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旺苍县蔬菜村唐代窖藏出土银器

2023-01-03广

四川文物 2022年6期
关键词:通体素面银器

广 元 市 博 物 馆

旺苍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一 窖藏概况

蔬菜村银器窖藏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蔬菜村二社,处于嘉陵江支流东河与西河交汇冲积而成的河滩地带,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现为居民区。东距旺苍县城约7千米,北距嘉川镇约2千米。地理坐标北纬32°11′48.09″,东经106°13′14.45″,海拔460米(图一)。

图一 蔬菜村银器窖藏位置示意图

2011年,村民路某挖新房屋基时发现一批银器,裸藏于距地表约1米的位置,并无盛放器皿,最先挖出勺子1把,接着发现碗、盘、壶等各类完残器物近百件,集中杂乱堆放于一深约0.5米的袋状坑中。旺苍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消息后,联合当地派出所及时将出土器物带回。银器出土之初,裹满淤泥,颜色泛黑,氧化严重,据此判断,应是一处情急之下仓促掩埋的窖藏。2015年,广元市博物馆因展陈之故,再次对这批窖藏银器进行清理,最终整理出银锅、银盘、银杯、执壶、汤勺、盏托等完整器物37件(套),编号为51082102-0180~51082102-0215(以下省略“51082102-”)。这批银器保存状况较好,除部分焊接配件脱落外,器型基本完整。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二 出土器物

(一)杯

15件。

八曲船形杯 1件。0186,银片捶揲成型。敛口,八曲斜腹,圜底,圈足。器型似船,平面呈八曲椭圆形,曲不通底;身、足分铸而成,圈足已脱落遗失,仅底部留有明显接痕;杯体较深。通体素面。口径长17.5、宽8厘米,底径长7、宽2.5厘米,高4厘米,重140克(图二、图三∶2)。

图二 八曲船形杯(0186)

图三 蔬菜村窖藏出土银器

船形长杯 3件。器型相同,尺寸、重量稍有差异,均为银片捶揲成型。标本0187,敛口,斜腹,平底,无足。器型似船,平面呈椭圆形,杯身整体自口沿向杯底阶梯状下收。通体素面。口径长18、宽7厘米,底径长8.5、宽4厘米,高3.2厘米,重170克(图四)。

图四 船形长杯(0187)

圈足船形杯 7件。器型相同,尺寸、重量稍有差异,均为银片捶揲成型。标本0191,敛口,斜腹,喇叭形高圈足。平面呈椭圆形;身、足分体捶制,足已脱落,仅留明显接痕。通体素面。口径长10.5、宽5.6厘米,足径5、足高1.8厘米,通高3.5厘米,重70克(图五∶1)。

图五 蔬菜村窖藏出土银器

葵口杯 1 件。0207,银片捶揲成型。五曲葵口,口微敛,圜底。平面呈五曲莲瓣形;有足,身、足分体捶制,足已脱落遗失,仅留明显接痕;杯体较深。通体素面。口径10.5、底径5.6、高5厘米,重90克(图六)。

图六 葵口杯(0207)

斗笠杯 2件。器型和尺寸相同,仅重量稍有差异,均为银片一体捶制成型。标本0208,侈口,平底,无底座。杯身从口沿至杯底逐渐收缩,呈口大底小的斗笠状。通体素面。口径9.5、底径2.5、高4厘米,重90克(图五∶2)。

柳斗纹杯 1件。0183,银片捶揲、錾刻成型。直口微敛,斜弧腹,圜底,无足。器外壁口沿处錾刻三条平行凹弦纹,其上间隔錾制四组对称U形图案;U形图案内饰由细弦纹与凹圆点构成的几何纹,几何纹呈封口U形;平行凹弦纹以下腹部及底部压印柳斗纹,压印纹透入内壁。口径10、底径4.6、高4厘米,重140克(图七)。

图七 柳斗纹杯(0183)

