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左蔗区甘蔗螟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对策

2023-01-03严方明

广西植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螟虫崇左崇左市

严方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崇左市 532200)

崇左市是全国蔗糖生产大市,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在266 667 ha 以上。2019 年、2020 年榨季全市入厂原料蔗16 711 600 t,产糖量2 167 900 t,占广西食糖总产量的1/3,占全国产糖量的1/5。崇左市甘蔗连年连片大面积种植,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有利的越冬场所,导致虫口基数逐年增加,为害逐年加重。崇左蔗区害虫种类多,螟虫、蔗龟、绵蚜、蓟马、蔗蝗、白蚁、蔗飞虱等都是甘蔗的主要害虫,这些害虫分布广,为害大,仅甘蔗螟虫每年发生面积就达到了26 667 ha以上,为害株率平均值在50%以上,给甘蔗生产造成损失超过500 000 t。据谭裕模等[1]调查测算,2010 年,广西东亚糖业集团公司崇左蔗区因螟虫为害造成损失超过10 亿元。由于受栽培制度、甘蔗品种、气候、防控技术、螟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甘蔗螟虫虫口量逐年增加,扩展迅速,发生危害更加严重,甘蔗生产面临严重威胁。

1 甘蔗螟虫的种类

甘蔗螟虫的主要种类有:甘蔗二点螟[Chilo i nfuscatellus(Snellen)]、条螟[Procera venosatum(Walker)]、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Snellen)]、白螟[Tryporyzai ntacta(Snellen)]、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Dudgeno)]、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 和甘蔗木蠹蛾[Phragmataecia(sp).]等[2]。

2 甘蔗螟虫发生动态及为害特征

崇左蔗区甘蔗螟虫世代重叠,混合发生,在甘蔗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新植蔗发生为害比较轻,宿根蔗发生为害比较重,高旱地、沙质地发生为害比较重。螟虫为害后造成枯心,缺苗,断尾。在苗期,幼虫钻蛀啮食甘蔗生长点,造成枯心,苗数减少,正常情况下,枯心率一般在3%~30%,为害严重的田块达到70%以上;在伸长期、成熟期,幼虫钻蛀啮食蔗茎,破坏蔗茎组织,使糖分含量降低;螟虫为害后留下的伤口易使赤腐病等病原菌入侵,引发病害。

2.1 二点螟

崇左蔗区1 a发生5代,世代重叠。每年3月,以第一、第二代为害新植蔗和宿根蔗,以幼虫钻蛀甘蔗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第三、第四、第五代为害成长蔗,造成枯心苗或螟害节。第一、第二代为害最严重,使甘蔗大面积枯心,造成缺苗断垄。

2.2 条螟

崇左蔗区条螟1 a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叶鞘内侧结茧或在蔗茎内越冬。每年3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始见,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出现枯心苗,第二代成虫期为5月上、中旬,枯心苗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第二代发生数量大,是主害代,为害率高。成虫把卵产在蔗叶表面,初孵幼虫喜群集,先为害心叶10~14 d,3 龄后钻入蔗茎,造成螟害节。

2.3 黄螟

崇左蔗区1 a 发生6~7 代,无明显休眠期。世代重叠,全年为害。3 月中、下旬成虫产卵,5 月快速增长,6 月进入产卵盛期,7 月中下旬逐渐减少,8—10 月很少,11—12 月卵量又回升。为害后,田间出现枯心苗。崇左每年出现6~7 次高峰,其中3—6 月发生量大,为害严重。成虫白天栖息在蔗叶上或叶鞘处,黄昏后活动,午夜1:00—3:00时交尾。雌蛾把卵产在蔗株基部60 cm处以下,苗期则把卵产在叶片或叶鞘上,拔节剥叶后多产在蔗茎表面。幼虫喜在中午孵化,初孵幼虫下爬潜入叶鞘里,逐渐下移从蔗芽或根带处嫩的部位侵入或为害,把芽眼吃空。老熟幼虫在蛀孔处做茧化蛹。

2.4 白螟

崇左蔗区1 a 发生4~5 代,为害高峰在4 月上旬、6 月下旬、7 月下旬、9 月上旬和10 月下旬。该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把卵产在蔗苗叶背面,初孵幼虫行动活泼,常吐丝下垂借风扩散。一般每株有1 头幼虫从尚未展开的心叶基部蛀入,向下蛀害呈直道,心叶展开后呈现带状横列的蛀食孔,幼虫稍长大后为害生长点,出现枯心苗和扫把蔗。该虫以老熟幼虫在蔗株梢部的隧道里越冬,老熟幼虫化蛹在蔗茎里,羽化时冲破薄茧爬出。一般地势高长势差的蔗田易受害。

3 甘蔗螟虫逐年加重危害的原因

3.1 独特气候条件,有利于螟虫生长

崇左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23 ℃,年降雨量1 200 mm 以上,年无霜期达340 d 以上。崇左蔗区冬春季干旱少雨,气温普遍较高,有利于螟虫越冬和繁衍。每年3月、4 月,二点螟的钻蛀为害使得甘蔗田缺苗断垄;夏秋季高温多雨,适合条螟繁殖为害,有时会在7—10月期间出现暴发性为害。

3.2 特有的栽培制度及单一品种,有利于螟虫传播

崇左市甘蔗多年连片大面积种植,很少轮作,新植蔗和宿根蔗混合种植,未分片,这样的栽培制度为螟虫提供了很好的越冬场所,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目前全市种植的甘蔗品种主要是新台糖22号,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品种单一,潜在病虫大面积传播危害的风险,一旦发生为害,就会传播迅速,暴发为害。

