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胶州市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种植技术

2023-01-04李晓敏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胶州市种薯水肥

张 丰,李晓敏

(山东省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胶州 266300)

胶州市生态条件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2021 年,胶州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近15 万亩,是当地农民实现经济增长和整体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胶州市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土质条件,产出的商品薯具有块大整齐、表皮光滑、品质高等优点,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年外销量可达30 万吨以上,占总产量的90%以上,价值高达5 亿元。

一、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优势

1、提高水肥利用率

与传统马铃薯种植大水漫灌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可使水分直接经滴灌管道进入土壤,马铃薯种植区域内土壤小面积湿润,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能有效避免土壤深层渗漏以及地表径流,节水率可达50%以上[1]。

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可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将肥水定时、定量、均匀滴灌到马铃薯根系附近土壤中,保持较佳水肥供应,避免了因大水漫灌造成的肥料渗漏损失,化肥利用率提高20%以上,实现了节水增效目的,有效缓解了干旱气候对马铃薯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2、改善土壤环境

传统粗放式水肥管理,施肥量与灌溉量均较大,易造成土壤盐碱化与板结。采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提升土壤中多种微生物的活力,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迅速分解,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延伸,有利于形成较佳的薯块形态,有利于后期加工。

地膜覆盖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温度,避免低温抑制马铃薯前期生长,促进早期壮根发育。同时,使地上叶片部分始终保持相对干燥状态,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概率,进而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对种植环境的污染,更好地维持当地生态平衡[2]。

3、提高种植管理效率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播种采用播种机进行理墒、施肥、播种、施药、布置滴灌带、一体化覆膜等;中期使用培土机培土,并利用农机喷洒农药除草、防治病虫害;后期使用收获机收获;最后农户只需对马铃薯进行拾捡、装袋、筛选、分级装箱。全程机械化滴灌种植技术省工、省时、省力,成本支出大大减少,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主要种植技术要点

1、土地翻整

马铃薯属于根块类农作物,适宜在深厚土壤中生长,透气性良好且较为疏松的土壤能大大促进马铃薯生长与发育。马铃薯种植地块应尽量选择土质疏松、肥沃、耕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前茬一般选葱蒜类及瓜类作物,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产地环境要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整地时适当深耕,深度保持在35~40 cm,以增加土地透气性。翻耕时,每亩均匀撒施1500~2000 kg 优质农家肥,同时施入3%毒死蜱0.5 kg、3%辛硫磷0.5 kg。翻耕后使用旋耕机进行土地整理,确保土块细碎、墒面平整。

2、品种选择

根据胶州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市场需求,选择生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病性能强的一级马铃薯品种,如大西洋、希森3 号、希森6 号、中薯5 号等,薯块要完整、无病虫害、表皮完好、没有冻伤、色泽鲜亮。

3、种薯处理

播种前,将种薯放在18~25℃有散射阳光的场地晾晒15~20 天进行催芽,以打破种薯休眠期。期间每隔4 天翻晒1次,10 天左右种薯会长出约1 cm 长的紫色芽,此时即可切块。10 吨种薯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2.5 kg、科博2.5 kg、滑石粉100 kg 均匀拌种,不用将拌种后的薯块堆积在一起。

4、足墒播种

播种前浇地造墒,每亩施加种肥磷酸二铵20 kg、复合肥120 kg。采用机械起垄覆膜、人工点播方式分厢种植,开沟1.2 m,起垄栽培。垄高35 cm,垄宽30 cm 左右,每垄播种2 行。垄中间开沟,并在沟内施足基肥。沟两侧将种薯呈三角形交错摆放均匀,种薯间距23 cm,行间距35 cm,播种深度10 cm 左右,每亩播种4000~4500 株。土壤深10 cm 处温度为8~10℃时种植较佳。

5、设施铺设

管道设施铺设要根据马铃薯实际种植地形、作物分布情况、水源以及灌水器类型合理设计。一般在马铃薯种植行的垂直方向铺设主管道,每间隔100 m 设置1 个开关阀门,滴灌带选择16 mm口径管道,将其沿着马铃薯种植行的平行方向埋于沟下方。主管与滴灌带接口处需安装控制阀门,每间隔15 cm 处安装1个滴管口,滴灌带长度要小于100 m。设施与管控系统安装完毕后,要对管道进行水压测试,灌水、施肥均匀系数在0.8 以上时方可投入使用。

6、肥水管理

根据种植土壤含水情况适量补水,土壤湿润深度控制在15 cm 以内,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种薯腐烂。首次滴灌前要检查滴灌带是否连接牢固。马铃薯出苗前进行第2 次滴灌,出苗时土壤湿润深度控制在15 cm 左右,含水率约为60%。出苗后20 天左右进行第3 次滴灌,此时薯苗需水量增加,土壤湿润深度要控制在30 cm 左右,土壤含水率约70%。

管道铺设后要重施底肥,并增施有机肥。每亩可施有机肥1000~1500 kg 与马铃薯专用复合肥78 kg。根据种植土壤墒情、土壤性状、马铃薯的需水规律、根系分布、设备条件以及技术措施等决定合理灌溉次数、灌溉量、灌溉时间等。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马铃薯养分需求量、肥料利用率等按照目标产量计算出马铃薯全生育期施肥总量,以及每次的施肥量,满足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及水分的需求。

尽量选择腐蚀性小、与水相互作用小、溶解度高、溶解迅速的肥料[3]。施肥时可使用电导仪对土壤EC 值进行定时测试,并对水溶液实际浓度进行监测,避免养分浓度过高造成肥害。同时,可在每次滴灌时随机抽取3 个点进行滴灌流量测试,在相同时间内算出各灌溉点实际滴头流量,若各点流量差异高于10%则说明灌溉不匀,应对水压、出水口、过滤器等进行检查,确定故障点并及时维修,确保滴灌均匀。

7、设施维护保养

滴灌前先使用清水滴灌10~15 min,水压稳定后再施肥,施肥灌溉后再用清水滴灌15~20 min,以冲洗滴灌管道,避免管道内残留肥液晒干后结块而堵塞滴头,或腐蚀管道、滴头等设备,同时拆下过滤器进行彻底清洗。

滴灌设备要定期检修,防止出现损坏、漏水等情况。系统运行中,要对过滤器两端的压力表进行定时监测,一旦两端压力值差异过大要及时清洗过滤器,定期对离心过滤器集沙罐进行排沙。冬季要实时进行系统排水,以防低温结冰造成管道爆裂,保护好易损部件。

四、结语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省工、省心等优势,提高了马铃薯整体产量与薯块品质,使当地马铃薯产业整体效益有所提升。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利于马铃薯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规模化、规范化及集约化生产迈进,可在胶州市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胶州市种薯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卫青萝卜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
胶州市中学排球联赛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成就、问题和建议
胶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水肥药一体集成新技术 让土豆变“金豆”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