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以龙溪铺镇为例
2023-01-03李静
李 静
(湖南省新邵县委党校,湖南 新邵 422900)
1.基本情况
龙溪铺镇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位于新邵县西北部,东接大新镇,南邻巨口铺镇,西与迎光乡接壤,北连新化县天龙山和冷水江市三尖镇。龙溪铺镇交通便利,与邵阳、新化、隆回、冷水江等地相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土地面积为127.68平方公里,共有28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镇党委下设9个党总支,51个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1466名。
2.存在的问题
2.1 村党组织建设基础差,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后备力量匮乏
一是村事务工作不透明,群众参与率低。未能做到“四议两公开”,对村里开展的一些工作不透明、不公开,干部、群众参与不够,部分干部群众意见较大。关于村经费运转、项目的跟进、项目运作的具体管理、技术的持续指导等事务缺乏研究和科学论证,往往都是几个村干部以支部会议名义一碰头、意见一统一就开始操作,也不管后续的运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未能形成群策群力,因而导致部分应上马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中途“流产”。二是村领导班子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法单一。村干部普遍有创业干事的激情,却无披荆斩棘、一干到底的精神,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只求短期效益,不管长远发展。眼界不开阔,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办法不多,考虑问题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在创收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凭老经验、老模式想问题、干事情,比如,私人创办的花岗岩石材厂和国辉箱包加工厂能够持续发展且经济效益可观,而部分村办企业却每况愈下,面临濒临破产的危机。三是村干部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提升。村部分党员意识淡漠,参加党组织活动不积极,存在工作作风不实的现象,缺乏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思想,未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党组织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部分村干部私心比较重,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就参与一下,没好处的事情不管不问,还有个别村干部存在“四风”问题。四是村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领头雁”难选,后备人才匮乏。根据调研数据发现龙溪铺35岁以下的党员仅为23%,流动党员就占比27%,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人数仅占23%,还根据走访、谈话发现各村党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党员流动性较大且流动党员大部分均为年轻党员等问题。首先因部分村干部人选受到自身条件制约,年龄超过60岁或者已连任三届的村支书不能继续担任原职务;其次由于村干部报酬低、工作任务繁杂,且各村普遍缺乏“筑巢引凤”具体措施,拴心留人办法不多,以及一些人才流动等客观原因,导致村领导干部的后备人才匮乏甚至出现断层;再次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国开和农大提升村干部素质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起到提升村干部素质的作用。还有一些村干部长年待在村里,未去过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或培训,甚至有些村干部连村都很少出去,导致村干部眼界不开阔,社会关系狭窄,不利于发展集体经济。
2.2 村集体经济薄弱,内生动力不强,负债情况普遍
通过调研了解到,龙溪铺镇所属各村集体经济增收办法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多都是项目承包费、收取调解矛盾费用,没有稳定的产业,而且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大部分均在于10-5万元以下,甚至还存在空壳村。大多村(社会居委会)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各村社区居委会开展公益性活动和村基础设施建设负债情况普遍。一是村集体收入过低。该镇的30个村、社区当中集体收入过10万元以上的4个,占总数的13.3%;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8个,占总数的26.7%;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17个,占总数56.7%;集体收入为零元的空壳村1个,占总数的3.3%。二是村集体增收渠道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不可持续,唯一有固定收入的一个村还是靠门面出租获得。部分村社区居委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发电、门面收入和生态公益林补助收入。三是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自2019年以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减少,各村(社区居委会)开展各项公益性活动和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依赖思想严重,存在“等、靠、要”现象,内生动力不足。四是负债欠账情况普遍。通过调查了解到,龙溪铺镇在开展各项党建、医疗服务、公共宣传、路面硬化等公益性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当中全镇共有债务共551万,所属的30个村(社区居委会)平均债务18.4万元。据当地村干部反映做事越多欠账越多,久而久之村干部形成不敢做事、怕担责任、害怕欠账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2.3 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不强,思路不清,整体氛围不浓
一是随着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农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全国各地搞得热火朝天,可该镇的村、社区主要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却逐渐淡薄了。部分干部群众认为市场经济主要发展个体经济,没有必要花心思去发展集体经济,也不必去冒风险,这些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个别村除了花岗岩开采和食材加工几家私人企业之外,根本没有集体性企业和收入。二是集体现有资产的管理难度加大,造成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信心,挫伤了干部群众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部分村主要干部思路不够清晰,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顾虑重重;部分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这些保守、怕担风险的思想也同样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2.4 集体经济资源不足,跟进服务不够,资金落实不力
一是集体经济发展空间狭窄。龙溪铺镇属于湿地公园的保护区,大部分是山区,生态红线不能触碰,批建设用地无希望,即便招商引资引来资金,手续也批不下来,无法改变土地性质,比如:土地上的附属物不能有建筑物。山林、荒山全都分到农户,集体经济基础发展空间较小,没有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余地。二是资金和技术扶持不到位、不及时。使部分村项目投资以失败而告终。比如,梅岭村过去比较富裕,但因为竹子价格下跌,山林收益暴降,林木加工厂项目流产;药材基地也因价格暴跌而导致项目流产;该村又利用山林发展了养殖业,也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运作情况不理想。再如古田村的邵阳湘西桃,富溪红薯、百合、紫苏种植都因受气候、技术等因素影响以失败告终。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获取渠道单一。如古田村一个靠玩具加工运转的扶贫车间,是该村唯一得到资金支持的一个项目。再比如,田心村想尽办法流转到的土地因受到政策、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以及村干部不敢做、不会做导致设施农业发展停滞不前。总言而之,支持和鼓励政策、措施太少,相反受到制约更多。
