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2023-01-03常明麒常锌熠
常明麒 常锌熠
(滨州医学院图书馆,山东 滨州 25660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0)
1.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的背景
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党今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
农村文化大院是以村委会驻地为场所,以传播社会主义新文化为主题,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政府主导、农民自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法规、科学技术推广、文体活动、影视放映、图书报刊阅览、信息查询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农村文化大院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推出报刊阅览、农民夜校和文艺演出等服务内容。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农村文化大院的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有时代特色的农村文化大院。如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陈坦村、虹桥镇北村和七里港镇马道头村的文化大院建设的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建设好农村文化大院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趋势,是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的具体形式,也是助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载体,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也为农村文化大院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建设农村文化大院意义
2.1 农村文化大院是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要想进一步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就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而这正是时代赋予农村文化大院的历史责任。农村文化大院可通过定期举办农民夜校和农闲季节开办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向农民宣传党在现阶段的总路线和方针政策,特别是向农民宣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广大农民群众的头脑,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农村文化大院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得到满足、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日趋丰富,培育并形成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使农村文化大院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的重要场所。
2.2 农村文化大院是宣传和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的桥头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逐渐增加,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现阶段农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粮食生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保持农业和农村高速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因此,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相继出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兴农政策,意在推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而这些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政策的实施者—农民,要让农民在思想上认识到三农政策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党的三农政策的精神实质,从而积极落实和实施好这些兴农政策,而此时农村文化大院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文化大院可以充分利用根植于农村的特点,在劳作间隙、农闲季节和晚上,由农村文化大院中的文艺积极分子,利用快板、小品、有奖问答、讲座、宣传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兴农政策。
2.3 农村文化大院是丰富农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大舞台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民种地主要是靠天吃饭,农民的收入非常微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比较贫困,致使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现如今,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以及传播技术的发展,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农村文化大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最初的广场舞、歌唱比赛、书法比赛等,发展到锣鼓队、戏剧班、手工培训班等等,在健康向上的文化引导下,农村文化大院给农村居民提供了舞台,农村居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为新时期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较多、关注度较高。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导致各国学者对农村文化大院研究着力点、主张各不相同。
在韩国,20世纪70年代便提出建设“新农村”,大力宣传“自助、勤勉、协同”的新农村精神,建立全国性民间文化组织“村民会馆”,大力开展文化宣传、技术培训、村民交流会等工作,帮助农村居民提升思想;在瑞士,于2012年正式实施《文化促进联邦法》,加强了文化领域的规范,明确了政府文化职能及文化准则,为公民自发组织文化建设提供的依据,提升了瑞士文化的多元性,保障了瑞士公民的文化权益及文化资源,实现了瑞士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
3.2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涉及“三农”问题,都强调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和基础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开始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院成功建设,如权勇文化大院、许昌县文化大院。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2018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大院的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上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地位。
4.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党的十九大后,政府对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的各项政策倾斜,使各地文化大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文化大院高速发展的背后,其高速建设的弊端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4.1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乡镇发展不均衡
不难发现,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文化建设水平也普遍较高,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文化建设也相对落后。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其基础文化设施全面(俱乐部、排练室等)、文化活动种类多样(锣鼓队、太极拳协会、吕剧团等)、组织活动频繁,再加上领导干部的呼吁、号召,农村居民在农闲时与各自好友一起参加各自喜爱的文化活动已成为普遍现象;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其文化大院的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乏味,村干部照搬城市文化建设的模板,使文化大院建设居于形式,农村居民参与度不高;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文化大院的建设水平更为落后,甚至有个别村委,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将废弃的小学作为农村文化大院活动场地,检查过后便将文化大院大门紧锁,无法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落到实处。
