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典型爱情神话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任氏李益七仙女

许 蔚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中国古代神话的产生及概念范围

“神话”这个词在中国的历史典故中并没有出现。它是一个外来词,源于希腊语中的“神话(Mythos)”,本义是有关于神或者英雄人物的寓言故事。但是神话并不是从人的大脑里空想出来时,脱离现实的,相反,是现实的生活促进了神话的产生。高尔基说:“要把费劲一切力量去为生存而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氏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

中国的神话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对于探究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不能离开当时先民的实际生活环境、劳动和争斗。关于中国古代神话起源,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产生起源于对于自然现象的崇拜。在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对于人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大。当他们遇见一些以当时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如森林大火,倾盆大雨,电闪雷鸣,日升日落等,他们就会对这些现象感到惊奇并心生敬畏,认为这都是神在操控着,因此在意识中产生出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最初的神话也应运而生。如炼制五色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洪水的鲧和禹等。

二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产生起源于巫术。在原始社会,人们相信人本身和自然界一定有着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联系。起初为了可以掌控自然,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到后来为了制衡其他人或部落,人们使用了多种依靠幻想的手段,巫术便由此产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众多描写巫术的情节,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蚩尤作大雾,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等。

三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产生起源于人民进入了阶级对抗的阶段。当人们进入了阶级社会,出现了对于人的剥削,人民群众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压迫,进行着繁重的劳动。因此劳动群众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减轻劳动程度,提高劳动效率的朴素的愿景,神话也由此产生,如七仙女一晚织成十匹云锦等。

中国古代神话数量庞大,历史悠远,不仅为上古时代所独有,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不断有新的神话产生,而这其中包含了神话、民间传说、仙话、历史等部分。想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必须以广义的视角看待神话,扩大神话概念的包容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爱情神话种类多样。它们虽然没有表现得过于浪漫,却也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爱情神话是包含在袁珂先生所提出的广义神话的观点的范围之内的。如袁珂先生所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扩大视野,把后代那些一般人称之为神话的民间传说故事都包括到神话的范围来。问题不在乎名称,而在乎精神实质,在乎我们承认后代和古代一样也有产生神话的可能性的客观条件。”

2 中国古代神话中几类典型的爱情神话

2.1 表达向往爱情美满和婚姻自由的爱情神话

在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处于严酷的封建统治中,出现了很多表达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与婚姻自由充满向往的爱情神话。这些爱情神话中有些是因各种因素未有反抗而以悲剧结尾,有些则反映了年轻男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与封建强权势力以及与受封建礼法影响颇深的封建家族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这类爱情神话以鼓舞人心的斗志给人以振奋人心的力量,极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精神。其中,“七仙女与董永”与“梁祝”神话便是代表。

2.1.1 “七仙女与董永”神话

“七仙女与董永”神话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也是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又名《天仙配》。其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集孝心、劳动、爱情三个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素为一体。这其中,男主人公董永是淳朴、孝顺且勤劳的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为给父亲换取丧葬费用不惜卖身为奴。在遇到同样心地善良,敢于冲破层层约束下凡的七仙女后,想要通过自己的勤劳改变生活,和七仙女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七仙女也被董永的品质所感染,并义无反顾地追随他。最终七仙女为保全董永免遭玉帝的毒手,在老槐树下与董永约定“来年碧桃花开日,槐树下面把子交”后两人被永远分离。

“七仙女与董永神话”能被家家户户所传颂,最根本的还是融合了青年男女向往美满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文化内涵,并让人们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和束缚深深惋惜。

2.1.2 “梁祝”神话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关于民间传说是否能划入神话的范围内,广义神话理论代表者袁珂先生在《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一文中提出:“神话、传说,虽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却没有一条严格的、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神话故事,往往是神话里有传说,传说里也有神话,所以属于传说的这一部分,应该理直气壮地包括在神话的领域里。”根据广义神话论的观点,中国神话不仅仅产自于原始社会,在后世封建社会,民间也会产生新的神话,所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的民间传说是可以纳入广义神话的范围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自东晋开始,在民间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是一部爱情悲剧,反映了包办婚姻的种种弊端,但同时在故事结尾,祝英台毅然决然投入梁山伯的坟中,最终两人双双化蝶,展现出了这对年轻男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封建势力斗争到底,追求自由的精神。

2.2 表达反抗残暴统治的爱情神话

在中国封建时代,社会处于阶级斗争中的时候,表现出广大群众对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的反抗,是中国爱情神话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其中“范喜良与孟姜女”神话便是代表。

