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3-01-03刘涵宇

成才之路 2022年3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类型思政课

刘涵宇

摘要:社會责任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大学生必须培养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思政课作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探讨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两个维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主观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时长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时长;类型;社会责任感;主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4-00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科研项目(编号:FZYZXXMZT202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效果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到高校能否推动大学生从小我向大我转变,能否实现大学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巩固和建设好主渠道,打造好主阵地,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理想信念培育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既是着眼长远,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用力当下,激发广大青年担当奉献,尽职履责,提升社会责任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迫要求。本研究从高校思政课中的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两个维度,探讨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对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承担的义务责任抱有负责任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就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而非强迫的意识感觉。对大学生而言,不同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中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社会救助等都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是大学生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为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高校思政课时长正向影响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假设2:不同的思政课程的种类对大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有积极的作用。假设3: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中有正向调节作用。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共收集到256张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5.3%。在抽样中,对男生与女生、大学年级、生源地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为男生占比60.9%,女生占比39.1%;大一学生占比23.4%,大二学生占比33.2%,大三学生占比35.1%,大四学生占比8.3%;37.1%的学生来自农村,32.8%的学生来自城镇,30.1%的学生来自城市。

2.研究工具

第一,高校思政课时长问卷。高校思政课时长问卷设有“您一学期上高校思政课很多次”“您一学期在高校思政课上花很多时间”等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7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7=非常符合)。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α=0.85。第二,高校思政课类型问卷。高校思政课类型问卷有“一学期的高校思政课类型有很多”等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7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7=非常符合)。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α=0.81。第三,社会责任感问卷。社会责任感量表由刘海涛、郑雪(2011)编制。共包含66个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α=0.90。第四,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问卷。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问卷设有“高校思政课对您是有益的”“高校思政课能促进您的发展与进步”2个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7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7=非常符合)。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α=0.89。

1.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高校思政课时长(P<0.01)和高校思政课类型多样性(P<0.05)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假设1和假设2得到验证。

2.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时长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笔者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一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出一种逐渐淡化的倾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价值观偏颇,更注重个人的功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部分学生将自身的责任推给高校管理、专业设置、教师授课水平与课程的评估方面,向教师与学校提出各种要求,但忽略了作为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作为社会的公民,应该担负起什么责任,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第二,道德层面上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部分高校学生尽管文化素养较高,对社会的伦理观念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但缺少自制力,言行不一,道德认识与行动上存在偏差。第三,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增加。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等,使得一些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出现问题的案例增多。本文采用Hayes(2013)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 1(Model 1为简单调节模型)进行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检验,以高校思政课时长为自变量X,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因变量Y,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为调节变量W,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生源地为控制变量。Bootstrap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在高校思政课时长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中,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高(M+1SD=5.2786)的大学生,高校思政课时长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而对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低的(M-1SD=3. 5678)大学生,高校思政课时长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存在显著关系。因此,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在高校思政课时长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假设3得到验证。

1.原因分析

现代大学生成长在祖国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除了极少数偏远地区的学生外,大部分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父母的宠爱、学校的包容,让大学生养成“恃宠而骄”的生活作风,直接影响了对社会责任感的实践。

第一,学生自恃清高,自身定位偏差。现代家庭对教育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时间转移到学习上。初高中阶段紧张的压力,让学生更无暇分身考虑其他。在处理问题时,许多大学生都有畏惧心理,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配合学校和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时,许多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及时调整自身情绪,比较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和争执。可见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自恃清高、定位不准的问题,在校园和社会中适应能力弱的问题始终存在。

第二,家庭偏重学习,思想疏于引导。在人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拔苗助长”地为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和辅导班,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却使得孩子在应该承担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时无暇分心兼顾,缺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联系实际不足。按照国家教育体系中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各大高校都开办了相应课程,重点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课后评价细则对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总结发现,部分高校侧重于理论宣传,而履行责任的细则过于模糊,没有起到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作用。部分大学生仍然持有完成课后和暑期思政作业思政课就达标的想法。还有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传授理论知识时,一个教案讲到底,不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调整,也很少与社会实践结合。久而久之,大学生就对课程失去了兴趣。这一点并非高校单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照顾与理解,也加重了大学生不愿意参与社会责任履行的思想。

2.解决策略

如何让大学生群体在思政教育课程中,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高校教研组要深挖思政课的潜在价值,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一体化机制,在内容上层层遴选,搭配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在授课上灵活生动,创立情境课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在行动上紧跟教育部门最新要求,采取多种手段确保学生社会责任感切实提升。

第一,巧用新媒体建立微平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媒体必争的话语权源头。高校要抽调精兵强将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公众号,配合电脑端和纸媒,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要拓展课后学习范围,利用新媒体微平台发布国家、社会的时事方针、红色革命纪念馆的宣传片,与课程有关的微电影、微视频,学生自导自演的正能量短剧,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主旋律的良好氛围。高校教师要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定期和大学生谈心,竭尽所能为大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大学生接受课程安排的先决条件。为此,高校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对什么类型的视频感兴趣,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对于思想上被不良思潮影响的学生,学校和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而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耐心疏导,利用新媒体微平台展示时代楷模事迹、民族英雄历史、学校先锋模范,让学生逐步改变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引入情境教育方式,注重社会实践应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和担当,而大学生社会責任感提升缓慢与社会实践较少有直接关系。为此,高校思政课教研队伍要准确区分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后者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前者要关注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可以体现更大的教学价值,是否能达到较好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课程整体设计,为学生制订周计划、月计划,让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找出不足和短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政课程编排得再完美,也需要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编写结合实情案例的教案,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百态,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对于较为复杂的热点案例,教师可以利用几节课的课前或课尾,让学生分阶段讨论学习,给学生准备资料应答的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联播、学习强国等,收集时事热点进行集体学习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政知识的能力。

第三,丰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取得显著成就的思想动力。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小学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学则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企事业单位对思想政治科目成绩突出的毕业生都会有较多的优待。高校思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选取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十八大以后各行各业的突出成就等材料,为学生展示和解读。例如,嫦娥飞天、蛟龙深潜、天眼等彰显民族实力的视频可经常播放,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形成民族自豪感。思想政治课程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战略性的眼光深思广谋,重点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政治意识、大局观。在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不能满足现状,而要紧跟时代脉搏,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对确立政治认同、提高道德修养、加强法治观念、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责任意识五大方面的内容细化分析,对应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织。教师要把国、校、生的价值观统一起来,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高校思政教师要有紧迫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奉献精神,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不要被不良思潮牵着走,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自觉性和维护权威的服从性。

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多样性两个维度探讨了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中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主观评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首先,本次调查研究仅针对福州几所高校的本专科生进行,研究样本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今后应该收取更多地区、更多高校的大学生样本,以提高此研究的生态效度。其次,本研究是以高校思政课时长和高校思政课类型多样性为自变量探讨了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今后可以从高校思政课薪酬、高校思政课专业性等新视角,探讨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柏菁.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大学,2021(09).

[2]陈力钧,陈志勇.意识形态的算法风险及治理路径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2(03).

[3]李景韬.思政课培育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0(05).

[4]王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五个维度[J].现代职业教育,2020(23).

[5]刘海涛,郑雪,聂衍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3).

[6]郭永兴,孙继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01).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Liu Hanyu

(Fuzhou Polytechnic,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17,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must cultivate. As the main channel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length and typ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ts mechanis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length and typ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evaluation plays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leng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duration type;socialresponsibility;subjectiveevaluation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类型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