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2023-01-03杨光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杨光清

(四川省西充县高院镇小学,四川 南充 637200)

0 引言

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体育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必须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深挖体育活动各环节、各项目的育人元素,将学生的行为训练与认知培养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体质培养、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1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1.1 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

教育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培养,应该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1],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的调查表明,86.6%的学生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思政课,91.8%的学生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思政课老师,91.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2],这一数据说明了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以及国际交流的扩大,学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不一致的评论,也会或多或少地导致个别学生思想上的不稳定,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最佳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3],因此,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从新时代对我们教育的要求来看,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1.2 思政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2017年3月1日修正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4]。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的中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一代,家庭和社会都给予了最好的呵护和照顾,思想纯真,且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3],在这一成长阶段,必须通过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及社会的形成合力,从小学甚至于从幼儿园开始,首先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继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辨识能力,实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当前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现状

目前,从中国知网上可查到的中小学课程思政方面的期刊文献资料只有175篇,而针对中小学体育课“课程思政”的文章总共只有5篇,其中期刊文章2篇,会议文章3篇,可见当前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武美香,田建荣等访谈结果显示,仅5%的受访者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95%的受访教师缺乏主动性,参与积极性不高,其中,85%的被访者明确表示平时不考虑思政,只有上级要求进行公开课时再考虑思政,10%的被访者认为平时教学工作中一直在渗透思政教育,不需要专门课程思政,其余受访者则表明课程思政很有意义[5]。夏青则认为:当前体育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体育教法单一、教学质量较低;体育教学各学段脱节,各自为政,课程目标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受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课不喜欢体育,体育文化氛围单薄,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6]。刘国培认为:乡村中小学思政教育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影响,主要是因为广大师生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乡村学校思政课的教学管理工作薄弱,教师的精力往往只集中在统考科目上,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思政课等课程经常被挤占,乡村学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7],较为普遍地缺乏专业思政课教师。

针对这些现象,一是健全中小学“全员、全课程、全方位”的三全课程思政机制,思政教育不光只是学校的事,还必须要学校与家庭、社会一起,形成立体综合的育人环境;二是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自学、岗位练兵和课程思政竞赛等形式,以提高中小学各科老师的思政教育理念和师德师风修养;三是挖掘各科课程、不同教学内容中蕴含或隐含的真实可操作的思政元素,真正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3 体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内容和方法

体育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作为体育老师,应该如何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又如何融入课程教学的具体操作中,将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与思政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世界观、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体育老师深思。

3.1 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首先体育组全体老师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实施方案,规划研究计划,并进行分工收集相关资料,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框架(基本内容和要求),每学期至少要安排思政内容的次数必须要明确,在编写教案时根据课程教学相关内容,明确课程针对的教学年级、内容特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内容、方法和载体途径,在思政内容方面不能受限于体育一个点,要放眼全方位,其次是思政时间安排,可课前或课中某一时点利用3~5分钟适时进行,时间不宜过长,第三,思政融入点主要结合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结合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名人和伟人故事类的爱国爱党情,结合体育健儿为国拼搏的体育强国梦,结合大国工匠类的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

具体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时,重点涉及三个内容:教学动作示范内容、思政要素切入点、育人目标。最好采用表格形式,清晰明了。

学期结束后要有总结和反思,每次的思政活动,从同学们的感受可以看到的是育人效果的显著,课程“思政”功能鲜明且示范,能提升课程育人能力。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是用“优良的经典”“时事热点新闻”通过开放性的引入体育竞赛,宏观与微观现状的介绍与讨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对中国体育的现状与水平有大体了解,对中国体育的前途有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国体育事业状况的重视和深思。学生学习热情有较大提升,上课更认真听讲,认真地练,更爱探讨问题。

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引领学生进行内容细化的学习,提倡上课之前、之中、之后学生自主预习,以增加学生积极参与思想,促进“教学内容细化”与“品德修养实质养成”的快速融合。

3.2 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目的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英勇献身,为国家安全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利益,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8]。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等三个方面。

体育教育有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思政活动,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把生动活泼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一是讲好体育文化故事,针对多数乡镇完小学校所开设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比如乒乓球冠军邓亚萍、马龙两位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排球女将称为铁榔头的郎平的故事,也要涉及其他运动项目如游泳冠军孙杨、飞碟射击冠军张山、冬奥会短道速滑三冠王王蒙等运动员的事迹;二是讲好红色故事,特别是本地区的革命家、伟人们的事迹,比如元帅之首的朱德、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民主革命的张澜等,在进行小学二年级体育课课程思政时,可以融入语文课本中《朱德的扁担》的故事,结合张澜故居广场的表方石正面毛泽东主席的评价“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背面的“表里如一,方正做人”,来诠释张澜先生“为民做事、方正清廉”的一生。讲好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3 引入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

竞争意识就是不甘落后,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竞争意识,多鼓励学生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培养同学们勇于赶超、勇于拼搏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观看比赛视频,比如,游泳冠军孙杨,2022年冬奥会的短道速滑三冠王王蒙、坚持了4届冬奥会跨越了12年自由式滑雪的徐梦桃等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比赛视频,让学生观看体验奥运赛场上的最强音“超越自我、迎难而上、拼搏到底”精神,这样的精神,见证着过去的奋斗,激励着未来的奋进;二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例如在进行乒乓球、篮球、短跑、体操等项目时,学期第一节体育课,根据班级大小分成若干个小组,中途不变,同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小组长轮流担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在比赛中学生如感到疲劳时,要告诉学生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以此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超越意识、拼搏意识、抗挫意识和集体意识。学生在竞赛中获胜就会产生满足感,可以增强自信心,失败了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心理上就会产生压力,这时老师就要多鼓励和心理抗挫教育,逐渐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3.4 排球课程思政的一次教学案例设计

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育人目标,深挖排球运动所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设计好内容清单,明晰本节课的思政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具体的任务以及实施方式过程,下面以某堂课的课程思政为例。

授课内容:排球运动的基本技能知识之准备姿势和移动步法。

(1)准备姿势的动作要领:一般准备姿势、后排防守准备姿势。

(2)基本移动步法的动作方法及运用:并步法(主要用于短距离移动)、跨步、交叉步。

教学方法: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习。

教学任务要求:游戏──搬运球、学习排球准备姿势和移动步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掌握排球准备姿势和移动步法的练习方法,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在积极练习中掌握动作技术。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思政元素:体育强国、体育精神、实践精神、合作意识。

思政要素切入点:

(1)了解排球运动的历史事件。

(2)主题演讲活动:“冠军的故事我来讲──女排故事”“最美排球女将──郎平”。

育人目标:勇于挑战、积极进取、合作进取。

思政实施过程:

(1)观看排球比赛相关视频,老师解说并融入思政元素,学生讨论;

(2)老师分解动作并示范、学生跟着练;

(3)学生单独或互相练习;

(4)开展主题演讲活动。

4 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教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将学生的行为训练与认知培养有机结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便是体育课中思政教育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