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花生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3-01-03伍海之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8期
关键词:花生种子生长

伍海之

(广西岑溪市三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岑溪 543215)

1.花生的生育特征

夏季直播花生的整个生育期通常只有100~115天,与春季花生相比其生长过程具有“三短一快一高”的特点。首先是播种至开花时间短,约15天左右,苗期营养生长不足,花芽分化较少。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6~8天,从出苗到开花一般需要20~24天。其次是有效花期短。正常是的在七月中旬开始开花,开花后5天进入完全开花期。8月1日前为有效开花期,仅15~20天。在干旱、低温、光照不足等不利因素下,对有效花数、果针数、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影响较大。最后是饱果成熟期短,相比春花生短25天左右,单株饱果数不多,这是夏直播花生饱果少、果重轻、产量以及品质普遍低于春花生的主要原因。“一快”是指初期增长速度快。由于温度高、肥水充足,株高和叶面积的生长速度、萌发分化过程和开花速度明显快于春花,结荚前期叶面积系数可达3以上,这是夏直播花生高产的重要基础。“一高”是指夏直播花生的分配系数显著高于春直播花生,是夏直播花生高产的重要保证。

2.花生播种前准备工作

2.1 科学选地,构建优良的种植环境

为了提高生花的产量,应提前选择花生品种,并科学选地。土地质量对花生的总产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科学选择土地保证种植环境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花生种植面积的选择还应确保有足够的配套设施。土地周围应有足够的水源,确保干旱时及时灌溉。在土层厚度大于40cm的砂质壤土中最适合种植花生,种植花生品质好,产量高,籽粒饱满。黏性土不适合种植花生,土壤的最适pH值应为5.8~6.2。

2.2 选种与处理

由于农民缺乏足够的科学和文化知识,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大众实践进行种植。他们的一些种植意识是不正确的。例如,大部分农民认为种子越大,越饱满越好。事实上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某种类型的种子连续种植,会导致品种退化,只是退化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选种过程中,应确保购买正规公司的种子。

在选种时应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种。如果花生的主要用途是食品加工,则必须选择早熟、抗旱、口感好的花生品种。由于花生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花期和结荚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这一阶段供水不足就会降低花生产量,为了确保花生在生长期有足够的水分,种植时应采用人工浇水方式,并根据每个生长期的不同需水量对花生进行合理浇水,以防止花生生长因缺水而影响生长。

以***花生为例,播种前严格选择花生种子,清除破损、发芽、感染的花生种子,分开种植不同大小的花生种子,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播种前应进行拌种。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g,50%辛硫磷乳20ml或25%噻虫嗪,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复合制剂与10kg花生籽混合,晾干后进行播种。其次,拌种时不能在种子上混合大剂量杀虫剂,以避免种子感染,但可顺沟方式施加10%毒死蜱颗粒剂,以防止花生根腐病和各种害虫。

3.适时播种

3.1 播种方法

适时播种是每种粮食作物实现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粮食作物实际生产中的关键因素,花生的实际栽培也是如此。目前,广西范围内大部分地方进行花生种植还是相当早的,而且大部分在3月上中旬就已经进行了花生的种植工作,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下种的也有,但较少。结合花生生长习性,开沟播种,667m2集中施钙、镁、磷75kg,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肥料支持。

3.2 播种密度

花生的种植密度应考虑个体的生长质量(主要是枝条、叶和叶面积),个体生长茂盛,种植密度较小,相反,种植密度较大。花生的个体生长和肥料、水分、生育期长短和品种密切相关。结合当地条件以及花生品种类型,肥水条件好、分枝多的密度较小,分枝少的种植密度较大,但是种植密度不能无限减少或无限增加,以免影响花生产量。高产栽培条件下,播种密度为150000~180000穴/hm2,行距为300 mm~400mm,孔距为130~150mm。

4.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花生出苗后应检查苗木,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使苗木数量达到生产要求。检查补苗后清棵壮苗,清除花生苗周围土层,露出两片子叶与侧枝,这样有利于侧枝健壮生长,提高花生种子生长能力。清棵后尽量避免损坏叶片,以提高花生产量。

