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耕地质量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3-01-03钟元王立峰李兴李扬
钟元 王立峰 李兴 李扬
1.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2.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土肥站,四川凉山
1 西昌市耕地质量建设现状
1.1 耕地资源数量
西昌市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78.90%,河谷平坝占全市总面积的16.40%。西昌现辖25个乡(镇、街道办)。从土壤类型来看,水稻土土壤面积最大,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6.10%(其中,以潴育黄红潮田为主,占50.61%;其次为渗育红泥田、潴育紫潮田,分别占8.25%、3.06%);其次为红壤,占17.68%(其中,黄红泥土占15.88 %);再其次为黄棕壤,占2.47%(其中,残坡积黄棕泥土占2.02%);第四为紫色土,占2.25%(其中,红紫泥土,占2.25%);第五为潮土,占1.03%。西昌市旱地面积为26875.68 hm2,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4.02%;其次为水田,面积达22872.68 hm2,占45.98%;水浇地分布面积最少,仅1.12 hm2。
随着西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昌市城镇建设、交通道路、设施农业、生态保护等用地需求量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已严重影响到西昌耕地数量保护。
1.2 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1)低等地力耕地占比大。截至2021 年底,西昌累计在安宁河谷两岸建成高标准农田22 093.33 hm2,余下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低产田均位于二半山和高山地区,耕地地力等级大部分在五等地以下,需要对中低产田加以改造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耕地肥力下降。近年来,西昌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由需肥量较低的大田作物向葡萄、蔬菜等需肥量较高的经济作物转变,同时,为提高作物的产量,西昌加大了对耕地的高强度利用,这导致基础地力不高的耕地被进一步过度耕种。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有机肥施用相对不足,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土壤养分补充不均衡,综合生产能力降低,耕地越种越板结,土壤酸化严重,肥力急速下降。
3)农田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西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主要集中在安宁河谷两岸坝区及两岸浅山区,由于农田建设资金不足,单位面积投入资金较少,导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配置不均衡;位于二半山和高山的耕地绝大部分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且均为坡耕旱地,配套的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极度缺乏,多数还处于人背马驮、望天吃饭的原始状态。
4)“占优补劣”现象普遍。城市建设占用的耕地均为城镇周边地势平坦、基础设施较好、土壤肥沃、耕地等级高的良田沃土。为实现占补平衡,新开垦整理的耕地绝大部分是位于偏远高山地区的低等坡耕旱地,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土壤结构差、漏肥漏水严重,土层薄而贫瘠、地力培肥措施严重缺乏,导致耕地肥力低,出产低;而高海拔也限制了耕地的种植结构,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严重,产量较坝区大幅减少。
5)耕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前些年,工业“三废”和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缺乏有效治理和利用,造成耕地土壤污染指数超标;过量使用化肥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得土壤内部的营养成分失衡,从而导致土壤板结、地质变差、储水功能弱化;滥用农药导致耕地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增加,不但使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而且农药通过所种植的作物被食用后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农膜残留物使土壤质地间空隙减少,透水、透气性降低,严重限制了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活力,阻碍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传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导致农作物减产。
2 西昌市耕地质量建设对策
2.1 提高耕地质量建设认识
增强西昌市各级领导干部保护耕地的意识,将耕地质量建设与数量建设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宣传耕地质量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识;加强土肥工作者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意识,强化土壤培肥意识,提高耕地用养并举意识,在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土壤培肥,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不断提高耕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2 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2019 年党政机构改革后,虽然明确了耕地质量建设主要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涉及到财政、发改、自然资源、水利、交通、城建等多个部门,目前尚未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各自为政、重基建轻质量的现象仍然存在。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应由政府牵头成立以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议事协调机构,制定耕地质量建设统一标准,并严格落实遵照实施,确保耕地建设有标准、有人管。
2.3 建立耕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机制
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完善。虽然国家对“非农化”建设占用耕地耕层土壤进行剥离后再利用作出了要求,但无相关强制性规章条款要求相关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耕作层剥离政策。建议建立最严格的无污染耕作层剥离保护再利用制度,落实管行业就管耕地保护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耕地质量保护,确保耕作层被用于新增加耕地表土,以解决新增耕地土壤结构差、地力弱、等级低等问题,达到新增耕地即为高标准农田的要求。
2.4 落实耕地质量建设奖惩机制
一是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杜绝随意侵占和滥用耕地的现象,对乱占、破坏耕地以及耕作层的要处罚罚金,并责令其恢复耕地;二是强化耕地污染和防治的监督管理,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从重处罚,并责令修复受污染的耕地;三是建立土地使用奖惩机制,对土地开垦难度大、资金投入多、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单位或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政策或现金奖励;四是制定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做到管护有人员、有经费,确保管护工作到位。
2.5 促进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
一是引导农民减少化肥使用,增加有机肥、微生物肥施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地、科学用肥,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来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二是鼓励农户合理施用农药,大力推广无公害农药施用技术和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减少传统农药施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降低农药残留;三是建立农膜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的长效机制,制定农用薄膜厚度最低标准,为农膜的回收利用提供保障,同时,大力推广可降解农膜,减轻残膜污染危害;四是强化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管。
2.6 切实做好耕地“占优补优”原则
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原则,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标准》对新增耕地质量进行定级,防止“占优补劣”,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绿肥还田等方法,保证新增耕地地力不降低,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并满足高标准农田标准。
2.7 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是提高建设标准,西昌市目前未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主要位于二半山和高山地区,该类地区基础条件较差,建设投入资金需要每公顷15 万元以上,按目前的建设投入标准,缺口资金极大,需要上级提高补助标准,增加单位面积补助金额;二是增加项目建设任务和资金,目前,西昌尚有超过一半的耕地还属于中低产田土,急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保障西昌粮食生产安全,助农增收。
2.8 建立耕地质量建设数据库
建立并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在维护运行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基础上,补充开展新增耕地质量监测;结合耕地质量检测与评价项目工作,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调查,做好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定期发布区域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3 结语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解决全国14 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把耕地保护好、质量建设好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绝不能有任何闪失。耕地质量建设必须放在重中之重,必须按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执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始终坚持耕地占补平衡,依法依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非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