“范喜良与孟姜女”神话同属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根据广义神话论观点,可以将其列入神话范围中。其故事内容大致如下:秦始皇为防胡人的侵略,征发八十万民夫去修筑长城,而且当时有这样的说法,即想要长城坚不可摧,就必须拿活人填城,每一里需用一人去填,万里长城就需要一万个活人去填。恰巧当时有两句童谣出现:苏州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官差听信,便去苏州捉拿万喜良,最终将万喜良抓走。此时,万喜良与孟姜女结婚还不到三天。半年后,当孟姜女因为极度思念与心痛去长城看望丈夫,得知丈夫早已得病死去,尸骨被填进了长城的时候,放声大哭,最终哭倒了四十里长城,并用滴血的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尸骨。此时恰巧碰上秦皇来巡视长城,秦皇被孟姜女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想将其纳为贵妃。孟姜女将计就计,告诉秦皇满足其三个条件就与秦皇回宫,即在鸭绿江上造桥;厚葬丈夫;满朝文武及秦皇披麻戴孝去祭奠范喜良。最后当这三项要求得以实现后,孟姜女站在桥上跳入江中。传说跳入江中的孟姜女被龙王热情接待,最终升天,成为仙女。

“范喜良与孟姜女”神话体现了在封建时代阶级矛盾较为尖锐的时期,人们对于残暴的统治者的憎恨,以及通过幻想和想象的形式非常鲜明地反映了广大群众进行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的合理性。

2.3 仙话化的爱情神话

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说:“仙话,是中国神话的变种、末流,它和道教的建立自然是密切相关的。”仙话大多以长生不老为主要思想和内容,所以其大多反映的是偏向个人利己主义的内涵,与其他神话所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博大坚韧的精神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嫦娥奔月”神话便是代表。关于“嫦娥奔月”神话的记载,最早可见于《淮南子览冥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其故事内容较古版本大致如下:羿与嫦娥为夫妻。因羿有大功于人民,西王母给了他两份不死仙药,并告诉羿这两份仙药足够你夫妻二人长生不老,若一人全吃,则有成仙的可能。羿高兴得回家把仙药交给嫦娥保管,待良辰吉日一起服用。但是嫦娥觉得自己本来就是天神,如今不能上天全是由于丈夫的连累,随后趁羿不在家,偷偷将两人的仙药一起服下。最后,虽然嫦娥飞升到月宫,但因自私,却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癞蛤蟆。

“嫦娥奔月”神话是一段仙话化的神话,因其故事内容引人遐想,并与羿的神话融合在一起,所以被历代人所传承并加以美化和改编。

2.4 怪异化的爱情神话

明胡应麟说:“唐人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意思就是唐人因好奇和丰富的想象以神话传说为素材来做小说。怪异化的爱情神话在唐传奇中体现较为明显。其具体形式多为狐鬼变成人或人变成狐鬼,以衍生出曲折生动,情节凄婉的故事内容。其中为代表的为沈既济所作《任氏传》及蒋防所作的《霍小玉传》。

2.4.1 《任氏传》神话

其故事内容大致如下:长安有一个人叫郑六,一日骑驴遇到了三位女子,其中有一位穿白衣的容貌最为动人。郑六不禁心生爱慕,与白衣女子搭讪,那女子也不拒绝。郑六跟她一起到了她住处,没想到女子的家十分华丽。女子自称为任氏,美若天仙且能歌善舞。郑六不觉被其迷惑。任氏称郑六不便久留,天还未亮,就送他离开。郑六见时候尚早,就坐在一家饼铺里休息,顺便跟主人闲谈,问方才任氏所居之处是谁家的宅子。饼铺掌柜却说那宅子早就荒废多年了。郑六大惊失色,不肯相信。主人这才想起那宅子中住着的是一位狐妖。郑六虽心生惊异,但他对任氏的美艳却无法相忘。过了十余日,偶然在衣铺里见到任氏,郑六连忙打招呼,任氏却以扇遮面,不肯回答。郑六再见任氏,心中大喜,得知任氏怕被郑六嫌弃不是人身,随即许下誓言,并不因她是狐妖而嫌弃。任氏这才与他相见。郑六另外买了座宅子,与任氏同住,将其视为自己的妻子。后来郑六因官赴任,想带着任氏一起去,任氏却不肯同行。郑六再三恳请,终因不愿耽误郑六的前途而同行。当他们走到马嵬时,正碰上一群猎户,一只猎狗从草丛中突然窜出,任氏大惊,化成狐狸狂奔,苍犬狂叫着在后面追赶。郑六悔恨交加,策马在后连声呵斥,奔走了一里多路,然任氏最终还是死于猎狗口中。

