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语文互动式习作教学设计刍论
2023-01-03潘远生
潘远生
摘要:互动式习作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和谐关系,有助于改变传统习作教学被动低效的局面。教师基于深度学习视角,进行互动式习作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互动式习作教学与深度学习概述入手,分析当前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并从学习理解、问题探究、知识迁移、师生和生生互改等方面,对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语文互动式习作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深度学习;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4-0133-04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可视化习作教学探索”(课题编号:2020ZQJK042)
互动式习作即将互动教学理论引入习作教学,以改变传统习作教学被动低效局面的一种新型习作教学模式。互动式习作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写作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当前的语文互动式习作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教学目标盲目化、教学内容被动化、教学方法范式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互动式习作的功能,下面,笔者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对语文互动式习作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开展习作教学带来有益参考。
1.互动式习作教学的含义
互动式习作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信息交流、情感互通、资源共享、教学相长的作文教学新机制。在互动式习作教学中,教师肩负着教育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寻找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素材、感悟写作真谛,从而建立起师生互动交流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出师生互动、互助、互惠,共识、共享、共进的新型习作课堂。
2.深度学习的含义
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习中的反思能力,强调学生的行为与情感投入,是一种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是摆脱被动、机械、孤立、肤浅的学习方式,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重要途径。
3.基于深度学习的互动习作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互动式习作教学就是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习作教学活动,并与学生通过高效互动,使习作教学逐渐由教师的灌输式“教”向学生的自主式“学”转变。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互动式习作课堂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师生通过有益的互动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进而积极主动进行自觉学习。
1.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盲目化。部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未能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内容,导致学生处于无物、无序、无重点的状态,进而无从下笔。
(2)教学内容被动化。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部分学生为完成习作任务而被动进行写作,这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无情可抒”,进而写出来的作文语句不通顺、错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3)教学方法范式化。在传统习作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到位,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停留在口头语言、表面文字的浅显层次上,师生之间缺乏思想、情感的深層次互动交流。
(4)教学评价单一化。在传统习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作文的批改过程,但其做出的批改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意味,这导致批改评价难以发挥出激励学生写作的效用。
2.当前语文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要想有效解决当前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就必须聚焦学生视角,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大胆探索习作教学改革新思路,构建习作互动教学新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讲实话,用“我口表我意,我手写我心”,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唯有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表达,才能有效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进而逐渐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语文互动式习作教学中,教师既要巧妙地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又要设法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层次,促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动力和互动积极性,进而有效达成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紧密联系习作学习目标
在围绕习作学习目标开展互动式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设计,以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1)把握习作关键词语,理解题目主要意思。习作题目一般包括标题、图画、具体写作要求等信息。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习作题目时,要引导学生先拆解习作题目,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找出题目中的各项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想要表达的道理,分析出题目所蕴含的思想和内涵,然后鼓励学生立足习作主题的相关背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为代入题目情境做好准备。
(2)代入题目创设情境,梳理写作基本思路。习作题目一般具有发散性强、语言精练等特征,教师可根据习作题目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创设习作情境,为学生指明习作方向,并指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以及习作题目中的关键词理清习作话题、习作要求,明确写作思路,自主搜集写作素材。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题目情境入手,通过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写作思路,以及梳理写作材料的方向,并引导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写作要求,从而保证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3)推行师生交流策略,活跃学生习作思维。当学生已经成功进入习作情境,并理清写作思路后,教师可通过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尝试习作表达,其中互动和交流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人的陈述,学生之间的评价、建议,教师的点拨、引导,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等形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围绕“顺序”“详略”“具体”三个关键词对习作内容进行交流,并从题目的拟定、写作的顺序、写作的内容、写作的方法等方面完善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思维过程得以可视化展现,使自己的思维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2.问题探究: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可围绕习作内容创设多媒体情境、布置在线活动任务、开展多感官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
(1)提供可视化教学数据,互动生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习作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习作主题、习作素材和习作表达三部分。习作主题是习作教学的出发点,习作素材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点,习作表达是习作教学的终点站。在互动式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数据掌握教学内容的实时动态变化,利用具体化的课堂环节和学习任务与学生围绕习作主题展开互动,从而在互动中碰撞生成更多课堂之外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习作主题,并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即景》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尝试选定观察对象,从而把半命题“___即景”中的空格补充完整。其次,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补充完整习作题目后,将自己的题目发到共享平台,供大家评价。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点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而点赞数据则可以通过平台后台数据端的排名,以折线图、柱形图等可視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可根据可视化的评价数据对学生拟定的题目进行评价,并帮助评价数据较低的学生调整题目。在此环节,为达成“学生学会选择与主题相符合的习作素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平台上发布习作内容,并制定如下要求。1)发布与习作主题相符的素材获一颗星。2)发布与习作主题相符的素材,并在留言区表达自我观点,获两颗星。3)发布与习作主题相符的素材,并在留言区与他人进行交流,获三颗星。通过习作内容发布要求与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有助于习作教学逐渐由“要我写”向“我要写”升级。
(2)选择个性化写作素材,整合形成教学内容。习作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个性化的表达是习作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学生写作的灵感来源和必然结果。习作资源数据包内含有丰富的、经典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习作学习的“支架”。在互动式习作教学过程中,习作资源数据包作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习作素材,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在本环节,教师将教学资源整合、梳理,并制作成习作资源数据包,其中主要有习作素材数据、写作知识数据,以及习作范例数据三种。习作素材数据主要指针对学生习作的选材,解决习作的内容问题。习作知识数据主要指用于指导学生运用来自课本以及习作理论的习作知识,解决习作如何构思和如何表达等问题。习作范例数据主要指把课文或读写结合的例文作为范例(包括范文的结构特点、艺术特色、写作手法等),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的问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微课等可视化教学工具将这三种素材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这些习作素材数据展开思考和分析,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从这些数据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文表达。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系统的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习作完成情况,并将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记录下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痛点,以便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对课堂教学进度做出相应调整。另外,教师还可以选出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案例展示,并借助系统的及时反馈评价功能,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研讨、学习和修改。