4.2 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认识不到位
受各地经济水平及领导干部认识高度的影响,文化大院建设的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个别经济落后的地区,乡村干部认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属于“锦上添花”的小事,只在法定节假日及过年的时候领导、组织一下即可,或者是上级部门督导检查时保证能完成文化大院建设指标即可。甚至有小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经济建设的好才是政绩,文化建设不属于政绩范畴,领导干部们对文化建设认识的不到位,严重阻碍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而农村居民长期受封闭思想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居民仍带有严重的“小农经济”意识,认为耕种田地才是农民的本质活动,认为农民搞文化属于“不务正业”,农村文化大院只是个摆设,对文化大院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使文化大院得不到应有的利用,极大的限制了农村文化大院应有职能的发挥。
4.3 农村文化大院管理机制欠缺,发展缺乏创新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政府颁布了各项倾向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文件和制度,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效率及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但是文化大院管理机制方面的建设确鲜有人提及。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各地农村文化大院任其自由发展,文化大院形同虚设。活动室常年大门紧闭,阅览室书籍破旧稀少,且书籍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基础设施损坏无人维修,甚至有个别村委借机利用空闲文化大院开办网吧非法盈利,上述种种问题,都是由于缺乏常规管理造成的。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仅仅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作为一项业绩来对待,建设完成、落实到位后,其后续的发展、如何维持往往被忽略掉,且村干部都存在等政策、听安排的落后观念,只把农村文化大院当作工作指标去建设,鲜有村干部能做到积极主动去探索、创新现有文化大院发展模式,将农村文化大院当作产业去发展壮大,农村文化大院将永远无法突破发展的瓶颈,无法实现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
5.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建议
5.1 统筹协调,完善文化大院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要实现乡村振兴、文化强国的目标,就需要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各个乡村“单打独斗”不仅浪费了文化资源,也难以形成规模,将目前分散的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努力将资源由“分”变“整”,由分散的文化大院转变成多元化的文化礼堂。
想要农村文化大院长效、稳定发展,文化大院管理机制不可或缺。如图书借阅管理制度、远程教育管理制度、文化大院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及文化大院建设奖惩制度等等,只有有了各种详细的规章制度,使得文化大院在运营、发展方面有规可依,极大的防止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文化部门应加强文化大院复查工作力度,对首次验收合格的农村文化大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复查,并结合多部门制定出文化大院的评定标准,根据等级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引入文化大院复查工作,还可以在其中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措施,并结合问题审视标准是否合理,从而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将文化大院的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切实防止农村文化大院的空置现象,推动文化大院向文化礼堂的转型,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5.2 全面提升,创新文化大院发展新思路
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促进剂”,文化水平、认识高度的提高,也会改变农村居民的视角和高度。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文化大院仍然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的阶段,活动的内容也不能满足农村居民高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城乡差异的逐步缩小,农村居民除了基本的娱乐活动外,也开始关注科学技术、法律知识以及创业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各级领导干部应大力宣传,号召有能力、有志向的原农村居民回乡支援,或与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高等学府的文化、人才等资源优势,为农村居民开办辅导班,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在学习的基础上带动经济的发展,如网络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宣传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等等,使农村居民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同时,能学以致用,实现农村文化大院向农村文化礼堂的转型。
想要建设好农村文化大院,仅靠政府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顾全全局,充分利用现代市场经济行为的经济学管理模式,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及赞助企业,在企业赞助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推广了企业自身的产品及企业文化,使农村居民获得高质量的文化活动的同时,带动了企业参与当地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方式,使当地文化和经济携手并进,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文化强国的宏伟愿景。
5.3 积极引导,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大院的建设成功与否,与领导干部的态度和观点息息相关,各部门领导干部积极转变原有的老旧思想,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统一领导,将上级政策落实到位。使农村文化大院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逐步发展农村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在服务农村居民的同时,让健康、向上的信息资源通过新时代的网络共享技术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世界。同时,文化部门要积极引导、渗透,逐步将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纳入常规工作中去,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从根本上改变领导干部关于文化建设认识的偏差等问题。
改变领导干部认识的同时,农村居民的思想转变工作也不能忽视。只有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对文化大院的需求,尊重农村居民的意志,想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就要建立贴合农村居民生活实际的文化活动,将文化“下”乡变为文化“留”乡,将别人“送”文化变为自己“产”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大院“冷在村里”的僵局。
6.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循序渐进的去推动。本文依据了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目的和任务,结合了国内外现状,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创新文化大院发展新思路,统筹协调、完善文化大院管理机制,政府积极引导、加强宣传,提高领导干部及农村居民认识等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