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杧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
2022-04-06卢桂仙李树榜李刚覃保荣
卢桂仙,李树榜,李刚,覃保荣
(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站 百色市 53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 南宁市 530022)
右江区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夏长冬短,气候湿润,春秋相似,日照多,热量充足,降雨量适中且比较集中,6—8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平均年降水量1 115 mm,年平均气温在22.1 ℃左右,全年无霜期为357 d,是发展杧果生产的优势区域。近几年来,随着政府通过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强杧果品种选育和推广,科学调整品种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杧果产业发展。2021 年右江区杧果种植面积25 906.67 ha,投产面积18 666.67 ha,总产量247 900 t,总产值123 950 万元,分布在全区9 个乡镇(街道),种植面积较大的是永乐镇、阳圩镇、四塘镇、汪甸乡、龙川镇。主栽品种有台农1号、桂七、金煌杧、凯特杧、桂热杧等。杧果系多年生热带、亚热带水果,被誉为“热带果王”。杧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杧果产业是右江区脱贫奔小康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为右江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右江区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杧果病虫草害种类多,农户见病虫就施药,施药频繁,用药量大,且施肥不合理,导致危害损失和防治成本普遍加重,且严重影响了杧果的产量和果实营养品质及污染环境。笔者通过4 a(2017—2020 年)对杧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调查及研究并结合右江区杧果生产情况,进行技术集成,并示范推广和指导杧果生产。杧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在田间的应用得到良好的发展。据调查,2021 年右江区杧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面积59 400.1 ha,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1 866.7 ha、生态调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20 053.3 ha、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7 200 ha、理化诱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 280.1 ha,其中:推广杀虫灯诱杀技术面积546.7 ha、色板诱杀技术积1 866.7 ha、性诱技术200 ha、果实套袋技术7 666.7 ha。通过杧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全区杧果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8.2%,有效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产量、品质有所提高。
1 右江区杧果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用药情况
据调查,右江区杧果发生的病害主要有[1]:白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蒂腐病、流胶病、煤烟病、水泡病、生理性叶缘焦枯病、露水斑病、藻斑病、红点病、杧果线虫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橘小实蝇、杧果扁喙叶蝉、蓟马、白蛾蜡蝉、杧果叶瘿蚊、杧果横线尾夜蛾、脊胸天牛、杧果果肉象甲、杧果切叶象甲、果实瘿蚊、壮铗普瘿蚊、尺蠖、白粉虱、蛾类等。为了控制这些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杧果产量,果农打“保险药”、“按时药”,施药频繁,用药量大,一般年用药18~20 次,年农药制剂使用量40 000 g/ha 左右。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可能造成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2 右江区杧果病虫害防控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及效果
2.1 技术措施
2.1.1 生态调控技术(健身栽培技术)
种植抗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土壤调理、清洁田园等生态调控技术。通过生态调控技术推广应用,解决土传病害、修复土壤、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
2.1.2 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每2.67 ha 杧果园安装1盏杀虫灯。使用灯光诱杀能直接杀死害虫,压低害虫基数和密度。
2.1.3 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
将果实蝇诱芯放入诱捕器中,用扎带将诱捕器悬挂于果树背阴处的树枝上,悬挂位置为树冠的中下部,尽量通风环境,离地面高度1.5 m 左右,果园挂果蝇诱捕器,75 个/ha,用于果实蝇诱捕。每个诱捕器放果实蝇诱芯1 支,每30 d 换药,诱芯属于性信息素,对果实蝇雄虫引诱作用显著,通过减少雄虫的种群数量,使雌虫无法正常产卵,达到抑制虫害的暴发和控制虫口密度。该技术诱杀害虫不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之忧,利用引诱剂诱杀是一条安全、方便的方法。不需要化学农药,既方便使用,又安全、环保、生态。
2.1.4 色板诱杀害虫技术
悬挂篮板黄板,225片/ha,用铁丝或绳子穿过诱虫板的两个悬挂孔,将其固定好,将诱虫板两端拉紧垂直悬挂在果树上。用于诱杀蓟马、蚜虫等。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成虫对黄色和蓝色有较强的趋性,通过悬挂黄、蓝色粘虫板诱杀,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殖数量和蔓延速度,粘虫板不仅可诱杀害虫,而且对由这些昆虫为传毒媒介的病毒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1.5 科学安全用药技术
强化监测预报,建立杧果病虫监测点,准确测报,明确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时期。初期选择高效持效期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后期选择持效期较短的微生物(多粘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生物源农药防治,不同类型农药轮换交替使用。
2.1.6 “一喷三省”增效减量施药技术(精准施药技术)
科学选用高效助剂精准施药,喷药时添加高效农药喷雾助剂(奇功),“奇功”助剂与农药混合液在配好后4 h 内使用,通过助剂的超常规扩展、粘附、渗透性能达到省药、省工、省水和增效的目的。降低农药残留量,增加农产品安全性。
2.1.7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肥料替代减量技术)
主要针对果园土壤做出诊断,分析杧果树需肥规律,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及根据不同树龄、不同产量水平的杧果树,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配比肥用量,按方施用氮、磷、钾肥料。使用有机肥结合化肥施用。避免盲目施肥,避免用肥成本过大及产生环境污染。
2.1.8 果实套袋技术
在杧果谢花后35~45 d、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时(像鸡蛋大小)进行套袋,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雨季来临之前进行。套袋前修剪,疏除病虫枝、交叉枝,使其通风透光,另行疏果,并剪去落果果梗;套袋前喷药,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800 倍施保克或500 倍曹氏大生等杀菌剂喷施,果面干后套袋,要求当天喷药当天套完。杧果果实套袋后可以保护果面干净、降低粗糙度,可以防治病虫害、防锈、减少果实之间碰撞,使果面光洁细腻;能够提高果实内部的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量和减少技术管理投入的成本;能够提高果实的耐贮性,可以延长货架期;能够提高商品果的售价,增加每个环节的经济收益。
2.2 集成技术模式
通过4 a的试验示范,集成了一套右江区杧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模式,关键技术是:健身栽培(采后修剪、冬季清园、肥料替代等)+光诱(太阳能诱虫灯)+色诱(生态粘虫板)+性诱(诱捕果实蝇)+科学安全用药(杧果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一喷三省”增效助剂(精准施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替代减量技术)+果实套袋。
2.3 试验示范用药情况及效果
2017—2020 年分别在右江区永乐镇、阳圩镇、四塘镇和汪甸瑶族乡开展了杧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试验示范,4 a试验示范面积4 680 ha,辐射带动面积12 413.33 ha;示范区农药年使用14 次,年使用量为27 900 g/ha,对照区农药年使用18次,年使用量为43 350 g/ha,与常规防治区相比,示范区比对照区少使用4 次,农药使用量减少35.6%;农药利用率平均提高12.4%;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26%,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40%;示范区杧果累计增产4 261 140 kg,平均增产910.5 kg/ha,平均增幅3.7%;示范区累计增收2 130.57 万元,平均增收4 552.5 元/ ha;辐射区累计增产11 302 340 kg,累计增收5 651.17万元,平均增收4 552.5元/ha。
表1 右江区杧果农药减施年用药情况(示范区)
表2 右江区杧果年用药情况(对照区)
表3 右江区芒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示范区与对照区测产验收
表4 右江区永乐镇西北乐村坡马屯杧果(台农品种)减施增效示范区与常规对照区处理(化肥)
表5 右江区永乐镇西北乐村坡马屯杧果(台农品种)试验示范处理(农药)
3 小结
通过试验示范,初步集成了一套右江区杧果病虫害防控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可明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杧果产量,节约投入成本,实现杧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