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创建探究

2023-01-03杨金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档位数学教师探究

杨金春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二中学,云南 景洪 666100)

0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作用下,初中数学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能动思维和个性化认知能力的考查,在相应考试的考查方向和具体题目的设计上也彰显出了更为多元的思路。这就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摒弃过去传统的“一刀切”“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生本性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做出更好地引导。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着力于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进一步完善趣味课堂的营造工作,从主观层面上切实把握住学生、吸引住学生,为其他方面教学改革策略的有效执行提供必要保障。在笔者看来,上述目标的达成应当以下列几点措施为主要抓手:

1 注重对分层教学理念的落实

1.1 拓展学情的搜集范围和渠道

正所谓“有的放矢”方能“百发百中”,只有实现了对学情的准确、丰富掌握,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够取得真正有效的成果。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学情”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思维认知速度等作为调查内容,而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兴趣、性格等因素对于数学学习的巨大影响力;此外在学情的搜集渠道上,不少初中数学教师也常常以作业批改作为主要乃至唯一的手段,这就难免导致“盲人摸象”一般的片面结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放大自己的学情搜集范围,对学生不同方面的条件予以综合调查、掌握,同时大力开辟出更多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渠道,以使自己拥有更为翔实的工作开展参考,从而为后续环节的有效开展提供先决保障。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本学期所有考试的试卷收集起来,通过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题型、难度及考查方向的题目中的作答和失分情况,判断出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和短板分布;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互动表现,来推断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课下交流,聊一些比较自然、轻松的话题,以此作为掌握学生性格和兴趣爱好的渠道等等。

1.2 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

完成对学生各类情况的精准掌握后,初中数学教师便要以更为精准的思路来开展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针对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短板分布和思维特点等元素,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学习档位,并为每个档位的学生制定各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具体的档位划分办法可以概括为:将知识基础较差、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划为“提升档位”,知识教学以基础部分内容为主,重点锻炼学生对概念性内容的记忆并提高学生基本运算的准确率;将基础相对牢固但不善于对既有学习成果进行变形应用或综合使用的学生划为“优化档位”,教学工作要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在例题训练阶段要提出准确率和解题速度的双要求;最后将成绩突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划为“巩固档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开展自由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

例如对于《统计调查》这一部分的教学,对于处于“提升档”的学生,教师可以暂时把教学任务锁定在引导学生掌握数据调查的几种主要方法以及数据统计所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上来,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概念和方法认知;对于“优化档”学生,则可引入不同调查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并锻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统计思路的能力;而对“巩固档”的学生,教师则要更多地布置一些应用类的任务,鼓励学生以结组的形式自由开展探究思考,让他们自行尝试完成任务等等。

2 注重对互动课堂的有效构建

2.1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生本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在我国教育界流传已久且广受认同的一句至理。在经过一定阶段的身心发育并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绝大多数初中生都已经具备了相对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存在着较强的自我表现诉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树立起“生本位”思想,将更多的课堂资源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互动探究。要想保证这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初中数学教师就必须做到在知识讲解中“点到为止”,不要将知识内容拆解得过分细致,留出一定的知识空间供学生作为思考、探究的余地。另外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以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一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二来则为后续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调整搜集可靠信息。

比如在完成《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内容的总体串讲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条直线之间不是相交就是平行’,这句话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还存在什么样的‘第三关系’?”而后便可组织学生结组探讨。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普遍表现得没有头绪时,教师可以通过指示屋顶的日光灯和地面的瓷砖缝等方式来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得出这句话应该具有“两条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前提条件的正确结论。

2.2 借助趣味游戏活动开展课堂练习

游戏无疑是每个孩子都十分喜欢的一种活动,即便是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大孩子”,初中生们对于游戏而言也常常表现得毫无“抵抗力”,且经常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悟性。结合学生的这一普遍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课堂训练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以及具体课题的内容、目标,借由一些具有参与感和趣味性的游戏来进行,让学生能够“边练边玩”,在体验更为轻松、愉悦、刺激的课堂感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达成训练目标。为了使这一活动的教学效果更加良好,初中数学教师还可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们互相竞技、切磋,利用初中生的好胜心理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氛围与教学体验。

例如在进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这一课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户外,组织他们进行一场“寻宝游戏”:教师事先在学校的不同地点藏好标有特殊标记的“宝物”,而后将“宝物”的位置以坐标的形式画在“宝图”上,并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一张“宝图”;各组学生要根据自己手中的“宝图”,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前端关于位置、方向的知识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宝物”,用时最短、“宝物”到手数量最多的一组即为游戏的获胜方。

3 采用大单元教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以课时作为基本单位,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细嚼慢咽”,但却不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思维的构建。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整体水平,有目的地引入大单元教学理念,带领学生以单元作为基本教学单位,将本单元中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形式有机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格局的立体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这一单元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树状图的形式为学生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勾画一张思维导图,将本单元中的知识内容首先分解成“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这两个大模块,而后分别以具体的例题为链条串联出对应的子模块和知识要素,最终再结合典型应用场景形成知识闭环,进而构建出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

除了以上措施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布置给学生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既有学习成果的二次理解,并帮助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折线统计图》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调查一下最近一段时间附近几家超市日常用品的价格,再将它们分别反映在一幅折线统计图中,用来表现各个超市的物价走向,等等。

4 结语

新的改革意味着新的局面,新的局面代表着新的策略,而新的策略必然能够取得新的成果,这既是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根本原因,也是教育事业得以长效发展的根本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新型中考政策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做好教学工作的优质转型,围绕分层教学落实、互动课堂构建以及“大单元”教学三大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的改革策略,重视对学生个性资源、能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从外向化到内向化、从牵引式到探索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以及课程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档位数学教师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引入分接头档位的换流变差动保护方案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变压器档位监测双输入BCD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