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公司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
2023-01-03王鹏郭亚冰
王鹏,郭亚冰
(1.新疆油田公司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后勤保障大队,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2.新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处,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
0 引言
随着国家能源需求的增长,油气企业向科研创新型的转变,不少油气企业新改扩建了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用来开展关键、重点工艺技术的研发攻关,随着实验室的增多、规模扩大,也需要用到更多的危化品药剂和仪器设施,文章结合油气企业工作实际,针对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石油产业是国家能源重要支柱,为确保能源安全,在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油气田企业的实验室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增大,所用药剂规模与种类不断增多,涉及到更多的危化品和实验仪器设施。这为石油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难掩自身的危险性。国内外多次发生危化品重大安全事故,如:青岛中石化“11·22”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天津“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黎巴嫩贝鲁特“8·4”港口爆炸事故等。由此可见,危化品管理是所有涉及危化品企业安全工作的重大难点。
据了解,目前各大油气田企业对危化品都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但对实验室危化品安全要求却不够详尽,文章就针对油气田企业的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提出自己的观点。
1 安全制度建设
以中石油某地区公司为例,该公司有危化品管理制度,但未建立实验室安全制度。该公司有科研性质单位,也有生产性质单位,各类实验室情况差异较大。科研性质的实验室药剂种类多、数量少、仪器多、试验步骤繁杂;生产性质单位的实验室药剂种类少、数量大、试验项目固定,所以很难形成有针对性的统一的实验室制度。而各二级单位建立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内容相仿,缺少针对性。
不同的实验室存在不同的危害因素,生产单位实验室承担项目较为单一,所以风险因素清晰,但由于设置在站库中,因此次生危害风险较大;而科研单位试验药剂种类多,仪器多,试验项目不尽相同,危害因素不确定性更高。生产单位实验室应对试验药剂做出合理的管控要求,对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做好专项应急预案;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应注重药剂和仪器的管理,尤其是对高毒药剂、高爆药剂、易制毒药剂、含辐射源仪器等,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如已从危化品库房中取出需要暂时储存在实验室的药品应如何保管等类似问题作出明确规定[1]。
总之,实验室安全制度应在顶层设计时全面系统地识别各种风险因素,对其发生的概率大小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评估,要避免识别不充分遗漏重要风险因素,也要避免过高标准导致管理难度增加。管控措施既要保证管效果,也要简化工作程序和办事流程,减轻日常管理压力。如要求所有化学药剂集中存放在危化品库房中就可能造成日常使用的药剂需要每天办理出入库手续,影响工作效率,造成药剂出入库程序难以执行,还会因为频繁搬动取用药剂造成更多安全隐患,类似的问题应修订制度时提前规避。如果情况允许,油气田企业应当对实验室、危化品存储点等部位组织开展危害等级划分,通过运用安全分析工具,明确风险大小,从而制定更加贴近实际、可靠、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2]。
2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中,各单位首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室布局进行优化。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设备设施的布置应与墙体、过道、门窗等部位留足安全距离,排烟换气设施的安装应考虑到实验产生气体的特性,实验室整体布局形式和报警措施应当既方便人员操作,又能提高实验室整体抗风险能力。其次是针对每日固定的实验或常做的实验,应明确步骤、操作规程、风险点等,再次是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另外科研单位实验室应加强进入实验室人员的管控,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落实进入人员的安全教育,规范人员衣着;对精密仪器、高温高压设备、放射源、强腐蚀药剂、高毒易制毒高爆易制爆药剂加强安全监管,对高温、高压、高辐射等特殊环境下的实验要明确操作规程。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必须制度落地,职责到人,谁主管谁负责,实验室的设备设施、仪器装置、药剂试品应做到台帐清晰,取用有痕[3]。
日常安全检查中,应注意实验室现行任务与设计不符造成的危险因素。如电线电路问题,随着一些实验室仪器的增加,电路电线的负荷也在增大,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实验室存在线路老化的问题;部分实验室设计之初没有排换气功能,后来又承担了涉及到气体的实验,缺少必要的换气装置,缺乏危险气体报警装置,针对这些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我们在日常检查中应尤为注意电气类隐患的排查,因为电气类隐患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属于常见隐患。以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对北京100家企业的866项电气防爆类隐患的统计分析为例,34家油库有隐患250项,平均每家7.35项;4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类企业有448项,平均每家10.67项。由此可见,电气类隐患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管理对象。
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开展实验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尤其对面部及呼吸道的保护。有毒气体实验应确保做好室内通风换气,完成实验后应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实验完成后应对未用完的药品器具应收归放置好,实验场所仪器和器具及时进行清理清洁,避免相性相抵的药剂互相沾染造成危险[4]。
