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霞浦县芹菜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1-04许含冰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染病芹菜粉剂

许含冰

(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福建 霞浦 355100)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依山面海,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5℃,年降水量1193.7 mm,平均日照时数1582.8 h,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暖夏凉,霜雪少见。近年来,霞浦县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类产业,种植面积在11 万亩以上[1],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芹菜属浅根系作物,适宜于冷凉环境中生长,整体适应性较强,产量和售价较高,在当地大面积种植。为进一步提高芹菜种植效益,充分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种植人员需应用高产种植技术,保证芹菜产量与品质。

一、芹菜种植技术要点

1、种子处理

根据地区环境确定芹菜主栽品种,当地主要选用山东省临朐县园艺种苗研究所培育的四季黄心芹和江西省丰城市航城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黄心芹种子。播前精选种子,保证种子饱满籽粒、纯度良好、发芽率与抗病能力较高。先用清水冲洗种子,再浸泡在55℃温水中,浸泡时需不间断搅拌,自然冷却到30℃左右后继续浸泡30 min。然后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处理10 min 左右后,浸泡在常温清水中24 h 左右。之后,用清水冲洗数遍,并轻轻揉搓,表皮搓开后停止。将经过浸泡的种子摊开,表面达到半干状态后拌入细沙,用塑料薄膜覆盖后置于18~20℃环境中催芽。每天翻动1~2 次,以改善通气条件,露白种子达到60%以上后即可播种。

2、整地施肥

尽量在禾谷类作物茬后种植芹菜,禁止连作,保持3 年以上的轮作周期,可以降低芹菜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选择地块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和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耕作层深度不少于40 cm。

目前,广泛应用喷灌、滴灌技术,提前配备相关设施。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落叶,按20~30 cm 标准深耕。播前耙耱田块,确保地面充分平整,为后续作业提供良好条件。

整地时施用充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1000~2000 kg、15-15-15 三元复合肥0~50 kg。施肥后深翻20 cm 以上,均匀混合土壤和肥料,改善田块地力条件[2]。

3、播种

近年来,芹菜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可应用蔬菜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落种、覆土等工序,且动态调整株距、行距、播种深度等,有助于提高播种效率与质量。播前整平地面后充足浇灌底墒水,自然下渗且晾晒1~2 天后播种。

一般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即可收获。株距与行距分别控制在10 cm 与15 cm,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1.5 cm左右,每穴3~5 粒种子,每亩播种量0.10~0.15 kg。

4、田间管理

(1)间苗与定苗

播后10 天左右,田间会陆续出苗,需及时检查苗情。苗期进行1~2 次间苗,苗距一般保持在3~5 cm。真叶达到4~5片后定苗,苗距保持在10 cm 左右,每亩留苗4~5 万株。

(2)中耕除草

为改善幼苗生长环境,需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通常4~5 叶期依据5~7 cm 标准进行浅中耕,避免深度过大。或在出苗前向土壤表面均匀喷施72%都尔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兑水药液等,利用化学药剂防除田间杂草。

(3)灌溉管理

结合土壤墒情科学制定灌溉计划,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湿度,还能够节约水资源。综合考虑天气条件与土壤墒情等因素,科学确定浇水次数与浇水量。若下午时段芹菜叶子并未出现萎蔫,则表明土壤墒情良好,可减少浇水量或推迟浇水时间。

(4)施肥管理

真叶达到2~3 片时,每亩施入10 kg 硫铵;达到5~6 片时,每亩施入15 kg 硫铵;达到8~9 片时,每亩施入20 kg 硫铵。植株生长期也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1%尿素溶液等,每亩肥液施用量控制在40 kg 左右,以充分满足芹菜生长的养分需求[3]。

二、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芹菜生长中出现病虫害会对植株长势、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威胁。化学防治效率较高,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农业生态,危害芹菜品质安全。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优先采取物理、生物等方法治理病虫害。

1、芹菜软腐病

(1)发生特征

芹菜软腐病主要危害叶柄基部。苗期染病后,心叶会逐渐坏死腐烂。成株期染病后,叶柄、茎部等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展并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然后病变部位组织慢慢腐烂,发出恶臭味。部分地块病情较严重,甚至全株枯死。

(2)防治技术

连作芹菜或其他易感作物、种植地块地势低洼且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施用氮肥过多,都将加重病情,要综合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土壤是病菌的主要传播渠道,重茬种植土壤中会累积大量病菌,发病率大大提高,要认真落实轮作制度。病菌易从植株伤口侵入,要规范开展中耕除草等工作,避免植株茎叶与根部出现损伤。田间发现病株需要及时清除并撒施石灰,以杀灭病菌。进入发病期后尽量减少浇水量,禁止大水漫灌。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间统一烧毁或深埋处理。

化学防治。田间出现病害后,可喷施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等药物,持续2~3 次,间隔保持在1 周以上。

2、芹菜早疫病

(1)发生特征

芹菜早疫病主要危害芹菜地上部分。叶片染病初期出现水渍状褪绿色近圆形小斑点,之后变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病部中心保持灰褐色。病程后期,相邻病斑将连接成片,田间湿度过大时病部还会长出黑色霉层。叶柄染病后会出现长圆或条斑,呈水渍状、灰褐色凹陷。

(2)防治技术

轮作其他不易染病作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严格控制田间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进入结果期后,及时摘除下部病叶,带出深埋或烧毁,避免病害传播。发病后,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等,持续用药1~2 次,间隔10 天左右。

3、芹菜菌核病

(1)发生特征

芹菜菌核病由核盘菌侵染发生,主要危害芹菜的茎、叶片等。茎部染病后,初期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面积逐步扩大,并产生白色菌丝,之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鼠粪状菌核。叶片染病后,初期产生水浸状斑,之后变为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田间湿度过大时会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2)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播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可利用2.5%适乐时进行包衣处理,或利用10%盐水开展浸种工作,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菌。综合考虑芹菜品种生长特性与土壤墒情条件,科学确定田间栽培密度。在播前整地过程中,同步开挖排水沟,保证能够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合理制定浇灌与施肥计划,对磷钾肥进行适当增施,促使芹菜植株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

化学防治。田间出现病害后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等喷施防治,持续用药2~3 次,间隔控制在10 天左右。

4、蚜虫

(1)发生特征

蚜虫主要吸取芹菜叶、茎的汁液,严重影响植株长势,甚至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2)防治技术

可人工直接抹杀卵块,或喷施50%辛硫磷乳剂10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三、结语

在芹菜种植中,要积极革新传统管理模式,应用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保证芹菜的产量与品质安全。

猜你喜欢

染病芹菜粉剂
偶感
芹菜也会“变脸”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吃芹菜可以降血压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芹菜焯水 的正确方法
爱 情
啥样的芹菜口感嫩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