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环境的实践路径*

2023-01-03王良滨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疗卫生医学生

陈 仪,王良滨,赵 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531068920@qq.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红医精神是在中央苏区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精神保障。在新时代积极弘扬和培育红医精神,把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环境建设,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红医精神的形成及内涵

1.1 红医精神的形成

“红医”,即“红色医生”或“红色医疗”。此外,与之相关的词汇还有“红色军医”“红色卫生干部”“红色医学专家”“红色医务工作者”等[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应对作战的需要急需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医务工作者,苏区红军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于1928年创建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毛泽东同志强调这部分医疗工作者必须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术过硬的“红色医生”,这也是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红医”一词[2]。

随着作战规模的扩大,为培养和训练红军自己的医生,中国第一所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结束了党的医疗人才完全依靠引进的历史。在艰苦的长征中,“红医”跟随红军战士历经战斗,共渡难关,铸就坚忍的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形成了红医精神。

1.2 红医精神的内涵

红医精神的核心内涵,来源于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即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在其建校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制定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以及在建校十周年的毕业生题词中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概括起来,红医精神的内涵就是“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3]。

“政治坚定”是红医精神的政治灵魂,是红医队伍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坚定地为革命牺牲自我的决心,也是在任何困难时期对党忠诚、对人民事业负责的体现;“技术优良”是红医精神的基本保障,是红医尊重医学规律、尽可能有效救治伤病员以保障革命取得胜利的专业要求;“无私奉献”是红医精神的表现形式,是红医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无产阶级人生观,克己奉公、无畏奉献的彰显;“救死扶伤”是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也是与革命人道主义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和人民健康奋斗的职业使命;“艰苦奋斗”是红医精神的重要品质,是红医队伍在艰苦环境下开展红色卫生事业的坚持,也是对吃苦耐劳的革命传统的传承;“勇于开创”是红医精神的制胜法宝,是党的红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也是红医队伍不惧挑战的精神武器[4]。可见,红医精神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相融,逐渐形成包括价值观念、理想追求、专业能力等在内的多维度思想教育目标,对现今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1.3 红医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5]。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医精神是这个谱系中的一个鲜明“坐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回顾红医精神的形成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伟大建党精神是红医精神的一种普遍表达,红医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一种特殊形式[6],体现为一种革命的、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新时期广大医务工作者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

2 红医精神在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环境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红医精神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与医学教育的发展密切关联。新时期在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环境建设中弘扬红医精神,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 弘扬红医精神是新时代医学院校变革人文环境建设的战略需要

校园的人文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氛围。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园物质环境设计上多是常规式的平面构建、网格式的建筑布局,这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人文魅力,在人文氛围营造上缺少新意和感染力,因此,亟须借助人文环境的变革进行隐性教育。红医精神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融,既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进一步营造医学伦理道德的培育环境。一方面,红医精神蕴含“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工作作风,这与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思想紧密结合,有利于引导医学院校的物质环境改造,如在校园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突出红医精神的精神内涵和医学院校独有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红医精神中“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体现在抗疫斗争中无数不顾个人安危、冲锋一线的“红医”战士身上,这对医学院校营造积极的人文氛围具有实践性的价值。新时代医学院校将红医精神融入人文环境,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输送既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医德素质的高质量医疗卫生人才。

2.2 培育红医精神是新时代医学院校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实需求

红医精神的培育是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责任。从宏观上看,社会需要红医精神的传承、专业文化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坚定政治意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医学人才,扩大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队伍;从微观上看,高等医学教育要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就需要在校园建设、课程安排、人文活动等方面借助红医文化资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红医队伍一如既往地秉持坚定的政治信念、无私奉献,表现出了“红医”独有的革命情怀,他们的医者仁心是今天医护工作者的榜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无数医学院校师生冲锋一线、舍生忘死,也展现出了红医坚守奋战、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所以,新时代医学院校通过红医精神的培育,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使这些未来的红色医务工作者们成为政治立场坚定、无畏奉献的新典范。

