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刊首语

2023-01-03主编王向荣教授

中国园林 2022年1期
关键词:空灵山水风景

主编:王向荣 教授

回归土地,一场中国艺术美学的复兴

李泽厚先生曾说:“第一次文艺复兴发生在欧洲,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他希望有第二次文艺复兴,这将是原典儒学的复兴,把人从机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不久前参加的一场学术活动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王明贤先生回应了这一观点,认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更有可能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美学的复兴。

从历史来看,与科学技术相比,中国艺术的发展更加灿烂,影响也更加深远,中国文化实际上是艺术的文化。在世界古代的各个艺术体系中,没有任何艺术像中国艺术这样延绵几千年,始终依存于土地、与自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及表现形式。

中国艺术是一种追求自然的艺术,文化美学是一种亲和自然的美学。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里,雨雪草木都是诗人感情与生命的寄托。在《离骚》中,屈原更是借芷、兰、菊、蕙等香草以自喻,标榜自身之志洁行芳。中国诗歌一出现就将自然人格化,也将人格自然化了。

中国人通过绘画描绘自然山水要远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从出土的汉画像砖上可以看到一些表现山水的题材,尽管这还不能被视作绘画作品,但到了魏晋时期就涌现出大批山水画家。对于画家来说,山水是精神释放的地方,也是人生安歇的地方,同时这些自然山水也因画作成为人格化、情感化和精神化的山水。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美学强调的是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即融入自然,物我为一。人是自然化的人,山水是拟人化的山水。于是在名山大川的风景营建中,要通过人文熏染,让自然山水成为诗词书画中所描绘的山水,可游又可居;而在园林的营造中,也要通过人造的山水林泉来彰显园主人的政治理想、社会抱负、人格追求和精神价值。

中国艺术也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文化美学是一种天人同构的美学。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经》中有许多描写农事的场景。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块适合农耕的地理区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年复一年地依附于土地,从事着农耕生产。世世代代对农业的依赖、对土地的调适与改造,积累出一整套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的准则。早在两汉时期,《礼记·月令》就提出了从孟春之月、到仲夏之月、到仲秋之月、再到季冬之月的一年12月不同时令,顺应自然物候变化的人和社会活动的规范,反映了儒家的礼制思想,也反映了一种尊重和遵循自然的文化,即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的行为不能违背自然,只有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调整自然,才能利用自然,同时使自然界万物能够生生不息、生长发展。这就是中国哲学体系中最核心的思想——天人合一,如同庄子《齐物论》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建成环境中,就是在人工环境中要有自然,以弥补人与自然之间被隔离的关系。园林作为人工自然的载体,其营造必须以自然为师,“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于是城市中的宅园总是模拟自然风景,写意地建造山林丘壑,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在郊外自然的好山佳水,人们会精心选址,依“山”就势,建造寺观、书院和风景建筑,并掩映于山林之中,表现出天人同构的意趣,为自然山水赋予精神和文化的内涵。无论是人工风景的营造还是自然山水的人文点染,自然与人工都浑若一体,互相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中国园林在艺术上独特的圆成。

中国艺术还是一种追求空灵深邃的艺术,文化美学是一种委婉蕴藉的美学。

空灵含蓄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言:“虚室生白”“唯道集虚”;老庄哲学中有的根源是无,无产生有。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一种心空的境界。受老庄道学和禅宗的影响,中国艺术普遍追求一种空灵。苏轼言:“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袁枚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绘画讲“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讲“计白当黑”“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而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作为园主人归隐山林、啸傲泉石的象征,更是表现出清高玄远、委婉蕴藉的境界。园林的空间亦是含蓄曲折、互相渗透,在有限中呈现无限性。

这种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在城市营建上,就是在建筑实体构成的城市之中留出大片空灵的风景之地。从古至今,中国的城市都有这样的特点,如唐长安有曲江池,北京有三海和什刹海,济南有大明湖。如果从更大尺度来看,这些城市中的风景在山水脉络和视线上又是与城外的青山绿水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城市建造在区域的山水之中,这些山水因历代的人文营建都会成为风景名胜,而城内的园林与城外的风景又会通过八景文化的烘托相互呼应。

亲和自然、天人同构、委婉蕴藉仅仅是中国艺术美学的3个主要特点,并不能概括全部,它们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历经漫长的农耕文明孕育出来的。西方文艺复兴是商业文明的产物,主张人文主义、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这在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百年之中,我们整体上都在向西方学习,却淡忘了传承数千年的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如今这个矛盾重重和危机四伏的物质世界、机械世界、工程世界和信息世界中,回归土地、追求人的行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必将成为缓解愈发尖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处理愈加复杂的环境问题的一把钥匙。其实中国当代不少学者的研究、不少设计师的作品都对中国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我们期待着尊重土地、崇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的中国艺术美学复兴的一天。

猜你喜欢

空灵山水风景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山水》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