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3-01-03李中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人文

乔 冰,李中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874697858@qq.com)

0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安排、多次前往革命老区,瞻仰红色遗址遗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红医精神的内涵包括政治坚定、艰苦奋斗、技术优良以及人民至上。红医精神本身就是重要的医学人文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与医学人文相同的价值导向。同时,医学人文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建设,以期促进医学人文专业的完善与发展。学习红医精神有助于坚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医学生明辨是非的本领,指引医学生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加强其课程思政建设很有必要。

1 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

1.1 政治立场坚定

红医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当时,由于红军中医生数量不足,没有办法有效及时地处理好所有伤员,扩展医疗队伍迫在眉睫。随着红军的医疗队伍不断扩大,加强对红医思想教育就十分重要了。毛泽东同志表示:“要重视政治教育,培养我们的红色医生。”[1]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红医战士坚定政治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忠于中国的革命事业。红医战士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革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最终帮助革命走向胜利。

1.2 艰苦奋斗

长征时期,红医随军而行,条件十分艰苦。战争中哪里有受伤的战士,哪里就有红医。红医艰苦奋斗,由于伤员众多,药品不足以供给所有伤者。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就去挖草药,用“土办法”治疗“拉肚子”,提出“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此外,由于伤员数量众多,会出现血库不足的情况。危机情况下,医护人员会积极献血,以抢救伤员为己任,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2]。红医肩负重任奋战在一线,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在有疫情传播时身先士卒做好消杀工作;同时,红医坚持卫生宣传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红军需要翻雪山、过草地,条件极其艰苦,战士容易受伤,红医会在行军前告诉战士一些注意事项,提高红军的自我保护意识。

1.3 技术优良

红医随军条件有限,没有很好的环境精进医术,但依然坚持开班办课。医生在白天忙着救治伤员,只能在晚上用很少的时间编写教材,制作教具。同时,由于在战场上,红医还需要学习军事相关知识,只为适应军事环境,能够更好地救治伤员。学员在老师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学习;若遇上战斗,教学被迫中断,学员就相互讨论,共同进步。为了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学习效果,学员会把学习到的内容编成顺口溜,写在一张纸上并贴在队伍前面那个人的背包上。这样一边走、一边学,能极大地加深学习效果。红医边行军边办学,将学习到的内容实践操作到伤员身上,在枪林弹雨中拯救了无数生命。

1.4 人民至上

红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到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红医对伤员的救治倾尽心力,将手术台搭建在前线,不顾个人的安危,只为争夺抢救伤员的最佳时间。红医不仅医治受伤的战士,而且在途径村庄时也会积极救治遇见的受伤群众。红医队伍宁愿牺牲小我,也不放弃救治任何一位患者,坚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面对敌军受伤的降俘,红医能放下恩怨,悉心治疗、照顾,感化他们。为此,不少俘虏投诚,加入红军队伍当中,壮大了队伍。

2 当前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医学人文课程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医学心理学等[3]。医学人文课程对培养学生医德,养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医学人文课程思政是指充分发掘医学人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医学人文课程在思政教育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最终达到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良好教育作用。医学人文课程思政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医学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道德,最终培养具有崇高医德的卓越医生。将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有机融合,通过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可以塑造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医学职业道德。然而,在医学院校中,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不受重视、课时少、教师素质不高,学生缺少实践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不重视医学人文课程

部分医学院校课程安排相对更重视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医学人文课程的课时安排少。这使得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不重视人文课程的学习,态度敷衍了事,只在学期末考前冲刺复习,背诵重点知识。

部分学校不重视人文课程,课程课时少、教师的发挥空间小,学生对此不重视。教师不能充分地传达给学生红医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不重视课程内容的学习,不能投入更多精力。同时,学生不能利用足够的医学人文课时学习、体会红医精神,不能弄清楚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建设的内在联系,不能充分把握红医内涵,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塑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医德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高技术、低素质”的成长发展。不能实现医学生德艺双馨的教育目标。

2.2 部分教师素质不高

部分医学人文老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一些老师本身的专业不是医学人文的。这些老师对医学人文的领悟不够,对红医的内涵了解不深。在教学内容上,有的教师自身对红医内涵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片面的选取相关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导致学生不能深层次的学习红医精神内涵。教师不能把握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的内在联系,更不能有效传达教育思想,实现育人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讲课的激情不够高昂,只是机械的、像完成任务一样的讲课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不能有效地传达红医内涵,塑造学生的红医理念,这些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2.3 学生缺少实践

学生的实践学时不够。由于医学人文课程本身的课时少,老师没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实践。然而学习仅有理论是不够的。实践课时少不利于学生直观的感知与学习。学生只在书本中、课堂中学习红医内涵,没有直观的实践活动对内心的震撼会更少,会缺乏在生活中实际践行的行动力。

缺少实践活动,学生不能更加深刻的学习、体会红医精神,不能加强对红医精神的深层次理解,把学习到的理念转化到实际行动上来。学生不能通过有效实践更加深刻的体会、领悟,最终不能达到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3 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3.1 红医精神是医学人文重要教育资源