(二)执壶

9件。

银鎏金舞伎莲瓣纹执壶 1件。0180,银胎,通体鎏金。侈口,束颈,斜弧腹,喇叭式圈足,圈足底缘外折。肩部设流及把手,皆分铸而成,流为六棱形,口沿与流錾刻方胜。有盖,盖形似塔,盖钮呈含苞待放的莲花状,盖面满饰缠枝花卉纹。颈部亦满饰缠枝花卉纹,空隙处填以珍珠纹。肩部均分为四组,下覆莲瓣,莲瓣内以卷草纹和珍珠纹为地,主体纹饰为两只结伴飞翔的鸿雁。壶身上腹部为4组莲瓣式开光,外以两道弦纹勾边,内以联珠纹将开光分内外两圈纹饰,外圈为一圈波浪弦纹,内圈以卷草纹和珍珠纹为地,其中錾刻四个“S”型站姿、身披帛带、脚踩花瓣的高浮雕舞伎形象。下腹部饰三重仰莲纹,莲瓣内饰叶脉纹。外折的圈足上满饰缠枝纹。口径6.5、底径8、盖径7、盖高5、流长5.5、通高23厘米,重530克(封三∶1;图八)。

图八 银鎏金舞伎莲瓣纹执壶(0180)与腹部纹饰展开图

带盖银执壶 7件。器型相似,均为银片捶揲成型。标本0194,侈口,束颈,弧腹,矮圈足,圈足底缘外折。肩部设长流及把手,皆分铸焊接而成,已脱落。有盖,拱形盖顶,圆锥形盖钮。通体素面。口径6.2、底径7.6、盖径7、盖高4.4、流长5.8、通高22.5厘米,重450克(图九)。

图九 带盖银执壶(0194)

带盖银方执壶 1件。0189,银片捶揲成型。敞口,圆唇,折肩,斜直腹,矮圈足,底缘外撇。方形,肩部设长流及把手,皆分铸而成,把手下端已脱落。有盖,盖形似塔,四棱锥形盖钮。通体素面。底部錾刻规整的“王闹儿”三字,推测为制作该器的工匠名;旁边刻有字迹潦草的“拾壹之”字样,推测为壶体重量。口径4.5、底径6、盖径5.5、盖高6、流长5、通高18厘米,重470克(封三∶2;图三∶1、图一〇)。

图一〇 带盖银方执壶(0189)壶底錾刻文字

(三)盘

4件。

银鎏金团花鸿雁纹盘 1件。0181,银片捶揲成型。敞口,方唇,浅腹,平底。有足,身、足分铸而成,足已脱落遗失,形制未知,仅底部留明显接痕。平面呈圆形,口沿錾刻一周叶瓣纹,叶瓣内刻划密集碎线纹,内底饰花叶硕大的缠枝花卉及鸿雁纹,外壁间饰五朵枝短叶大的折枝扁团花纹。纹饰皆为鎏金。口径21.5、底径10、高6厘米,重330克(图一一、图一二、图一三∶1)。

图一一 银鎏金团花鸿雁纹盘(0181)

图一二 银鎏金团花鸿雁纹盘(0181)

图一三 蔬菜村窖藏出土银器

银鎏金团花鸿雁纹葵口盘 1件。0182,银片捶揲成型。四曲葵口,口微侈,方圆唇,浅腹,平底。有足,身、足分铸而成,足已脱落遗失,仅底部留明显接痕。口沿錾刻一周叶瓣纹,叶瓣内刻密集碎线纹。腹壁以竖向凹棱等分为四瓣,每瓣内錾饰一朵枝短叶大的折枝扁团花纹,底心饰折枝花卉鸿雁纹,空隙处填以珍珠纹。外壁间饰四簇与内壁相同的折枝扁团花纹。纹饰皆为鎏金。口径21、底径10、高6厘米,重350克(图一三∶2、图一四)。

