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融合研究*
2023-01-03李锋清
李锋清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359563471@qq.com)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医务工作者积极弘扬红医精神,奔赴抗疫一线,用“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等红医精神淬炼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谱写了生动的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红医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它是我们战胜疫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其应成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应该充分挖掘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寻找红医精神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契合点,培育和提高医学生职业精神,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1 新时代背景下红医精神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诠释
1.1 新时代背景下红医精神的内涵
以政治坚定为核心灵魂。红医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时的中国医疗资源极端匮乏,中国共产党人用忠诚和担当开创了中国红色医疗事业。显然,坚定的政治信仰是红色医生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重要精神支撑。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红色卫生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加强红色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凭借坚定的政治信仰,红色医务工作人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保障了军民健康,壮大了苏区革命力量,其中苏区医疗卫生工作特别强调政治素养[1]。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政治坚定的红医精神塑造者,如傅连暲、戴正华等。
以技术优良为基本保障。红医精神区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技术优良。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医务工作人员的主责就是治病救人,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安危。为此,红色医务工作者充分尊重医学规律,尽最大努力提升技术、救治伤病员。即使在物质极其匮乏的革命战争年代,当时苏区仍然设立了20~80大洋的工资,为红色医生提供好条件,保障红色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当时苏区创办了红色医务学校和相关技能培训,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卫生研究会[2],专门研究医药卫生,助力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苏区卫生管理部门编辑出版了《红色卫生》《红色医报》等卫生报纸杂志,相继印发了《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专业书籍,努力提高红色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以救死扶伤为根本职责。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是红医精神的实质所在。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医服务的对象就是中国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医始终坚持“治病救人、救死扶伤、革命人道主义”,参与战场救护和疾病防治等工作。他们把伤员、病员、群众当作亲人,全心全意服务,认真负责,尽己所能救治。另外,《古田会议决议案》中要求优待伤病士兵,红医响应了“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号召,进一步优化伤病员的救治与养护,帮助他们尽快康复[3],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仅用医术救治伤病员的病痛,还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从思想、心理等层面对伤病员进行疏导,努力让伤病员尽快痊愈。
以无私奉献为精神气质。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也是红色医务工作人员精神的灵魂和气质。为了保障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进一步壮大革命力量,红色医务工作者发扬了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克己奉公、敢于牺牲。例如,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在延安开展了节省运动,红色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捐资捐物,许多红医主动要求减少个人的技术津贴。其中,红医傅连暲参加红军后,捐助了2000多元的药品,退回20多元的公债,被人们称为“苏区第一模范”[4]。在苏区还有许多像傅连暲一样的无私奉献的红医,例如,当时红五军团的张尧阶、陈义厚等都主动提出减少个人津贴。这些红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残酷拼杀的战场上奋不顾身救治伤员,创造性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有些高级医务干部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红医精神,丰富发展了中国革命精神。
1.2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以医者仁术为职业理想。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从业者,他们肩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社会对医学从业的价值追求有特殊的要求,要求医学从业者坚持医者仁术为职业的价值追求,要求他们主动提高医学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医者仁术既是社会对医者的一种期待,也是职业本身的一种自我要求[5]。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担负着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他们应当对患者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同情,唯有如此,才能让医术成为仁术。
以服务他人为职业立场。医学生是未来医者的主力军,对于他们的职业要求不仅是医术精湛,而且还要品德高尚。医生的工作压力大,经常是早晨上班早,下午下班晚,只为能够服务更多的患者,救治更多的患者。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许多医生主动放弃休假,奔赴抗疫一线,因为他们已经将恪尽职守、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职业立场。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也应将服务他人作为自己的职业立场。
以救死扶伤为职业目的。医学生的求学生涯艰苦,成长历程是不易的。从某种层面上讲,医生是一份令人敬佩的职业,人们敬佩这个职业显然不是因为这份职业的收入,而是医者坚持以救死扶伤为职业目的。医生作为一个职业,既具有一般职业的共性,即要求从业者付出必要的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收入,又具有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医生的从业目的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正因为这样的职业特点,才让这份职业更加的让人敬佩。医者应该时刻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2 红医精神在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中的价值
2.1 有利于坚定医学生的职业理想
医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让医学更有温度和生命力,对于从业者在理想信念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医生是一份有情怀的职业,医者仁术是其职业理想,因此,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必须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应该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医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引导医学生行动的方向导航。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多元价值冲击着医学生的价值选择,部分医学生出现理想信念丧失、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弘扬红医精神,特别是通过宣传革命战争年代红医坚定的理想信念,服务革命事业,服务于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能够更好地激励医学生向先进看齐、向红医看齐,进一步坚定职业理想。因此,红医精神教育对于当代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2 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服务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以“00后”为主,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一定程度上存在团队协作缺失、团队意识不强的问题。现代医疗卫生的工作环境相较于革命战争年代好很多,但对于团队的合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医患关系相对比较紧张的背景下,医务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提高服务他人的意识,方能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红色医务工作者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革命力量,这是治病救人、服务他人的最好诠释。当前加强红医精神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治病救人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健全的医学职业精神。