《任氏传》神话描写了一个由狐狸幻化的女子任氏忠于爱情,与男主人公双向奔赴的爱情故事。其改变了以往文学作品中以狐妖为代表的魑魅魍魉害人的传统观念,成功塑造了一位美丽、善良、忠贞的狐妖形象。虽以悲剧结尾,整体却不失温馨诙谐,实为怪异化爱情神话的佳作。

2.4.2 《霍小玉传》神话

其故事内容大致如下:中唐边塞诗代表诗人李益爱上了长安名妓霍小玉,与李益海誓山盟定情以后,李益中了进士,步入仕途。聪明有才的霍小玉明知她身份低微,如今因美貌受到李益万般呵护,多年之后,年老色衰,到时必会被抛弃,与李益的爱情结局终将不会圆满,所以向李益提出,请他给她一段时间,以尽毕生之爱,然后她便皈依佛门,任凭李益另觅新欢。可是后来李益并没有履行他的诺言,很快与一个富家闺秀结婚。霍小玉绝望后悲痛万分,随后一病不起,最终去世。后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结婚三次都不圆满,终生没有得到安宁。

《霍小玉传》神话所描绘的霍小玉形象,是一位从温柔多情但又坚强刚烈的女性形象。她为爱忠贞不渝,但又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现实与阶级的差距最终必会破坏他们的爱情。被辜负后以鬼魂的形式报复体现了作者对霍小玉的同情和对李益的谴责。但纵观他们的爱情,造成这种悲剧的结果除了李益的软弱和背信弃约外,门阀制度的黑暗与腐朽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霍小玉传》神话情节引人入胜,结局意味深长,同样为怪异化爱情神话的佳作。

3 中国古代爱情神话走进对外汉语教学领地

3.1 中国古代爱情神话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代爱情神话故事内容曲折生动,人物形象多姿多彩,故事立意回味悠长。将中国古代爱情神话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好奇心。由于中国古代爱情神话与中国古代诗歌、戏剧、小说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融入中国古代爱情神话的内容也有利于激起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同时,汉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神话的教育功能。通过中国古代爱情神话所展现的特点,总结其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加深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民族先民所处社会现实的理解,加强对于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3.2 中国古代爱情神话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可采取的措施

第一,笔者认为汉语教师需要较为清晰地拿捏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明确在各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需要结合在一起。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时,可以将中国古代爱情神话内容融合进去,但要侧重于讲解其中涉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点方面的内容,而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不单独或者仅作为兴趣补充讲解。而当学生的汉语水平处于中、高级阶段,言语技能训练课逐渐减少时,可逐步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此时,可以逐步设置有关中国古代爱情神话的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来满足学生的文化学习需要。

第二,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爱情神话的时候,需删减或改编所选爱情神话教学内容中容易引起文化误解或者文化冲突的部分,因为涉及介绍本土文化,外国学生能否接受的问题是需要被考虑到的。如在“梁祝”神话中,可以将介绍马文才的身世以及祝英台的父母强迫祝英台嫁给马文才的原因与过程等可能与其他国家存在文化差异的方面删减,将侧重点仅仅放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本身上面。这样不仅使得故事内容更加健康、积极向上,容易被汉语学习者所认同和接受,还可以降低学生的阅读量及理解难度。

第三,笔者认为汉语教师需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讲解中国古代爱情神话的内容。课前,教师需设计好提供思考、提问、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进行多种课堂活动,如涉及“七仙女与董永”神话的教学,可以实施情景演绎、学唱黄梅戏“天仙配”或者根据所学内容加上自身想象进行绘画等体验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身对于神话的理解和想法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选取合适的视频材料也十分重要。视频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将学生心中对于中国古代爱情神话的想象形象化、具体化。但教师在选取视频材料时,需尽量选取篇幅较短,对话内容浅显易懂的材料,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4 结语

现如今,中国古代神话正不断通过影视作品、书籍、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途径更加广泛的传播,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其中,数量不少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主题有的温馨美好,有的则凄楚动人。通过对中国古代爱情神话的考察与研究,可以从中体悟到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观以及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将中国古代爱情神话引入对外汉语课堂,对于提升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的热情,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总之,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可以关注到中国古代爱情神话乃至整体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并将其带入对外汉语课堂中,促进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推广。

注释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任氏李益七仙女
天仙配
太阳能光伏暗管排水系统能力提升
凉月如玉 亦如霜
论《任氏传》中狐妖的姓氏寓意
唐宋传奇《任氏传》《西蜀异遇》狐女形象比较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