3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方面,实验室管理与操作人员应接受全面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如很多员工知道如何使用喷淋器或清洗器,但不知道哪些药剂是可以用水进行清洗,哪些药剂不能用清水清洗;有的员工不清楚实验室药剂的灭火禁忌,不了解哪些药剂性质相互抵触等,甚至还有员工不清楚实验室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岗位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工作,这些问题都是在现实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因此,实验室员工应该全面系统地接受安全培训,尤其是各类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自救方法,在生产单位实验室工作的员工还应该接受本实验室周边可能发生灾害的安全警示教育,并定期参加演练。
除此之外,油气田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坚持学习、更新相关理念。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安全技术服务单位等都是做好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的重要助力。行业协会可以充分收集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和趋势,是企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参加行业协会的交流培训,协助开展行业标准的制定等,可以有效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理念,促使自身水平提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于新技术新理念有天然优势,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丰富研究成果,我们应当与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积极联动,将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推动更先进的安全监测手段和安全评价方法,我们应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不断推动安全技术方法和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5]。
4 废弃物管理
废弃物一般为废渣和废液(由于笔者所在单位废气较少产生,故未纳入本文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废渣废料,处理方法相对简单,一是焚烧;二是填埋。焚烧时应注意对于焚烧后产生的烟气进行颗粒吸附、脱硫除碳等二次处理;在采用填埋处理废渣时,应注意填埋坑选址在空旷地区,填埋坑需要进行加固密封,避免出现垮塌、渗漏。对于废液的处理需要根据废液中所含物质成分有针对性的进行除害,例如含有砷、铬、汞等物质的废液可以先对其进行沉淀结晶,使其转化为相应的盐类,再利用凝固剂将其固化处理;含有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废液,就需要采取酸碱中和的方法去除酸碱物;对于有机废液,可以采用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但要注意如果该废液易挥发,应铺洒一定厚度的不宜挥发液体,阻隔挥发。在对废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定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穿戴好防护用具,同时在处理废料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进行安全监督,不得单人操作[6]。
5 承包商管理
在笔者工作中发现,有些实验室是承包商在进行日常操作,随着企业深化改革的推进,承包商将更多地参与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包代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时,更需要细化职责。
一是要明确承包商及人员的资质,在承包商入场前必须明确承包商的资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及相关要求,还要确保实验室管理及操作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及相符的学识技术水平。
二是要对外雇人员开展上岗前培训及在岗定期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且不限于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法律法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实验室基础设施的配置及维护等相关知识。
三是应该要求承包商明确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职责,对实验室负责人、安全员、操作员明确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落实“管业务管安全”的原则。
最后是明确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中应明确实验员必须熟悉本岗位使用化学品的基本特性,熟悉本岗位设备、设施、仪器的性能,熟悉掌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和应急措施[7]。
除了上述的管理措施,属地企业还有责任对实验室承包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检查范围包括且不限于药品药剂的购入是否合法合规等,总之属地企业对于承包商企业有着全面细致的管理职责。
6 结语
如何安全有效贴合实际的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逐渐成为各油气田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当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加强管理,消除风险。鉴于篇幅所限,文章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还不够细致,今后会从以下3方面开展。
(1)增加事故样本分析。通过增加事故样本分析,可以增加对实验室事故的预防指导能力,在事故分析过程中,需要对事故的前因后果进行详细了解,避免武断推测,确保对事故结果分析的可靠性;同时还要确保事故样本数量充足,事故选取途径广泛,从而降低抽样误差;
(2)对实验室管理工作体系化。将实验室管理工作体系化,具体化,明确实验室管理体系要素,对具体的管理程序进行归纳分类,更有利于指导事故分析和事故原因统计[8];
(3)实验室中的风险辨识清单如何建立。可以从采购、使用、存储等环节方面进行研究,为实验室涉及危化品的风险辨识清单建立及风险分级防控措施提供支撑。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复杂且繁琐,我们应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方法,减少实验室事故,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油气田企业安全奠定基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