4.2 增加微肥

早花期叶面喷施0.3%硼砂溶液50~60kg/667m2。在生育中期叶面喷施0.15%钼肥。50kg/667m2。花生叶面喷施硼肥与钼肥后,增产率可达22%。如果发生缺铁症状时应喷洒浓度为0.1%~0.2%的硫酸亚铁。

4.3 松土

花生开花下针入土结实前,当植株接近行封时,应先翻松土壤,再深锄细锄,彻底铲除花生植株周围的护根草。深锄时不要松动入土的果针,以免用锄头打到果枝上。

4.4 培土

花生培土通常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应在开花前4~5天进行,即第一对侧枝上的1~2个果针叶已全部入土,第二侧枝果的针叶外露应进行深锄培窝,主要是为了在侧枝上结出更多的果实,第二次在花生开花期进行,这时应配合中耕除草,适当栽培土壤,使花针能在高节中后期花针正常进入土壤。这时应注意将周围的植株分枝向四周分开,并用土壤压在中间,使其提前下针,以提高花生结荚的概率和总产量。一般情况下,花生植株的穴部应覆盖30mm土层。

4.5 叶面喷肥

喷施硼时应在花生初花期喷施0.3%~0.5%硼砂水溶液,以提高花生的坐果率,然后在盛花期再次喷施肥料。主要是使花生果实饱满早熟。每次喷施肥料时,每667m2喷喷水溶液超过30kg,通常可使花生增产12%~20%。喷施钼时花生初花期每667m2使用钼酸铵兑水30kg进行施喷。在花生盛花期进行第一次喷洒,每隔7天再次喷洒。每次,亚硫酸氢钠每667m2兑水喷施。亚硫酸氢钠为10~12g,水为30~45kg。一般来说,每667m2花生的收入增加40~50公斤;喷施磷肥时,要求在花生在盛花期进行喷洒。喷洒0.3%磷酸二氢钾溶液30~40kg,每隔7天再喷洒一次。另外还应添加1%的尿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花生的总产量。

合理选择花生喷肥方法。一般情况下,花生盛花期应连续喷洒0.5%-0.1%的乙醚水,每7-10天喷洒一次,并在叶片上喷洒乙醚,以促进花生幼苗的成长。另外,在幼苗中添加氮,使花生叶片更加肥厚,叶绿素含量增加,可以延长叶片寿命,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有机养分生产能力,使花生荚果和种子积累更多,可以保证花生高产优质。

4.6 适期控旺、防止早衰

在花生生长期间,绿叶面积逐渐增大。当绿叶表面受阻,光合作用将显著降低。从长远来看,花生叶片将失去营养,变成暗黄色,导致花生产量不高。一般常早衰都会导致产量降低20%~30%,因此,预防和控制早衰相当重要。对于生长势好的花生田,当主茎长度达到30~35cm时应适期控旺,防止徒长。用30~40kg水在叶片表面喷洒20%壮保安30ml/667m2。使用的化控药剂应及时、适当,以避免再次喷洒以及漏洒,另外,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喷施1%尿素以及和0.5%磷酸二氢钾混合水肥溶液,50kg/667m2肥料溶液,每次间隔7~10d,连喷2~3次,目的是为防止花生过早衰老。

4.7 正确使用除草剂

邻近作物使用对花生敏感的除草剂时,应在喷头上进行防漂处理,防止发生飘移除草剂。花生地用除草剂应按用量要求使用,水分要充足,播后垄面平整,防止发生坑洼积水,引起药害。

4.8 水分管理

花生是一种怕旱涝的作物,花期和苗期缺水可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如果在落针期间缺水,则果针很难入土;荚果的丰满度随着成熟期水分的缺乏而降低。当花生田水分积累严重,可能导致土隙不足、根系发育不良、支柱短小、结实率与饱果率不高,这对花生的高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如果发现田间积水,应及时进行排水,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湿度与温度,为花生生长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花生健康生长。

4.9 病虫害防治

害虫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难以控制,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它们会面临不同的害虫。主要害虫为蚜虫,包括地老虎、金龟子、菜蛾、白绢病、根茎腐病等,一旦防治不到位,就会导致降低花生产量。所以,应加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科学防治。