银鎏金花鸟纹盘 1件。0184,银片捶揲成型。侈口,浅腹,平底。有足,身、足分铸而成,足已脱落遗失,形制未知,仅底部留明显接痕。口沿一周饰密集碎线纹,盘壁采用有模捶制与錾刻相结合的技术,先将表面捶打出凹凸不平的浮雕莲花纹,每组浮雕莲花纹又錾刻为均匀圆融的三瓣,捶揲纹饰透出外壁。内底底心饰鸿雁纹,四周绕以莲蓬纹、荷叶纹、叶脉纹。口径14.5、底径6.5、高4.5厘米,重190克(封二∶1;图一五、图一六)。

图一六 银鎏金花鸟纹盘(0184)

素面海棠形盘 1件。0211,银片捶揲成型。敞口,椭圆形葵口卷曲沿,浅腹,平底。有足,身、足分铸而成,足已脱落遗失,形制未知,仅底部留明显接痕。通体素面。背部有潦草錾刻的“伍两叁分之”字样,推测为铸盘所用银子重量。口径长24、宽17厘米,底径长15、宽8.5厘米,高2.5厘米,重190克(图一七∶1)。

图一七 蔬菜村窖藏出土银器

(四)葵口勺

1件。0190,银片捶揲成型。四曲葵口,圜底。勺柄为扁平弓形,前端较窄,末端稍宽,末端呈三角花瓣形。通体素面。全长31.2、柄长22.5、口径18、深2.5 厘米,重70 克(图一七∶2)。

(五)盏托

2件。标本0210,银片一体捶制。由外沿和内盏两部分组成。内盏敞口,圆唇,喇叭式圈足,足已脱落遗失,平面呈圆形,双层厚壁。外沿宽平,沿边微向上卷,平面呈五曲角葵口状,每角中线冲压一条竖向凸棱由盏外圈至沿边。通体素面。最大外径17、底径6.5、外沿宽1.9~3.7、内盏口径7.5、通高3厘米,重220克。除足部遗失外,其余部分保存较完整,底部外圈刻有“一对拾贰半之”字样,推测两件盏托可能为一对,共重十二两半,“对”缺少笔画,或为工匠文化程度不高所致(图三∶3、图一八)。

图一八 盏托(0210)

(六)提梁锅

1件。0188,银片捶制。直口,宽沿,直腹下收,平底,无足。沿面设一对环形立耳,环状提梁勾连双耳。口径27、底径18、高11.5厘米,重1000 克(图一九∶1)。

图一九 蔬菜村窖藏出土银器

(七)五壸门圈足

1件。0215,银片捶揲成型。器身呈覆盆形,小直口,矮圈足,底缘内扣,腹壁有五个不规则镂空壸门。通体素面。口径10.5、底径15.5、高11.5厘米,重330克(图一九∶2)。

(八)银鎏金摩羯缠枝纹承盘

1件。0185,银片有模捶制、錾刻成型。葵口菱形,边缘呈锯齿状,四角微微上翘,分别为四枚扇式莲叶,莲叶内錾刻细叶脉纹,每枚莲叶上饰一对摩羯戏珠纹。盘心以联珠纹勾边,内有一朵莲花,花心饰莲子。联珠纹外饰一圈较小叶瓣纹。叶瓣纹与四枚莲叶间以小珠点为地纹,上錾出缠枝卷草,与四角的莲叶相连。纹饰皆为鎏金。通长27、宽20、高3厘米,重330克(封二∶2;图二〇)。

图二〇 银鎏金摩羯缠枝纹承盘(0185)

(九)提梁壶

1件。0192,银片捶揲成型。浅盘口,平沿,束颈,圆肩,直腹,高圈足。肩部焊铸花叶型双耳,扣接提梁;壶底分体焊接而成,已掉落遗失。通体素面。口径7.5、腹径19.5、底径14、通高33厘米,重1310克(图二一∶1)。

图二一 蔬菜村窖藏出土银器

(十)唾盂

唾盂 1件。0206-1,银片一体捶制。敛口,花口宽折沿,平底。通体素面。最大外径18、内径7.2、底径6.5、高6厘米,重305克(图二二)。

图二二 唾盂(0206-1)