3.3 甘蔗螟虫种类多,世代重叠严重

甘蔗螟虫种类多,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1 a发生5代以上,而且世代重叠、混合发生。如在每年7—10月期间,会经常出现二点螟、条螟、黄螟等多虫种、多虫态重叠出现,混合发生。

3.4 农药使用不科学,螟虫抗药性增强

长期以来,蔗农习惯使用呋喃丹、氧乐果等广谱高毒高残留农药来防治螟虫,在使用时存在用药时间不准、药量偏大等现象,引发了螟虫抗药性增强、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使得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

3.5 虫情测报不准,错过最佳防控时期

目前,崇左市病虫情观测调查,预测预报工作主要还是由县级植保站来承担,县级植保站技术人员多的8 人,少的2 人,专业有植保、农学、土肥、作物栽培等,植保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不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更少。系统观测调查虫情,发布情报的主要内容还是水稻病虫,涉及甘蔗病虫的不多。甘蔗虫情调查主要还是靠传统的大田普查方法,很难科学准确的掌握螟虫生长发育进度、发生发展动态。发布病虫情报的手段还是传统的方法,未能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科技手段发布,蔗农没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情报,掌握虫情,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

3.6 劳力短缺,技能落后,未能开展有效防控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吸引了崇左市大量的青年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种蔗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农村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留守老人和妇女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从事农业生产,力不从心。他们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技能掌握少,对螟虫发生、为害规律不了解,未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技术、新方法,防治螟虫还是各家进行,没能有效地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经常是在发现为害症状后才开始喷药防治,防治方法还是传统的喷洒农药防治,未能集成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新技术进行防控,防控效果不佳。

4 防控对策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加强基层植保队伍建设,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强化技术指导,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增强应急防控能力。从蔗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加强基层植保技术培训,加强病虫预警监测,开展技术示范建设,推广农业、物理、生态、化学等技术集成应用,推进甘蔗螟虫可持续治理。

4.1 整合资源,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推进统防统治

由政府主导,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重大病虫防治经费、统防统治专项补助资金,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和项目经费,构建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组建乡镇、村屯级植保专业合作社,配备植保器械,培训从业人员,制定合作社章程、实行理事长负责制、防治专业队长负责制,并订立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和防效验收制度。与服务农户签订植保服务协议,定服务对象、定面积、定机手、包质量、定防治收费标准[3]。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药剂配方、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组织代治、分户结算的方式为蔗农进行代防代治服务,提高害虫的防治水平,推进统防统治。

4.2 选育抗虫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甘蔗植株抗虫能力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选育抗虫品种,做好甘蔗田间水肥管理,提高甘蔗长势能有效的减少害虫对甘蔗的为害率。甘蔗引种要了解观察品种对害虫的抗性水平,尽可能的引进推广抗虫品种,同时要尽早的淘汰感虫品种。

4.3 加强虫情预警监测,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虫情监测是科学防控害虫的前提,病虫情报的准确性关系到防治害虫的效果。在不同生态蔗区建立监测点,逐步完善虫情监测网络,配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优化完善害虫监测预警技术,实施对螟虫的有效监测,适时掌握其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信息,提高预警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4.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蔗农应对防控能力

广大蔗农是防控害虫的主力军,蔗农的防控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加强对蔗农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普及,让他们及时准确的了解病虫害发生动态,提高他们预测预报水平,掌握先进的科学防控技术,增强综合防控能力,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的危害。

4.5 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可持续治理

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高效低毒杀虫剂+性诱+赤眼蜂”。在各有利防控时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实施性诱剂迷向和诱杀技术,释放赤眼蜂等防控甘蔗螟虫。

4.5.1 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

在甘蔗下种时,每亩用5 kg 克百威混在肥料里散施;然后在甘蔗培土期,按照同样的方法再使用1次即可;在卵孵盛期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或50%巴丹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200倍液在甘蔗茎节处喷雾防治。

4.5.2 实施性诱剂迷向和诱杀技术

对越冬代螟虫采用性诱剂诱杀法。主要做法是在田间架设性诱剂诱杀盆,将螟蛾诱至诱捕器中直接杀死。采用直径40 cm 左右的水盆式诱捕器,每667 m2左右安设1个诱捕器。性诱剂诱杀诱芯悬挂在水盆上方2 cm处,隔15 d更换1次[4]。根据虫情监测,在螟蛾发生高峰期释放性诱剂,干扰螟虫正常交配。主要做法就是在5—7 月,螟虫繁殖的发情期间,将螟虫性诱剂制作成迷向管插在甘蔗叶上,这样诱剂分子在田间空气中挥发,会干扰螟虫雄体与雌体之间的性信息联络神经,让他们产生信息交流的混乱,无法完成交配,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次生代螟虫的数量密度。

4.5.3 释放赤眼蜂

利用赤眼蜂将卵产在螟虫卵内,幼虫寄生于螟虫卵内的特性。在每年的4—8月,螟虫产卵期间,以村为单位,有组织地对蔗农统一培训,统一发放赤眼蜂卡,统一释放赤眼蜂。每次每公顷放置蜂卡45~60张,每次放蜂量每公顷约15万头[4]。

猜你喜欢

螟虫崇左崇左市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红色的路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美丽画园
第二届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崇左成功举办
发现山水崇左爱上甜蜜边关
崇左市近30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