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补齐四川农机化短板
2023-01-03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农机装备关乎我国乡村振兴大局,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截至2021 年,全省农机总动力突破4 800 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尽管如此,要实现农机装备产业的蓬勃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痛点和难点,而科技创新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薄弱环节。
四川省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到底痛在何处?如何突破痛点制约,提升全省农机装备科技创新水平?
找准痛点,厘清提升农机装备科技创新水平的制约因素。一是资金投入不充分。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当前财政投入主要集中于农机购置补贴上,针对农机科研的资金量小、缺乏财政专项持续支持;企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机研发的不确定性与长周期性并存,所需资金量较大、回报小,企业缺乏投资积极性。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待提高。四川省农机装备仍然是以通过引进吸收的方式改良为主,缺乏原始创新,部分成果质量低、难以转化。三是科研人才队伍待优化。长期以来,农机领域很难引进到高端人才,农机科研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整机设计、工艺材料、前瞻研发等领域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着农机装备的创新和发展,难以满足四川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瞄准问题,推动农机装备科技创新水平突破瓶颈。针对当前四川省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存在的痛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突破。一是构建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金融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将资金投入向农机制造业的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倾斜。二是组建农机装备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健全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围绕短板弱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破解技术难关;鼓励支持各类创新服务平台为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提供资源共享和公共科技服务,建立专业高效的成果转化队伍和科学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机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三是培育农机装备创新力量,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加强对基层农机人员进行驾驶和维修等技术培训,不断优化农机化公共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大力培养有潜力的技术人员,提升四川现代农机装备领域研发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