提梁唾盂 1 件。0206-2,银片捶揲成型。敛口,鼓腹,平底,无足。肩部焊铸宽叶型双耳,扣接提梁,提梁中间焊有环钮,上衔单环。通体素面。口径8、腹径9.5、底径7.5、高9厘米,重750克(图二一∶2)。

三 器物年代

(一)出土器物制作年代

蔬菜村唐代窖藏出土的37件(套)器物中,5件(套)为做工细致、纹饰精美的鎏金银器,其余32件(套)为工艺极简、器型质朴的素面银器。银器中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器物,也未发现可用于断代的铭文或其他辅助信息,但是通过对该批器物造型、纹饰图案与各地出土银器的对比分析发现,这批银器为同一批制作,造型、纹饰极具晚唐风格,故推测其年代为晚唐。

首先,此次窖藏银器中发现的银鎏金团花鸿雁纹葵口盘(0182)、盏托(0210)、八曲船形杯(0186)等器型均不罕见,同类型器在国内其他地方的窖藏、遗址中也多有发现。其一,银鎏金团花鸿雁纹葵口盘在晚唐窖藏中出现较为普遍,如山西繁峙县上浪涧村唐代窖藏出土一件与该盘同类型的鎏金银盘(原报告称为摩羯纹团花银碗)[1],其外上沿錾刻铭文“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臣高骈进”[2];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唐代窖藏出土一件同类型的五曲葵口盘(原报告称为塗金刻花五曲“敬晦进”银碟)[3],底部刻有铭文“盐铁使臣敬晦进十二”[4],皆表明其制作时间为唐晚期。其二,盏托在陕西西安和平门外的唐代居址[5]、山西繁峙县唐代窖藏[6]中皆有发现,其中西安和平门外唐代居址出土的7件盏托中,有6件形制与此次蔬菜村窖藏出土的盏托相同,另一件为双层盏托,双层盏托圈足内壁刻有“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浑金塗茶拓子一枚,金银共重拾两捌钱叁字”,故此确认此器制作年代应为晚唐,而此次蔬菜村窖藏出土的盏托(0210)与之器型相同,仅高圈足脱落遗失,制作年代应相差不远。其三,极具萨珊风格的异形多曲船形杯(部分研究学者称之为长杯)在中国出现不晚于4世纪,而经过演变后的器口椭圆、杯体横向分层的多曲船形杯,在中国出现不早于9世纪[7];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银器中的乙型羽觞与本次窖藏出土的八曲船形杯器型相似,其年代确认为晚唐[8];1975年在浙江长兴县的一处窖藏中也曾发现一件八曲船形杯(原报告称为羽觞),年代同样为晚唐[9]。

其次,银鎏金团花鸿雁纹盘(0181)和银鎏金团花鸿雁纹葵口盘(0182)装饰的枝短叶大的缠枝花卉纹、扁团花以及折尾飞翔的鸿雁纹,银鎏金摩羯缠枝纹承盘(0185)菱角装饰的摩羯纹,圈足船形杯(0191)的高圈足,皆符合晚唐的装饰风格和器型特征[10]。且银鎏金团花鸿雁纹葵口盘(0182)口沿錾刻的碎线叶瓣纹、银鎏金花鸟纹盘(0184)盘壁捶揲的半瓣小花边饰,集中出现于江苏丹徒丁卯桥[11]和陕西法门寺[12]两批晚唐的金银器物上,此两种纹饰均主要流行于9世纪[13]。

综上所述,旺苍蔬菜村窖藏银器应制作于唐代晚期。

(二)出土器物埋藏年代

关于该窖藏银器的埋藏背景、年代及其归属,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料,暂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或可确定,能使用银质器具者,绝非平民小户。《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纯玉。……若有违者,各杖一百。”[14]《唐会要》进一步强调:“诸一品已下,食器不得用浑金玉;六品已下,不得用浑银。”[15]