2.3 融入红医精神是新时代医学院校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在新时期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为医学院校的教育安排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继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将红医精神融入人文环境建设,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找到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中也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构成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3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环境的实践路径

3.1 挖掘红医精神教育资源,打造育人文化环境氛围

要发挥红医精神的育人功能,必须深入发掘蕴含红医精神的文化资源。在校园物质环境设计上,一些设施建设融入红医精神的理念,成为积极而生动的“无声老师”。首先,利用好校园里的物质资源作为精神载体。校园建筑是生动的教科书,蕴含人文精神,传播道德文明。如校园花坛是第二讲台,独具特色;校内雕塑是精神传承与示范的代表;校牌、校歌、校徽和校旗等是校园艺术价值的浓缩[7];其次,立足红色传统文化,进一步展现红医的专业特色,体现校园的生命力。如在教学楼修建上选用鲜明突出的红色颜料;在校园休息区修建具有代表意义的红医楷模雕像;在学生经常出入的过道、花坛处张贴红医的代表案例与历史故事等;最后,加强研究,通过组建红色研究队伍,对党领导的苏区红色医疗事业历史进行深入挖掘,以红色资源为依托整合校园文化环境。此外,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还可以有效利用社会红色文化资源,如瑞金“中央红军医院”旧址、中国医科大学校史馆、延安旧址教育基地等,搭建现场教学的平台。在具有红色氛围的环境里学习,更能帮助学生找到独特的自我价值,明确前进的方向,激发学习的动力。

3.2 融合红医精神文化历史,增强学生党性观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国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活动,以增强党性观念。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来看,无数红医代表始终坚守党性、无私奉献,不断提升自我。新时期,医学生党课教育是红医精神宣传的载体,能够解决党课主题单一、内容和形式不够新颖等问题,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首先,学校党课可以邀请苏区医疗卫生研究专家讲授红医文化。介绍红色卫生事业的艰苦创业史、红色医务人员艰苦奋斗史,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红医精神[8];其次,开展红医精神相关主题的党团活动。让医学生党员听或讲一段红医故事,阐述其彰显的红医精神,使医学生党员受到感染和教育。红医故事既吸引人又感动人,让即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准医生”坚定职业信仰,增强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共命运的责任感,得到教育和启发;最后,构建红医精神网络教育平台,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培育红医精神宣传人员、培养红医网络运营人才等,借助网络化平台,让红医精神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落实具体化、扩大化,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3 践行红医精神文化内涵,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

通过将红医精神融入素质课程和人文活动,“营造医学院校人文氛围,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淀;推动医学生社会实践,提高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沟通能力”[9]。在人文氛围的熏陶中,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首先,借助一些红医典型故事和现代化传媒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红医精神文化、红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积极范例,提高学生对医患关系舆论的鉴别能力,提升自身修养,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担负起时代赋予医学生的期待;其次,塑造红色课堂氛围,可以进行相关红色主题故事分享,及时关注医学生的新想法和新思路,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红医相关的生动场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体悟红医精神的力量;再次,要因地制宜、采取区别化的教学模式,将红医精神与校史、党史等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满足医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模式,通过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医疗问题,探讨社会对医学人文精神发展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掘自身的优点,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满足多变的社会发展需求”[10];最后,通过丰富多样的人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如举办红医进校园、抗疫思政课、红医历史故事讲堂等,开展相关红医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激发医学生以“红医”为目标榜样的学习热情。在医学教育中,让医学生树立道德规范意识,同时发展自我并成就自我价值,积极参与红医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在生活中践行人文关怀理念,促进医学、人文及社会关系全面优化。

在构建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医学生培养亟须强大的精神动力引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支持。红医精神中对理想信念、医术要求、职业价值等的践行和倡导,是新时代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追求,对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疗卫生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