4.9.1 白绢病防治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以及和品质。因此,应加强对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常见的病害是花生白绢病。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病原菌分布在1~2cm的表层土壤中。荚果初期为褐色软腐病,后期根茎有白色丝菌丝体,称为白绢病。该病是花生荚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发病后不能治愈,但是可以控制病情的扩大。所以,在病害早期,应进行叶面喷药防治,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30g/L戊唑醇悬浮剂兑水进行喷施控制。对于发生白绢病的地块,在发病初期可使用24%噻呋酰胺对花生根部进行喷雾防治。

4.9.2 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在各生育期均有发生,但苗期以及结荚期是发病的高峰期,病害主要分布在根和维管束,使病株的根褐腐烂,而且侧根少。出苗前感染可导致种子和芽腐烂;幼苗损伤引起的根腐病和幼苗枯萎病;成株期受害导致花果少、根腐病、茎基腐病和荚果腐病,花生根茎病的初期侵染主要是土壤传播和种子传播。防治工作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择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当田间病株率达到5%时,应使用药剂防治,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以及传播。

4.9.2.1 农业防治。首先种子应严格挑选。花生种子在无病地中留花生种子,单独晾晒并单独储存。储存期间防止种子受热霉捂;播种前将种子翻晒,去除变色、发霉和破损的种子。其次,规范播种。播种不能太深大约5cm为宜;合理密植,密度控制在约9000穴/667m2,防止田间郁闭。另外还有现场管理。施用全分解的有机肥,增加磷钾肥,避免部分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雨后及时将积水排干,划锄散墒以降低田间湿度。最后是合理轮作。重茬种植是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与玉米、谷子等作物轮作3~4年,避免重茬,以降低根腐病的发生。

4.9.2.2 药剂防治。首先是药剂拌种。用3%苯醸甲环唑按FS种子重量的0.2%-0.4%拌种,或用50%甲基硫菌灵WP按(种子重塑的0.5%-1%),或用50%异脲WP和12.5%烯哩醇WP(种子重量的0.1%-0.3%)拌种。第二种方法是在发病早期喷洒药物。用12.5%烯唑醇WP1000-2000倍液,或25%戊唑醇EW,20%三唑氮酮EC1500-2000倍液,或50%嘧菌酯WG,40%丙环唑EC2000-2500倍液,可均匀喷洒或洒在花生茎基部。病情严重时,每7-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可交替用药,药液应充分喷洒。

4.9.3 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主要发生在根和茎部,病部位会产生黄褐色水浸斑点,然后变为黑褐色,最后导致根组织腐烂。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靠近地面有时主茎以及侧枝分期枯萎。

防治措施:提前预防,在选种过程中认真选种,及时清除腐烂发霉的种子,晒干后用紫外线杀灭种子上的病菌,以控制病害发生的机率。科学种植可防止病菌侵染花生根茎,并可与玉米、高粱合理轮作,降低土壤病菌。药物控制可采用25%多菌灵粉剂按0.4%种子重量进行拌种,或采用0.75%种子重量药剂兑水将种子浸泡在水中,种子可在清水中浸泡12h。

4.9.4 叶斑病防治

叶斑病是褐斑病、焦斑病、黑斑病、网斑病等叶部病害的总称。病害常以混合方式发生,在花生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病斑、褐斑等症状,这对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有着一定的影响。严重发生时会造成大面积落叶,导致花生过早衰老,造成产量损失10%~20%,严重地块高达30%。在防治过程中应采用预防和治疗方式结合起来,当田间病叶率超过10%时,应进行预防和控制,应使用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在喷洒过程中应均匀喷洒叶片。在花生种植时不同时期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也不同。应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一直都是花生的重要生产国以及出口国,与此同时还是花生的重要消费国,在这样的现实情况面前,必须要能够更加积极地在我国花生的实际种植现状下引进更加优质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这样一来就能够切实地提高花生的实际生产力以及质量,从而能够提高花生的实际销售量,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国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花生种子生长
掏花生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桃种子
生长
可怜的种子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生长在春天》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