要进一步研究这批器物的归属,或可据史料推测一二。《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记载:“(广明元年)十二月庚辰朔。辛巳,贼据潼关。……是日,上与诸王、妃、后数百骑,自子城由含光殿金光门出幸山南”;“中和元年春正月庚戌朔,车驾在兴元。……六月,……车驾幸成都府”;“光启元年春正月……。己卯,僖宗自蜀还京”;“(光启元年)十二月辛亥朔。……。神策军溃散,遂入京师肆掠。乙亥,沙陀逼京师,田令孜奉僖宗出幸凤翔”;“二年春正月辛巳朔……。庚寅,车驾次宝鸡。……。三月庚辰朔。……。丙申,车驾至兴元”;“三月乙亥朔。甲申,车驾还京”[16]。

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唐僖宗两次入川行经地点及路线基本相同,即长安(今西安)—凤翔—宝鸡—兴元(今南江县)—成都,基本与米仓道路线吻合,而旺苍嘉川镇恰为米仓道必经之地,故此推测,这批器物的埋藏或与唐僖宗两次入川有关。只是《唐律疏议》和《唐会要》成书于唐初中期,至唐晚期,由于起义频发,社会等级制度已然受到冲击,金银器使用等级制度业已不复最初秩序,且这批器物与法门寺及柳林背阴村出土的官方所制金银器相比,在纹饰及造型上有一定差距。故此这批银器的主人或为富庶商贾。

四 结语

四川旺苍嘉川蔬菜村出土的这批晚唐银器,造型端方,做工巧致,纹饰精美,是一批难得的艺术精品。它反映了晚唐金银器制作的技术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不但对研究唐代晚期嘉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我国唐代古蜀道也具有重要价值。

整理:刘娟霞 何彬玉 向长卫

摄影:江 聪 江 婷

绘图:罗泽云 刘鹏成

执笔:刘娟霞

注释:

[1]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繁峙县发现唐代窖藏银器》,《文物季刊》1996年第l期。

[2]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乾符五年春,正月)庚戌,以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乾符六年)冬,十月,以镇海节度使高骈为淮南节度使,充盐铁转运使,……”“(中和元年二月)丙申,……。加淮南节度使高骈东面都统,……”“(中和二年春,正月)高骈但领盐铁转运使,罢其都统及诸使。”“(光启二年夏,五月)以淮南节度使高骈兼中书令,充江·淮盐铁、转运等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参见《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唐纪六十九》、卷二五四《唐纪七十》、卷二五六《唐纪七十二》,第8317、8338、8367、8383、8457页,中华书局,1956年。

[3]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一批唐代银器》,《文物》1966年第1期。

[4]根据《新唐书》记载:“敬晦字日彰,河中河东人。……。晦进士及第,辟山南东道节度府,……。大中中,历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浙西观察使。”参见《新唐书》卷一七七《敬晦列传》,第5288~5289页,中华书局,1975年。

[5]马得志:《唐代长安城平康坊出土的鎏金茶托子》,《考古》1959年第12期。

[6]同[1]。

[7]齐东方、张静:《萨珊式金银多曲长杯在中国的流传与演变》,《考古》1998年第6期。

[8]同[3]。

[9]长兴县博物馆:《浙江长兴县发现一批唐代银器》,《文物》1982年第11期。

[10]韩伟编著:《海内外唐代金银器萃编》,第20、22~26页,三秦出版社,1989年。

[11]丹徒县文教局、镇江博物馆:《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唐代银器窖藏》,《文物》1982年第11期。

[12]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0期。

[13]齐东方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第163~16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4]岳纯之点校:《唐律疏议》卷二六《杂律》,第41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5]〔宋〕王溥撰:《唐会要》卷三一《舆服上·杂录》,第66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6]《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第708~709、709~710、720、722、723、727页,中华书局,1975年。

猜你喜欢

通体素面银器
李蕾作品
通体结冰的球
天降大福喜成双
寄秋声
父子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一种通体连纹砖的制备工艺和装置及其通体连纹砖
一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制作方法
素面
银器一试,鸡蛋猕猴桃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