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研究
2023-01-03王建辉普雨露
王建辉,普雨露
(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内,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文化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在国际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在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国际环境中,文化和精神影响力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 文化自信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国家长远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就成为新时代的必然使命。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决心和信心。”[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有战略意义。
1.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00 年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变化。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奔向新的伟大历史目标的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一副清醒剂,提醒我们中国几千年发展的灿烂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延续,也是中国持续发展的精神底气。近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文化自信,迷失了精神方向。今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可以说,文化自信坚持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引领,文化自信是中国发展航向的根基底蕴。
2.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文化软实力对增强国家内部活力和改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产生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并以文化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来践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自信。首先文化自信高度凝练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立场,这就是中国人一定立足中华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华文化;其次文化自信高度凝练概括了文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中国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本身也有一个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有一个文化现代化的建设路径问题。文化自信指引我们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吸收时代精神、实行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从而将中国文化推向现代化的新发展新境界;最后文化自信指出了中华文化智慧和能力,对于治国理政和处理世界问题都有重大的作用。一句话,文化自信这个概念涉及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问题,蕴含着解决中国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答案。
3.文化自信是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正经历着重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一系列成就,使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力量格局改变,世界秩序重塑的时期,国际领域的形势也变得复杂,而且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遏制中国发展,一些不友好国家有时也会为中国制造一些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论调甚嚣尘上。在经济、军事、科技已经奠定了中国国际形象和地位的今天,国际话语权更多是文化和精神影响力的比拼。这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化魅力。文化上的高度自信,对中国文化价值、文化取向上的自觉和文化发展上的自强,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基础,也是处理和协调世界关系的基础。中国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不仅是实力使然,也是文化使然。人必自信而后他人信之。文化自信表明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建立在文化的坚实基础之上,中国将要成为一个不仅仅是为世界提供致富经验的中国,而且是提供文明影响力的中国。
二、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实现高度的文化自信?应该说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靠文化建设来推动的,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建设。
1.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确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既有主观性的一面,也有客观性的一面。从客观性上来说,中国文化如果在世界得到积极的反馈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信念就具有增强的作用。也就是说,文化自信既需要自我确证,也需要“他者”确证。民族文化在世界上有较高的崇信力,就是文化自信的客观依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之中,中国实现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中国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式的道路是奔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模式。“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经验反复告诉我们,物质成就的创造是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实践和创造,而意义世界的创造则是更具超越性、稳定性和深刻性的实践和创造。”[4]在中国取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奇迹的今天,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更需要文化意义的阐释。历史要求社会主义必须有更多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成果,中国的文化精神必须取得国际推崇和应有的地位,而这一切必须通过文化建设才能取得。
2.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自信水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对中国文化发展充满信心,“随着经济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在世界。”[5]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曲折,中国经济没有连续快速发展,文化建设的高潮也没有出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连续四十多年快速持续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19年中国已经实现人均国民收入1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国家收入行列,距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越来越近。“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6]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强国家强的观点。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中国再次吹响了文化建设的号角。可以设想,随着文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的教育水平、创新水平、人才水平、精神文明的程度等涉及文化的一切领域都会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国民素质将迈上新的台阶。因此,到2050年建成文化高度繁荣的具有高度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味着中国平视世界的一代在西方文化面前会有充足的底气,不会被西方文化渗透吸引,中国人能够以更加理性的心态对待西方世界,以更加平等的姿态开展对外交流,文化自信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
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重在精神形态。在文化建设中,人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精神素质的提高,人民在生产文化、文化评价、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的发挥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作为政府来说,提升国人精神文明素质和发挥国人文化建设主体作用是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职责。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兴文化”的要求和文化强国建设为指导,增强文化自信要求各级党和政府从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建设五个方面推动文化建设,提高国人精神文明素质,释放和发挥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1.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的当代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马克思主义始终处于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因此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文化建设始终不渝的一个主题和任务。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第一,全社会不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和学习;第二,持之以恒地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工作;第三,建立新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和话语体系;第四,推进和宣传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当前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普及。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及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已经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还要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的工作方法,“十三五”以来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和对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引领,体现了工作创新的力度。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念体系,为中国发展确立了新的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8],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先进价值理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确立文化价值的关键,是塑造国民精神的关键,为此就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价值引领、价值尺度、价值规范方面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完成如下工作:第一,发挥教育引导的基础性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起到传播引导作用,尤其是加强教育和引导个人层面的价值观;第二,加强制度建设。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之中。其一,将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价值内核,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完善各项体制机制、规章制度、政策法规的基本价值遵循;其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各项制度、体制机制和有关政策,为在全社会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化保障;其三,在法治建设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立法、司法、执法都能体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制度规范,犹如儒家和法家,礼法并施才能为培育中国精神、推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水平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上,道德理念和实践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核心内容。悠远的文化传统,让中国人对道德形成了浓厚的心理情结,对道德和不道德的衡量几乎成为中国人的实践理性和思维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德实践说明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目标,为全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水平提高做出顶层规划和设计。加强社会道德建设需要坚持下列工作: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始终重视道德建设,继续推进道德创建工程;二要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分吸收传统中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和人民等积极思想;三要善于使用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四要重视制度建设,一方面将道德导向贯穿于法制建设要求、各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机制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如用建立全社会征信系统来整治诚信问题。
4.加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
文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引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国民精神塑造中必须高度重视文艺的发展建设。
全面提高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各领域的文化艺术水平,核心是创作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9]围绕着创作伟大的文艺作品,加强如下工作:一是需要将文艺民主和学术民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文艺工作创造宽松的氛围等方针落实为政策和措施,为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服务;三是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能够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不断扩大高质量文艺作品供给;四是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培养和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
5.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建设
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力的时候,曾提到了“精神生产力”,他认为:“随着智力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智慧作为一般的社会生产力、知识形态最主要的精神生产力,其在未来将使整个生产过程都成为科学的应用,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将引起生产力的变革。”[10]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精神生产力的内容还只是科学,当今时代出现了新的精神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教育、法律、医疗保健、体育、旅游休闲、学习参观等公共文化服务和人居建筑、视听传媒、游戏动漫、会展广告、娱乐服务、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成为文化生产力的具体形态。。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壮大文化产业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推动文化创造的要求。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较快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不断地推进文化体制机
制改革。第一,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体制机制,要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调动文化单位积极性;第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调动公益性单位活力;第三,健全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要素市场,使资金、人才和技术都能得到相当的准备,同时推动文化产品流通渠道,加速其商业化;第四,充实启蒙教育和一般性教育活动,为文化产业培育人才;第五,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提高国际文化传播能力。
四、结 语
文化从个体上说是人的思想、修养、性情、价值观念等,人和人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不同。个人与民族文化的进步必然与民族文化自信的程度相联系。通过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五个文化领域的建设、引导,人民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会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人民的精神境界会得到很大提升,涌现更多社会文化创造成果。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产物,反映着中国的国运日益兴盛,随着民族文化的自立自强和民族文化魅力的展现,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会进一步得到承认,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会到达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