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2023-01-03唐堃
唐 堃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防城港 538021)
近年来,牛呼吸道疾病频发,对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刻不容缓。有研究指出,对养殖的牛群整体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防止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
1 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1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可以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些细菌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脓性隐秘杆菌等,其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是引发牛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细菌。
1.2 病毒入侵
病毒经呼吸道入侵牛体内引发呼吸道疾病也是主要病源之一。常见的病毒主要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等,尤其是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更为常见,它是一种DNA病毒,感染快。病牛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鼻炎和气管炎,若母牛在妊娠期间患病,大概率会导致母牛流产。牛副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病以3型副流感为主,犊牛和成牛患病也有所不同。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烧不退等。
1.3 支原体感染
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引发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为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在牛买卖运输的途中容易发生支原体感染,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其症状一般在到达农场后一个月左右出现。牛肺部会出现肉样病变,十天左右死亡。
2 牛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症状
2.1 肺炎型
患肺炎的病牛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基本在40 ℃以上,呼吸不顺畅,肺部有杂音,经常咳嗽,鼻子里会有黏液流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病情严重的病牛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最严重的可使病牛窒息而亡。
2.2 上呼吸道型
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部位主要在鼻腔、气管、咽喉等部位,若牛患有上呼吸道疾病,则症状与感冒大致相同,会有流鼻涕、食欲不振、发热不退等症状。
2.3 白喉型
白喉型病牛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咽喉肿大,呼吸不畅,并伴有鼾声。咽部肿大严重影响牛的正常呼吸,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救治,便会使病牛窒息而亡。
3 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
牛患的呼吸道疾病以巴氏杆菌和支原体感染为主。牛呼吸道疾病治疗的过程也并不复杂,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当地兽医站的交流以及沟通,定期请兽医为牛群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对症下药进行治疗。在治疗时,用药一定要遵循医嘱,格外谨慎,禁止在同一时间给病牛多种药物干预,这样可以减少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不良反应,也可以及时排查是哪种药物引发的,进行施救,降低病牛的死亡率。对于患病的牛,兽医也应及时做出综合评估,判断疾病的潜伏期以及传染性,这样不仅可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也可以防止疾病扩散,提高治疗效率。在治疗病牛的呼吸道疾病时,通常都是采用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种方式快速有效。在为病牛注射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注射的时间、药剂使用量等数据进行详细的记载,以便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率。在治疗牛呼吸道疾病时,一般为病牛注射250g牛肽乐,配合头孢类药物进行,这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案。通过抗生素治疗,可使病牛尽快恢复,减轻痛苦,有效促进牛群的健康。在对病牛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关注病牛的牛舍环境,注意通风,定期打扫,保持干燥整洁,防止细菌孳生,降低牛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
4 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4.1 严格控制牛群的引进
若要确保牛的健康成长,疾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引进牛群的时候,要对从外地引进的牛进行严格的把关,如运输情况、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引进的数量等。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繁殖牛群要把握住自繁自养的基本原则,即用原本牧场的健康牛或者临近牧场的健康牛进行交配,减少病毒的来源。尽量避免从外地引入牛群,若必须要引进,则要控制数量,对牛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降低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对引进的牛群进行严格的审查,获批后方可养殖。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对牛群进行观测,避免因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而导致牛群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大牛群的患病风险。
4.2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对牛群进行定期的检查,尽早发现病牛,及时进行救治。对病牛的牛舍要进行消毒,防止细菌传播。若在牛群中发现有牛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症状,要及时请兽医进行检测血液样本,并将病牛隔离,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病牛居住过的圈舍也要及时消毒,其使用过的草垫、器具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4.3 加强牛舍管理,进行科学养殖
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要控制每间牛舍中牛的数量,控制居住密度,严禁混养。养殖场在选址时应选择交通便利、水电方便的位置,与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在建设养殖场时应根据规模设置棚舍、仓库、兽医室等。牛舍的搭建要方便工作人员进出、清理、消毒等。若牛舍通风条件不满足,必要时可进行机械通风。牛的饮食也至关重要,要保持营养均衡。不饲喂牛过期变质的饲料,防止霉菌中毒,进而引发各类病原体感染。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圈舍内要设置科学的温度,不宜过冷也不宜过热,全年温度宜保持在18 ℃左右。如果圈舍内温度过低,会过度消耗牛体内的能量,影响其正常生长。对于一些幼崽,则极易导致死亡。如果圈舍内温度过高,会使其感到不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影响生长。
器具要定期消毒,牛使用的器具要进行消毒,可采用物理煮沸消毒法,也可以用浓度为3%的烧碱水浸泡,清洗干净后方可使用。不可将食物以及药物的残留成分遗留在器具上。保持牛自身的清洁,定期梳洗、修剪指甲,定期梳洗可以减少寄生虫的出现,促进血液流通。对于耳朵、眼睛这种容易接触和藏匿细菌的地方要经常清理,对于毛发较长的动物要定期修剪,以免蚊虫藏在毛发之中,使细菌在动物表层孳生,影响健康。养殖户应制定牛群的运动方案,定时进行日常活动。对于犊牛,养殖户应使其每天保持3~4 km 的运动量。保持适量的运动,加快体内代谢速度,增强体质。如果使它们过量运动,便会使它们的身体承受巨大的压力,损害它们的心脏,形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养殖户要了解自己所饲养牛的体质特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如果让牛盲目地运动,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4 加强免疫接种
牛群要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尤其是一些能够引起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病原要重点关注,还可以使用一些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来提升牛群的免疫力。
4.5 规范病牛的处置流程
对于治疗无效死亡的病牛不能随意处置,要设置严格的处置流程,做好处理措施,防止牛呼吸道疾病的进一步传染。众所周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性很强,在机体存活时,可通过呼吸、唾液、飞沫等方式传播,即便病牛死亡后,病毒也有可能离开机体继续存活,继而发生大规模的牛群感染。因此,对于治疗无效死亡的病牛,养殖户不得私自填埋、丢弃或采用其他方式处理,要采用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在病牛治疗无效死亡后,要及时上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这可以有效阻断病毒在牛群中的传播链,也可以防止病牛尸体给当地水源、土壤、大气带来的影响。
4.6 发挥当地监管部门的职能
养殖所在地动物防疫部门应及时对国家的政策、法规等进行宣传,使养殖户了解政策,按章办事。对新的养殖技术及时进行推广、普及,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动物防疫部门还应与养殖户配合抓好养殖场的饲料监管、兽药残留成分监测以及外来牛群引进监管等相关工作。在养殖的过程中,对养殖户进行指导,为牛群建立档案,有效预防、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
5 结语
牛呼吸道疾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呼吸道疾病通过呼吸、飞沫等传播,传染性极强,对于病牛以及养殖场牛群的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喂养,做好预防措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病牛的处置也要无害、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