2.3 有利于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目的
医生工作是一项艰苦且需要大量付出的工作,其职业目的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生活磨难,习惯了在受保护的环境下成长,部分医学生的抗挫能力不强,奉献精神需要提高。医学院校更应该关注学生吃苦耐劳、抗挫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必要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让医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目的。新时代的医学生要有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准备,要努力克服从业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担负更多治病救人的责任。红医精神恰好展现了医务工作者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民族品格,反映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救治生命的职业操守。红医精神所包含的崇高品格是对医学生进行精神品格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激励医学生主动担当,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进一步明确和坚定职业目的,主动救治患者,减少患者病痛,推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
3 红医精神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
3.1 师资队伍层面,让优秀队伍培养高校医学生职业精神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效果的重要抓手。高校应该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且具有红色文化学术背景的教师队伍。积极组织和引导相关教师团队开展对红医精神的相关研究,通过对中央苏区红色卫生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思政课教师可以组建课题攻关联合科研团队,加强对地方红医精神、红医资源的挖掘与宣传,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同时,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学术交流。一方面,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红医精神、红色文化研究专家进校开讲座,提升本校教师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主动参加跨地区红医精神主题学术交流会,整合资源,优化红医精神研究和宣讲团队,例如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政工队伍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专题培训,提高对挖掘红医精神、红色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和相关理论的理解,通过以点带面拓展师生联系,做好精神宣讲。另外,学校可以考虑在医学生中组建红医精神宣讲队,通过统一的学习研讨,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让医学生宣讲红医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引导学生自觉内化红医精神,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
3.2 教育教学层面,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医学院校应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把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其中教材是高校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最基本的素材和载体,是医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推进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必须优化教学教材,丰富教学内容。红医精神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内核,强化高校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必须将红医精神科学地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教材的内容安排方面应该探索将红色医疗史料、红医故事及红医精神的内涵、基本特征等内容写进相关教材[6],尤其要用生动、形象、感人的红医故事教育、感化医学生,让医学生在红医精神的教育下深化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自觉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真正理解和认识红医精神,并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 文化传承层面,以多元方式提高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
红医精神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铸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可以借助多元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实效。当前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应该加快探索优化教育形式和途径,增强教育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文化传承,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一是要打造多课程教学体系。系统设计思政课程讲红医精神的教学计划,在思政课程开设红医精神专题教学,努力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二是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尝试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增强医学生对红医精神价值的认同,尤其要结合医学生专业特色、客观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例如,重走长征路、实地走访红医后代、情景剧表演等各种体验教学。三是开展践行红医精神的志愿服务。一定程度上讲志愿服务精神是红医精神的延伸,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开展体现红医精神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安全用药社区宣讲、急救知识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红医精神的洗礼,感受红医精神的强大魅力[7],增强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四是借助网络平台优化宣讲阵地。新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画面直观生动。高校可以探索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网络课堂,增强红医精神宣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红医文化网络宣讲阵地,拓展红医精神宣讲的空间和渠道。
3.4 优化育人环境,让红医精神成为医学生自觉价值追寻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推进红医精神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重要抓手。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红医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民重视学习红医精神、弘扬红医精神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指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8]。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伟大精神,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绝对贫困的脱贫任务。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仍应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宣讲好、弘扬好红医精神;其次,设立专题的研究项目,鼓励学者、专家开展红医精神研究,不断丰富红医精神研究成果,扩大红医精神宣传的影响力;最后,通过开展红医精神主题征文活动、相关主题的情景剧、话剧表演等形式,在艺术融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红医精神内化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价值追求,让医学院校师生在开展系列活动过程感受红医精神的魅力,在广泛宣传过程中,形成弘扬红医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艺术呈现的过程中,践行红医精神,并转化医学生职业精神的价值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