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数控电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改路径*

2023-01-03帅,丁

南方农机 2022年13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理实竞赛

张 帅,丁 艳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7)

0 引言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贯彻“工匠精神”,已成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育“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提高专业技术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其中,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就是近些年摸索出的新模式。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技能竞赛相关的师资、设备投入力度。为避免“重比赛,轻教学”的现象发生,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有机融合,以比赛促教学,以教学促比赛的“赛教融合”新模式。

“数控电加工”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包含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两大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其工作原理、参数设置、加工工艺以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们正确使用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能力。然而,传统“数控电加工”授课模式存在着配套资源匮乏、课时分配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课题组结合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特点[1],对“数控电加工”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1 高职院校“数控电加工”课程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实训设备更新慢,电加工机床落后

高职院校“数控电加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既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培养学生娴熟的操作能力。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数控电加工”课程重视度不够、投入不足,电加工机床更新缓慢,甚至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导致实训设备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剥离,理论无法指导实践,实践也无法验证理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外,高职院校落后的机床与企业使用的设备差距极大,学生所学操作技能严重脱离实际应用,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2]。这严重影响了“数控电加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3]。

1.2 实训内容陈旧,项目固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数控电加工”课程实践环节普遍受重视度不高,实践环节课时较少。实践环节主要介绍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加工的零件形状相对简单,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低,实训任务设置偏容易,部分主动性强的学生早早完成实训任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受限制于课时和设备条件,任课教师对实训项目开发不够充分,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实训项目没有与时俱进,实训内容越来越陈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3 课程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部分高职院校“数控电加工”课程在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为专业选修课,受重视度相比于专业主干课存在明显差距,教师授课一般以主干课优先,这就导致“数控电加工”课程师资队伍不稳定,主讲教师经常变化,这不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深入研究。同时,如果课程缺少整体规划,甚至会出现不同的任课教师凭自己的理解授课,授课效果差异巨大。最终导致本应以企业需要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渐渐变成“学校有什么就教什么”,甚至“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另外,高职院校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实践操作能力欠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教师的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效果,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4]。

1.4 课程考核体系粗糙,考核不全面

考核体系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然而,一些“数控电加工”课程的考核体系存在着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这显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会误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唯结果论”的错误价值观。另外,还有一些考核体系虽然同时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但是,考核流于形式,各部分考核的知识点、技能指标设置粗糙,评价不规范,学生看不懂评分表,无法准确地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于是,技能竞赛指导老师经常发现,学生训练、比赛时不看或者不会分析分项目的评分要求,盲目地做无用功,这显然背离了考核体系的初衷[5]。

2 赛教融合“数控电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达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数控电加工”课程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结合高职院校重视技能竞赛的现状,课题组提供一种结合“赛教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数控电加工”课程深化改革思路。

2.1 对标技能竞赛,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数控电加工”作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需要以满足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建设。随着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逐年提高,“数控电加工”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而理实一体化课程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无缝衔接、即插即用[4]。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需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分别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职业素养。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时效性和可实施性,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可以直接对标相关技能竞赛。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的赛题与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接近,职业技能竞赛的赛规直接对照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制定。这就要求在职业技能竞赛备赛的同时,师生需要与相关企业进行更多的接触,对市场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紧盯市场变化,贴合企业需求,可以随时应对岗位需求的变化。并根据最新的岗位要求,每年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2 依托技能竞赛,重构课程内容

“数控电加工”课程应摆脱传统理论教材的约束,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编写适合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教材要深入地方数控电加工企业调研,分析岗位需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为目标。同时,应在教材编写中加入技能竞赛的相关要求,使竞赛与教学融会贯通。

理实一体化教材应打破传统教材线性叙述的模式,结合技能竞赛要求和学校实情,以项目为导向,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具体任务,通过递进式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动手实践,做课堂的主人[5]。因此,“数控电加工”理实一体化教材类型应选用任务驱动式,用项目、任务代替传统的章节,各任务按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由浅到深逐一铺开,并根据工作任务需求及学生基础补充所需必要知识点。这样编写的教材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理论知识为引导,实践操作为主体,既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又避免了盲目的实践操作,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同时,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与技能竞赛的内核完美契合,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目标。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学任务可以直接选用技能竞赛的任务,实现教学与竞赛的无缝衔接[6]。

2.3 助力技能竞赛,建设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一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中学,学中做,边教边学,实现“教、学、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体。因此,“数控电加工”课程需要建设可以同时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两个区域处于同一空间,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快速切换。理论教学区需配有多媒体设备,便于教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实践区需要按照技能竞赛的标准布局,设备型号、区域划分、工位数量等尽可能与赛场一致,为学生们打造更真实的竞赛平台[7]。

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普遍存在“数控电加工”设备不足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随着高职院校对技能竞赛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数控电加工”课程可以利用参加技能竞赛的机会购置先进的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新的机床既可以提升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又可以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设备不足的实际困难,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2.4 以赛促教,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本质是“边教”“边学”“边做”,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实践经验薄弱,距离“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有一定差距。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教师增长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需要教师本身具有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教师需要对照技能竞赛赛规要求、职业规范,通过参加培训或自学的方式完成自身的成长,再将所获得的技能、经验传授给学生、选手。通过技能竞赛的磨炼,教师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职业素养都会得到提升。随着知识、技术的不断革新,竞赛项目逐渐融入新工艺、新技术。因此,教师在掌握原有知识、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不断革新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指导参赛选手,不断更新“数控电加工”课程的项目、任务。在不断向“双师型”教师队伍靠拢的同时,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深化改革[8]。

2.5 赛教融合,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为全方位、多维度地评价学生成绩,可将技能竞赛评分标准融入“数控电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9]。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各占50%。过程性评价对标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从知识评价、过程评价、工艺评价、结果评价、职业素养评价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终结性评价根据学生综合作业的完成度和工单填写情况进行评价。综合的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既对接行业标准实现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又为技能竞赛选手选拔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实现了赛教融合[10]。

3 结语

在“赛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数控电加工”课程授课模式面临着配套资源匮乏、课时分配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课题组结合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特点,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场地、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对“数控电加工”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理实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纯电动汽车理实一体化教学智能实训台的创新设计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