(3)搭建多元化平台,提供丰富教学内容。互动式习作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式多元化习作学习平台。互动式习作学习平台除了能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交流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外,还能以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既丰富又有趣的学习天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设计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活跃的思维。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的教学为例,在进行这一主题的习作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设计动植物找“妈妈”的游戏。即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在线玩亲子连连看的游戏,帮这些动植物找到“妈妈”:蝌蚪———青蛙、豆芽———绿豆、鸡蛋———母鸡、葡萄籽———葡萄、西瓜籽———西瓜、鱼卵———鲫鱼,并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学生完成的准确率。学生在连线游戏中,会对动植物的神奇变化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究欲望。教师可藉此引导学生根据游戏中涉及的动植物撰写观察日记。
3.知识迁移:注重观察交互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经验,指导学生深层观察、深度对话、深入合作,促使学生在接受输入的同时保持对知识一定量的输出,从而有效实现知识迁移。
(1)观察习作素材,实现深度学习。习作素材往往需要观察来积累,是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源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并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的随时暂停、随心拖动进度条,随意局部放大等功能,直观、形象地阅读习作素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相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拍照、录视频等功能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以此保证学生的观察不仅有顺序、有重点,还有细节。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练习《我的植物朋友》的教学为例,为了完成本单元的写作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尝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为了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搜索、定格、回放、聚焦、截屏等功能,把观察对象定格或者放大,也可使用超链接播放微课视频,并将其同步到每一位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观察。这样教师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习作内容,又能为学生互动交流提供丰富、动态、即时性的素材,从而切实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
(2)加强对话合作,提升合作能力。互动式习作课堂教学离不开平等、尊重、合作、对话的和谐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积极展开有益互动和交流,并能做到在师生、生生合作的基础上,就习作中的某个问题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展开探讨,以此形成师生成长共同体,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另外,交互式习作活动可以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深度对话提供机会。通过交互式习作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深处,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得到增强,让学生敢于质问,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師生、生生互改:构建互动式作文评价体系
(1)师生共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往往情感虚假、浅显幼稚,空洞无物,言不由衷。教师虽然在作文写作指导上下足了功夫,但收效甚微。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审题、立意、造句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树立良好的文风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学生写,教师改”是作文评改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包揽了“评价全过程”,学生处在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导致作文评价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叶圣陶先生曾经对作文批改提出过具体建议:“如以某一学生作文为材料,书于黑板,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际起主导作用。全班学生如能人人用心,其受益必不鲜矣。”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作文评价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推动力。互动式习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达成这一目标。在互动式习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作文评价的唯一主体,将评价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生生互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改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改、互改习作是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在习作评改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支持学生自改、学生合作互改、教师修改、家长点评等。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这种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中自由地感受语言、运用语言,在合作中学习习作技能,学会倾听、表达、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运用技巧,从而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语文互动式习作教学有助于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多层次互动,促使学生树立问题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素材整合能力。在设计语文互动式习作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深度学习理念,加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以改善以往习作教学中教学目标盲目化、教学内容被动化、教学方法范式化、评价单一化的问题。教师还要以习作评估为中心,设计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互动性及生成性的语文习作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式习作中发展兴趣、拓展思路、培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继元.互动式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2019(09).
[2]段金菊,余胜泉.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3]邓靖武.基于学习视角的物理课堂构建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19(08).
[4]李朝霞.“言意统一”理念下的互动作文评改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08).
[5]廖雁.潇洒“改”一回———小学高年段互动式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探究[J].教育观察,2012(01).
[6]黄明顺.由说促写对话引领———小学习作指导课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7]许德斌.写读互动:习作单元板块剖解和教学实施[J].语文建设, 2020(18).
[8]王健.例谈交际互动式的习作评价———以苏教版五(上)习作4“说说心里话”为例[J].华夏教师,2017(21).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Interactive Exercis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Learning
Pan Yuansheng
(Chikan District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active exercise teaching process is a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 promote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which reflects the equal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helps to change the passive and ineffici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exerci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learning, teachers design interactive exercises teaching,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overview of interactive exercise teaching and in-depth learn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current Chinese exercise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interactive exercis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epth lear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learning understanding, problem explor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mutual cha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exercisesteaching;deep learning;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