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推行水土保持“三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03廖森胜彭鹏飞杨海斌
廖森胜,彭鹏飞,杨海斌
[1.长沙市水利局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处(水土保持处),湖南 长沙410000;2.湖南省水利厅 水土保持处,湖南 长沙 410000; 3.长沙市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站,湖南 长沙 410000]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生产建设项目较多,开发强度较大,平均每年在建的生产建设项目有2 500个,扰动面积约150 km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任务艰巨。通过推行水土保持“三化”管理,长沙生产建设项目实现了管理全覆盖,审批、监管和防治措施进入标准模式,问题项目发现、核查、处置基本信息化,开创了长沙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1 管理对象“网格化”
(1)划定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以街道(社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行政区域为管理网格,对网格内生产建设项目实行“网格化”分区管理。在管理区域设立水土保持工作信息员和志愿者,通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已开工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信息采集。主要采集在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情况,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水土保持组织机构、监测、监理工作落实情况和现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况,水土流失情况,等等。收集信息后及时向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反馈,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实现了网格内生产建设项目监管无死角。目前,长沙已在生产建设项目较多的街道(社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立管理网格126个,基本实现了重点监管区域全覆盖。
(2)推行权力下放,审批事项就近办。出台《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行政权力下放、承接和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长政发〔2020〕4号),按照网格划定区域,推进权力下放、就近审批。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备案及日常监管权力全部下放,市级审批项目下放到工业园区、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网格内管理委员会审批,工业投资类项目和小型生产建设项目下放到各区(县)审批,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将国家、省、市权限同时下放到所在区(县)和各类园区审批,既缩短了群众办事距离,实现了审批事项不出园,提升了项目落地速度,也方便了项目审批后的日常监管。
(3)开展区域评估,实行承诺制审批。认真贯彻《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按照湖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导则(试行)》(湘水函〔2019〕210号)的通知,在各类开发区全面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防范“五通一平”时期水土流失。对开发区内的生产建设项目推行水土保持方案承诺制或备案制审批,促进项目落地。2020年,长沙顺利完成了12个开发区、高新区区域评估工作,率先在各类开发区网格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承诺制审批,年度承诺事项办理率47.6%,平均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5天缩短到5天以内,既方便了办事群众,也将主管部门的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移到“事后监管”上,提高了网格化管理质量。
2 管理措施“标准化”
(1)优化办理程序,行政审批“标准化”。贯彻落实《湖南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服务指南的通知》(湘水办〔2020〕23号)精神,在全市范围推行水土保持方案标准化审批,将审批程序、申请资料、办理时限、批文模式等进行规范,做到了材料、格式、程序、标准四统一。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网络进入长沙市“多规合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递交审批资料,发起审批申请;审批机关根据申请内容,严格按程序组织现场勘查、方案技术审查、行政审批办理、出窗送达等工作。审批办理时间、工作内容、文书制作全部统一标准和要求,对技术审查合格的项目全部一次性办结。整个审批环节全程实行网上办理、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标准化的审批服务,规范了审批流程,防范了人为干预,提高了审批效率,规避了廉政风险。
(2)打造样板工程,水保措施“标准化”。为适应城市快速化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长沙探索对房建、城市道路等一些相对简单且比较常见的生产建设项目,推行水土保持措施标准化。在项目现场统一布设围挡、排水、沉沙、苫盖、植物措施等,并将其制作成示范图样,印发到其他项目现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监测单位只要照样“复制”和管理,就能起到良好的水土流失防治作用,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此外,这一办法作为解决部分项目未取得水土保持方案提前开工的补救措施非常有效,对一些因为工期紧短时间内难以办理方案审批又不得不开工建设的项目防治水土流失,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对已经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常见项目推行标准化管理,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有的项目虽编制了方案,但由于方案文本厚、数量有限,因此难以实际用于项目现场。标准化图样可以发放到建设、施工、监理、监测等工作人员手上,且携带方便、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非常利于施工单位照样施工,深受大家欢迎。2021年上半年,长沙各区县、开发区推出标准化典型项目28个,印发标准化措施示范图样3万余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3)完善法规制度,监督管理“标准化”。根据水利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长沙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制度建设,三年内印发工作文件7个,着力将水土保持管理全面引入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轨道。文件着重规范了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项目立项、规划、开工等信息推送,让水利部门及时掌握项目状况,以便及早介入管理。对各类工业园区、新区、经济开发区推行区域评估、统一监测、第三方监管服务等创新举措,解决园区人员少、要求高、管理难的突出问题,助力各类园区经济发展。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回执作为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核验资料,堵塞生产建设项目未验先投的漏洞。完善水土保持工作考核机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区县、园区绩效考核,促进工作落实。规范执法管理,对违法违规问题,落实标准化办案流程,确保办案质量。目前,长沙已完成了《长沙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起草工作,将于2021年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全面吸收水利部重要文件精神,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重要补充,让长沙水土保持工作全面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3 管理手段“信息化”
(1)利用卫星遥感全面监管。长沙自2017年起,率先在全域范围内推行了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工作,也是省内唯一推行信息化技术监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地级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行政区域内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无死角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图斑信息,经网格管理员与项目数据库比对后,进行现场核查处置,解决问题,实现了人管与技防有机结合。卫星遥感监管对于发现人为扰动地表、纠正违法行为、预防水土流失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近三年来,长沙平均每年通过遥感区域监管发现疑似问题项目线索500余个,实际处置解决“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和水土流失问题项目300余个,卫星遥感监管已成为长沙水土保持最重要的科技监管手段。
(2)推行项目信息数据共享。近年来,水利部、湖南省水利厅相继开发建设了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这对于推进水土保持大数据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市、县和网格管理员由于管理层级权限问题,大数据信息使用非常有限。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长沙启动了市级水土保持管理数据平台的建设,旨在将水利部、省水利厅遥感影像数据和长沙市发改、住建等部门掌握的项目信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整合,打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互通联系渠道,共享信息成果,实时掌握生产建设项目建设状态,实现管理手段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转换,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问题项目线索通过平台及时推送至县级、园区管理部门和网格管理员,减少问题线索处置环节,提高办事时效性。同时,基层单位通过现场核查、组织整改,再将项目位置、矢量红线、项目审批、水土流失状况等信息反馈到平台,全流程通过一套系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3)采取人机结合排解难题。对卫星遥感发现的疑似问题图斑,还需要由专业队伍进行识别、解析,才能提供给管理部门使用。对疑似问题图斑也需要专业的队伍进行现场技术核查。长沙市每年投入近100万元,采取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技术队伍,人机结合,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力量雄厚、人员充足,能够及时发现图斑、解析图斑、分类推送、现场核查,缩短了问题项目的处置时间。处置过程中,对没有违规的项目上传证据后销号,对确实存在违规问题的项目,再由网格管理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后上传资料销号,形成了问题项目从发现、核查、整改到销号的完整工作链。对力量不足的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帮助问题项目整改和标准化建设。2020年,全市委托技术服务单位共组织现场核查680余次,开展现场服务57次,有效处置问题项目405个,深受各类园区欢迎。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减少水土流失,保证生态安全,是新形势下长沙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三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处置“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问题项目1 452个,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2 160余万元,将17个项目移送执法机关办理,将35家单位列入“重点关注名单”进行信用惩戒,特别是通过广泛宣传、上门服务,使水土保持公众认知度、重视度、参与度显著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开创了全新局面。未来,在水利部、湖南省水利厅的指导下,长沙将继续发挥省会城市的独特优势,紧扣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的部署要求,创新更多举措,创造更多经验,强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助力湖南“三高四新”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