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降低检验科感染的研究

2023-01-03魏望薛存薛魁通信作者陆丹沈艳丽王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检验科废物科室

魏望 薛存 薛魁(通信作者) 陆丹 沈艳丽 王波

221300 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1,江苏 邳州

221000 徐州仁慈医院2,江苏 徐州

在医院各科室的管理工作中,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属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检验科与其他科室比较相对特殊,该科室是最容易发生医院性感染的科室,因该科室医护人员每日需要与患者进行密切接触与交流,同时需要接触不同患者的尿液、血液以及排泄物等,导致检验科成为院内感染发生中重点区域,且目前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造成检验科出现医源性感染的情况,不但影响医院以及科室的声誉,也不利于医院的医疗安全以及患者、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制定健全有效且科学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才能真正降低或避免检验科医源性感染风险的出现。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检验工作人员防范意识薄弱:由于检验工作人员对于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认知不足,缺少全方位、系统的生物安全知识,因此,对于检验标本的危害掌握较少,或者抱有侥幸心理,部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生物安全管理是多余的[1]。例如:在操作中,不注意安全防范,不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镜;不脱下工作服,就进入休息区;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当仪器发生故障时,检验工作人员抢修;检验工作人员接触标本污染仪器时,不注意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护等。这些原因很容易造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及检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检验科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存在布局不合理、业务面积不足的现象,有的医院检验科甚至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室,且科室位于半开放的工作环境,还有的医院没有明确划分工作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不明确,且各工作区域之间没有隔离屏障[2]。极易导致检验工作人员出现医源性感染,影响医院的医疗安全。

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检验患者的各种标本(体液、血液、排泄物等),因此,检验工作人员需长时间同患者的各种标本密切接触,且常应用锐器(针头、刀、剪等)[3]。如果检验工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忽视个人的防护,极易出现职业暴露问题,例如:标本溅到皮肤、眼部,试管破裂,锐器刺伤皮肤等。

科室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检验科中的医疗废物主要包括患者的各种标本(体液、血液、排泄物等)、一次性耗材等废物,部分医院因为经费受限,为节约成本,对于废水、医疗废弃物、医疗垃圾处理等设备的投入较少,或检验科工作人员对于感染的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不依据规定妥善处理等。极有可能把病原微生物带出,导致传染病流行,并影响医院周围的环境卫生[4]。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强化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专业水平:提高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质量的前提是增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定期对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才可以上岗,以确保生物安全培训的规范化。在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可有效强化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专业水平[5]。另外,检验工作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例如:检验工作人员在进行静脉血血液样本操作中,需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在进行微量血液样本操作中,需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片。而且,在样本采集操作前后,检验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清洗、消毒手部,并坚持“七步洗手法”,构建良好的洗手习惯,并禁止在工作区域进食、饮水,也不可以将工作物品带入休息区[6]。

建立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在医院检验科中,可组建生物安全管理监督小组,小组成员需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例如:检验科工作人员是否坚持消毒隔离制度、是否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熟悉职业暴露的应急制度、是否掌握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有利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操作有章可循,进一步促使操作规范化[7]。检验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应用对应的防护用具,在接触可能具有传染性的样本时,需穿隔离衣,并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在检验完成后,需立即进行消毒冲洗,再摘下手套,对手部进行严格消毒、清洗[8]。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需重视检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关注工作环境以及对自身的卫生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并接种疫苗[9]。如果检验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现象,需促使伤口血液自然流出,并应用流动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应用乙醇、活力碘等消毒物质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如果检验工作人员接触到携带高传染性病毒(乙型肝炎、HIV 等)的样本时,需严格依据职业暴露应急制度进行及时处理[10-11]。

增加检验科生物安全的相关设施:需重视检验科生物安全,进一步加大对于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例如:优化医院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合理布局实验室功能区,严格划分检验科的工作位置,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行明确区分,并禁止检验科工作人员将医疗污染物带到清洁区。除此之外,医院还需要增加检验科生物安全的相关设施及消毒设备。并配备喷淋、洗眼等清洁设备,以便于及时处理职业暴露的问题。洗手池需安装感应式或者是脚踏式的水龙头,以防止检验科工作人员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12]。

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由于检验科实验室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具有高传染性,而且这些医疗废物是一种潜在的传染源[13]。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据医院规章制度对医疗废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存放,还可以借助防渗漏专用容器放置检验科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样本、培养物等医疗废物,并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对于采血针头、一次性注射器、玻璃器具等医疗废物,检验科工作人员需直接扔到一次性利器盒中,对于装满的利器盒需进行及时更换[14]。密封好废弃物后,需由专业工作人员做好登记,在规定的时间、路线送往专业处理点集中处理。对于检验中产生的“三废”,需通过洗涤、蒸馏、氧化等方式进行回收,并按照其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电解法、化学法、生物处理法等)进行处理[15]。

血液检验管理:检验人员必须保证血液试剂的安全性,使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准性,避免不合格血源的使用。针对梅毒、HIV 等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需要密切监测检验情况以及操作过程[16]。若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血液溅落,应及时使用相应的消毒溶液进行处理。每日使用紫外线照射血液进行消毒,定期对血库冰箱、融化箱进行检查、清洁、消毒。对进出实验室的材料以及标本进行清洁登记,并发放消毒后的检验报告单,专人管理与记录血液档案,可有效预防医院性感染的发生,并及时调查与更新档案资料[17]。

锐器使用管理:锐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实施:①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如皮肤和眼睛接触传染的直接性危害以及间接性危害;②严格控制使用锋利仪器:降低工作中血液传播感染的风险;③感染监测点医务人员应对相应的档案进行及时的归档、保存血清,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预防保健部门进行报告;④将使用过的锋利物放在黄色锐器盒中,将其交给院内进行统一处理[18]。

综上所述,在医院检验科中,其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时间长等特点,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不但决定检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还关系医院的医疗安全。因此,医院相关领导需提高对于检验科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视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探寻现阶段检验科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并总结相关的管控方法,从而杜绝安全隐患,降低检验科感染发生比重,进一步增强检验科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检验科废物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电子废物何处去
废物巧利用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