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内容的融通研究

2023-01-03黄迎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贸易教学内容

黄迎新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全程育人,要求教师要探索专业教学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模式。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缺口扩大,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致力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同时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格品质和价值取向。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通,教师要建立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相结合的教育目标,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教师要了解思政教育体系,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内容,做到二者的融合,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有利于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

第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特点。该专业隶属于社会科学领域,拥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由《国际贸易实务》《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等课程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涉及应用经济领域的知识,具有政策性、理论性和涉外性的特点。

第二,教师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清晰、熟悉外贸政策法律法规、具有外贸处理能力的人才,能够处理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的外贸工作,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三,教师注重思政内容的融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模式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教师要关注政治经济形势,把握政治方向,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东西方的不同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通策略

我国结合国情实行对外开放制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注重课程思政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之中。在专业建设整体规划中要融入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通过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从而适应国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摒弃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转变教学形式,在课程内容中深入挖掘和巧妙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感悟思政内容,将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领域的融入情况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有效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2.1 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程性质,梳理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发挥价值导向功能。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经世济民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例如:教师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课程中挖掘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从《国际贸易实务》中挖掘职业精神。国内、国际经贸前沿热点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胸怀格局、政治认同、国际视野,从社会建设中挖掘优秀文化和自尊自信。

2.2 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教学中

教师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要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一,理论教学中渗透岗位要求。教师要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教学中,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环境、就业方向、人际关系等内容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明确岗位要求,给学生渗透外贸行业职业规范,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岗位工作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实践教学中感受岗位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历程,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践基地考察,让学生体会专业知识。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物流保税区、经济特区、科学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进出口报关报检,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外贸易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3 根据教学内容渗透思政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深度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利于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例如: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教学,教师引入“中、日、韩自贸区”,渗透共享和开放的思想观念。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渗透公平、公正的思想理念,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4 案例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对国际经贸活动及运行规律的研究,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师通过案例的方式渗透国际贸易热点,不仅补充教学内容,而且延伸一些思政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深化德育理念。

例如:“欧洲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特殊时期防控”“英国脱欧”等国际案例,教师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时事热点,探索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学生讨论完成后,在班级分享、汇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了这些事件对全球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相互依存的理念。

2.5 网络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

教师要注重教学途径的拓展,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是对课内教学资源的延伸,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线上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使专业教学更加有效。

第一,教师利用商务部的网站资料开展教学。商务部网站中的资料包含商务资料、国际贸易报道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播放网站中的资料,带领学生分析外贸企业纠纷,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第二,教师利用学习软件给学生发布教学内容。教师将知识点上传至学习软件,学生利用软件预习或复习,学生之间在线上探讨,师生之间在线上交流,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体会思政内容,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雨课堂”给学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国际贸易领域取得的成果,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教师要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特点,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兼顾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教师要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通策略,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思政内容,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中巧妙渗透思政元素。以丰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贸易教学内容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贸易统计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贸易统计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