3.解决龙溪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作用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尤为明显,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带。配一个好班子、选一名好书记是带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建强战斗堡垒,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合力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合理开发,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三是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领头雁”和后备力量。首先,要选拔群众信得过、觉悟高、有开拓精神、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其次,要加强培训,抓好内部管理,加大文化素质提升、基层管理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大力培养一支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热心于发展集体经济事业的经营技术人才队伍;再次,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升以及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起来,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
3.2 强化集体经济发展理念,加强集体经济资产管理
扩大农村集体经济,重要的是从事大局、长期高度,充分认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走集体发展道路,组织全体村民,整合优质资源,将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要建立健全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要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开支,要从控制源头抓起,减轻村集体负担。一方面认真执行好村级零招待费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招待费支出,对村级不合理负担要进行彻底清理整顿;另一方面减少各类有可能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的一切开支,真正达到给村集体经济减负的目的。二是要加强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和规范村务公开。一方面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和投资决策经村民大表大会通过,保障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有一本明白账。另一方面理清债权债务关系,规范工程招标和结算行为,采用多渠道、多途径开源节流,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三是要加大各村项目资金、资源整合力度。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尽最大努力争取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实现已上马的项目健康、持续发展;对有条件的村要在产业发展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上给予更多的冲击;支持改善经济薄弱村的基础设施等条件,提高各村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各村协调发展。四是落实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让负债村、“空壳村”的干部群众更有奔头。
3.3 提升科学管理服务水平,拓宽振兴集体经济渠道
扩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土地条件,强调对症疗法。要激活资产,唤醒农村集体现有的睡眠资本,发挥资源资产的最大性能。深化改革,解决好产权归属不明确、农户积极性低等问题,善于利用改革手段、创新方法解决。开放招商,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一是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健全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组织各村主要干部到村集体经济搞的好的地方去学习经验,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使他们能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富民强村”的理念,并进一步启发和提振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二是因地制宜,选好项目。根据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情况,确立项目,保证新上项目的成功率,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不经过科学论证上新项目,使村集体旧债未偿又添新债。一定要因地制宜,慎重考虑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好项目,上水平,增效益。三是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根据各村两委班子和集体经济现状,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对班子实力强的、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实行典型引路,推着上;对班子弱、缺乏创劲的村,采用承包、租赁等扶着上的方式,实现各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重视人才,加强培训。立足各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创业带头人。农民是发展乡村经济的主体,要把培育专业化程度深、服务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作为支撑乡村经济的强有力的引擎和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本措施,要把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提振乡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3.4 强化各村“三资”运作,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基础。要使 “三资”为发展集体经济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有一批有新思想、新担当、新作为的干部来运作,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盘活集体资产资源,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一是要变“闲散资金”为“资产股金”。突破传统观念桎梏,引导各村干部、群众合理调配使用集体闲置资金,经过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之后,投资开发集体资源,成立特色经济实体,变无形资源为有形资产;入股大型高效发展项目,增加股权收益,变资金为股金。二是要变“一般资产”为“优质资产”。对现有闲置或低效的集体资产资源,通过科学改进技术、改造面貌、改良基础设施等提升品位后,再次发包、租赁、有偿转让等增加经营性收入。还可通过支持发展旅游观光新业态、建设门面房等,提高原有资产资源的利用率。例如:楠木社区利用现有门面翻新装修,提升了门面的品位,重新出租就比之前的租金高出一倍,有效增加了集体资金积累。三是要变“一支独秀”为“百花齐放”。引导各村充分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为有条件、有意愿的村“牵线搭桥”,实现“跨村合作”、甚至是“跨区域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持续增强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后劲。
在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要将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还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分配制度和保障机制做支撑。要将集体经济收益同时用于扩大再生产、村公益事业、群众福利及其他经费提取,明确各类经费的提取比例,同时细化其他可提取的经费,如提取不高于10%用于集体经济组织办公、培训等必要运行经费,提取必要运行经费为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制定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的同时,要细化资金的使用审批制度、报账制度及资产管理制度,指导各村结合实际,量入为出,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通过细化分配措施,同步分配公积公益金和福利费,实现集体经济收益服务于民的同时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