红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红医精神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医学人文课程是培养学生医德、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红医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与医学人文的价值导向具有一致性。

教师在讲授医学人文课程时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红医精神结合起来,把红医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通过红医故事传递红医精神。让学生充分学习红医精神,争做大爱之人。如在讲解医患沟通课时,深入挖掘医学人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用红医相关故事,讲授当年红医是如何牺牲奉献,如何为患者服务的,这样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从而达到红医精神育人的良好效果。

3.2 学习红医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有个别医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片面注重医术而忽视了医德的重要性。他们更看重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却不重视医学人文相关课程,认为获得学分即可。表现为课堂不认真听讲,考前突击复习,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结果。

红医精神包括在政治上坚定立场、在行为上积极奉献、在医术上精进技术、在心理上仁者爱人。通过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当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能有效增加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兴趣,提高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红医精神的学习,医学生能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大医精神,促进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还可以提高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同理心,促进他们的发展,并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

4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4.1 吸收融合红医精神,建设医学人文课堂

医学人文实行课程思政建设。现在我们强调的是全面育人的新格局,在全面育人的大环境下,仅仅通过思政课程育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挖掘医学人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红医精神呼应讲解。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源头培养,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加医学人文相关课程的课时数、增强课堂红医氛围并更改考核方式。增加医学人文课程课时数,营造良好的红医文化氛围,如通过红医主题汇报、课堂红医知识竞赛等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相关背景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红医素养。在红医的学习氛围中对比红医学习的艰辛,学生会投入更多精力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养成中。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把医学人文课程置于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考核中红医元素的比例,能有效改变学生对待医学人文课程的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找老师解答问题,解决疑问。

其次,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不适应当今的教学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运用好视频、PPT等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结合红医的历史背景,讲解红医的艰苦历程,如露天学习、睡木板、爬雪山、过草地等,通过选取代表性的红医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充分挖掘医学人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发医学人文教育的深度,拓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广度,将其与红医精神结合,有效传递红医精神[5]。

最后,可以邀请一些专家给学生讲授红医历史。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与学生面对面分享红医故事,传授自己的感悟,给予学生对红医的震撼,从而达到通过医学人文课堂弘扬红医精神的理想效果。

4.2 用新媒体弘扬红医精神,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新时代下新媒体被广泛使用,学生日常会在新媒体上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应当把握好网络重地,把新媒体与红医、人文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如可以发布一些红医的艰苦历程、光辉的救人事迹,并结合人文课程内容抛出话题,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可以留下自己的见解,彼此相互探讨,学习红医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校园账号,一方面要发布反向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预设自己为医生时应当如何做;另一方面分享大医事迹、名医故事正向激励学生,分享红医故事,使学生持续学习红医精神[6]。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除实体课堂的红医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实时更新身边医生的故事,联系红医发挥大爱精神救治受伤的俘虏等故事,将其与医学人文的内容有机结合,以此感染、激励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3 提高教师红医素养,丰富教师红医理念

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观点的输出会极大影响学生的观念,要提高队伍中“半路出家”的教师的水平。同时,老师要为课程做好准备,理顺红医背后的故事,体会红医精神,升级教师的观念。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对红医的重视程度,使得教师保持教学的激情,精心做好教案,把相适应的红医故事融入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当中,这样做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素质,应当促进教师不唯分数论,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师要促进个人思想进步,增大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注重个人水平的进步,钻研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的有效结合途径,让学生乐于学习、接受红医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意提高教师素质,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培训教师。如邀请有专研红医背景、有医学人文教育背景的双重素质专家为年轻教师做培训,组织教师重走红医路等形式提升教师素质。以此促进教师观念的进步,使教师积极创新,不懈学习,提升自己,为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走好育人的第一步。

4.4 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感悟红医人文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仅依靠课堂中对学生的教学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值的。应当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通过安排学生自学、到医院参观学习、到革命纪念馆参观等形式,加深其对红医精神的体会与理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红医精神,学习白求恩等大医精神,得到最直观的收获。

结合红医精神运用到具体的课程实践内容中去。例如在医患沟通课程中,让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直面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观察学习医生是如何与患者交流的这种实践课程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到医生工作中的不容易,同时面对患者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红医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深刻体会红医精神,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

4.5 打造红医校园文化,烘托医学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是隐性教育,它不是课堂教学那样明显的教育形式,但有其独到的价值。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学习的。校园的红医氛围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心态,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

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专业课程繁重,学习氛围浓厚,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学习气氛营造红医氛围。通过横幅标语、举办红医主题活动、辩论、举办红医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传扬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产生联系,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看重医学人文课程的学习,注重医德的培养,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浓厚的红医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传承红医精神。

5 结语

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红医精神有其独特的内涵,通过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的结合,挖掘医学人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能够形成红医精神与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医学人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通过红医精神的学习,可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同理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进而培养有医德的医生后备军。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人文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