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平急结合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策探讨

2023-01-03高小俊朱士俊卢祖洵张国平

中国医院 2022年2期
关键词:储备公立医院应急

■ 贾 艳 高小俊 朱士俊 卢祖洵 杨 扬 张国平

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要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更好地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做好日常工作是“平”,关键时刻应对突发风险就是“急”[1]。“平急结合”内涵丰富,是“平战结合”的延伸。平急结合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平”是指常态化、经常性医疗服务工作,“急”就是“应急处置”,除疫情外,还包括旱涝灾害、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的人身伤害,开展的救治工作以及安全生产。坚持平急结合,有助于发展过程的高质量。公立医院应围绕自己的功能定位,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方式和路径,建立医院自身的管理运行机制[2]。

1 公立医院平急结合存在的问题

1.1 人力资源配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按照《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要求的标准,每千常住人口配备全科医生数量大于3.5人。北京市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合格的全科医生不少于3名,还是达不到大于3.5的标准。目前,北京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是1.65,低于国家1.75的标准[3]。基层卫生人才尤其以当前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总体质量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突出[4]。

公立医院与此次疫情相关的科室一般有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呼吸科、感染科等。据调查,相关人力资源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5]。从初期付出的代价,不得不反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的问题。据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中,除感染科、呼吸科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疫情应急防护的基本知识(规范穿脱防护服、正确自我防护等)有一定认知外,其他科室人员对此认知程度较低,医院重视不够。对武汉市52所医院公共卫生科室调研发现卫生技术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4]。表明卫生技术人员对预防病学、流行病学知识储备不够。从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来看,尽管一再强调医防融合的重要性,但政策落地仍需要加强;平时加强相关人力资源数量配备、资源储备、人才培养值得关注。

1.2 信息共享缺失

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教训反思信息共享的问题。《2018-2019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国内电子病历渗透率只有39.71%,这表明我国医院信息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虽有增长,但投入水平不高[6]。各大医院基本都有HIS系统,但不互联互通导致“信息孤岛”存在,且大数据不共享会导致医疗资源难以合理调配。另外,疫情初期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难以上报基于“症状”的传染病导致工作被动;科学评判一个地区或一家机构的医疗质量,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7]。除此,医院卫生信息管理领域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值得关注[8]。

1.3 医院基本建设和物资储备不足

平时,公立综合医院发现传染病患者一般都是转向专科医院治疗,所以在建筑上都是根据普通患者的需求进行设计;疫情的发生,各医院临时将医患共用通道改造成“三区两通道”的病房构造。很多公立综合医院是门诊、医技楼在同一楼且无隔离措施。这样布局无法满足疫情期间的需要,极易增加院感发生率。公立医院无法满足传染病病房的要求,而专科医院又存在综合救治能力不够的问题。规范改革医院建筑设施,可探讨将“抗疫设计”引入公立医院中。此外,考虑到占地面积,平时公立医院内的物资储备普遍存在不足,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在应急时能否供应上值得关注。

2 平急结合可能的实现路径探讨

2.1 构建良好的平急结合资源体系

一是可根据需求量测算人力资源,需要科学测算如何配备、配备多少。二是物资储备,包括合同储备、产能储备、实地储备等;科学测算储备资金数量,设备包括移动CT、ECMO、传染病隔离转移装置等。三是信息化建设,跨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互认共享、术语规范以及数据的整合管理等。四是基本建设,要具备聚集性疫情暴发时大规模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三区两通道改造、可转换的重症监护病区,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空间建设等。从平急结合角度出发,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公益性原则,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效统一[9]。公立医院建筑改建或扩建的原则首先是要功能完整、防治结合,同时能在空间上确保医院运转安全高效并兼顾效益,最后需要保持前瞻性思维,使医疗建筑具有可持续性,符合医院的整体规划。

2.2 提升重大疫情的救治能力

一是监测预警能力。HIS系统通过信息攫取,通过“症状+检查”发现可疑疾病预警;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提供循证依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和数据整合。二是流调能力。现场流调非常重要,需要掌握好方法和技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取调查对象的活动轨迹、密切接触者等信息,要遵循安全、适宜、人性化原则,同时要加强数字流调信息系统的构建并推广应用,达到提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综合利用率,完善流行病学调查管理的工作现状,为后续开展的病例集中隔离治疗、疫点疫区划分、消毒及效果评价、疫情防控策略调整等工作提供正确指引[10]。三是检验检测能力。疫情的突发,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及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对机构进行资质认定以满足检测需求。省级以上的市场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准入其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时要强化责任意识。四是应急处置能力。“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重视疫情防控的应急演练。此外,疫情防控的疫情发生后,原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远不能满足疫情期间需求。2020 年初,国家紧急出台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理管控要求[11-12],通过多方努力,才使得疫情严重地区的医疗废物总体得到妥善处置。这一过程中暴露了应急处置能力薄弱的短板:地方医疗废物应急响应方案实际操作性较弱、应急物资储备缺乏。需进一步健全医疗废物应急管控机制、完善响应体系、提高环境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响应管理配套政策。五是风险评估能力。这项命题相对主观,要求评估专家具备足够的传染病学知识、实验室鉴定知识和现场处置的技术和能力。六是科研创新能力。要提高监测敏感性、准确性,需要搭好平台、建好机制。七是专科救治能力。如呼吸科采取MDT对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2.3 贯彻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平急结合”,能体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倡导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贯彻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坚持“平急结合”,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医院外部治理,需解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补偿机制、监督机制、价格机制和支付制度要到位,政府的“四个责任”需要落实;二是内部管理,就是要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出的制度要求并逐一落实。

此外,公立医院须加强党的建设。党委把方向,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医院党组织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委管大局,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益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要抓好队伍建设,确保医院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各项卫生健康政策,重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医德医风和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储备公立医院应急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试析公立医院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