兴,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以往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乡村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孝悌文化上,多是倡导人们要孝敬老人,而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美德宣传得较少。也就是说,以往的乡村文化建设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不够全面和系统,全面系统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今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2.2.3 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

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应当立足于乡村振兴的实际开展情况,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的工作模式创新,探索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农民群众需求的新模式。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文化服务工作基本上还是沿袭以往的推广模式,但是,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的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支撑。文化建设模式创新的具体特征:一是应当符合基于互联网数据时代特征的文化建设模式;二是应当满足文化建设人人参与的需求,例如可以采取举办歌咏比赛等各种群众参与度高的文体形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9];三是创新的模式应当是动态的、不断优化更新的,而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建设模式。只有满足以上这三个特征的模式创新,才能为基层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动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

2.3 着力打造独具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链

2.3.1 推动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建设

所谓历史文化载体建设是指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进行挖掘和推广的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基本上每个地区都有历史文化古迹,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地方财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专款专用,扶持乡村文化振兴事业[10]。

2.3.2 基层文化建设要强化革命历史教育

在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当利用包括烈士陵园在内的革命题材进行教育,这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建设的方式一是在清明节组织乡村的农民群众到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二是利用国庆节等节日对乡村农民群众开展专题教育。通过这些革命教育,可以使农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也应当关注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为了实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振兴,应当立足国情,积极采取依靠农村人民群众的方针,有策略、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全面完成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为实现党的下一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农民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基层在线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走基层
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农村基层关工委工作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