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任高校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思考

2023-01-03刘瑞蕊徐家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高校教师培训

刘瑞蕊,徐家跃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814)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选择进入高校工作,在壮大了各高校师资队伍,提升了我国的科研水平的同时,也给各高校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活力。然而,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教师大多都出身于非师范类专业,没有经历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缺少教育教学环节必要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新进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讲,在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同时,还能成功的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得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1]。另外,新的工作环境所需要面临的较以前更加复杂的工作模式,也使得新进高校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基于以上特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是新进教师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目前高校新进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难以改变自身角色。大部分新进教师在入职前一直是以“学生”的身份存在于校园,而现在突然由大学里的“学生”转变成“教师”的角色,大多数新进教师短时间内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姿态来适应自己新的身份,原有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难以瞬间转变。尤其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或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很容易过于“平易近人”,想法简单,处理问题不够恰当,失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进而严重影响课堂秩序,教学效果较差[3]。(2)缺乏理论知识框架。大多数高校教师,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教师都出身于非师范类专业,缺乏实际教学实践经验,并且随着学历的提升,所涉及的领域会越来越窄,这难免会造成高校新进教师对自己所要教授的课程知识不是很熟悉,理论框架很难短时间内形成,没有很好地把握所教授课程的重点、难点,难以融会贯通,进而严重影响所教授课程的教学效果[4]。(3)教学经验不足。大多数高校教师只有参加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的经验,基本没有作为教师真正的教授一门课程,因此新进高校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虽然热情高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面临诸多的问题[5]。(4)压力过大,教学工作力不从心。高校教师一进校就面临着申请项目、发表论文、上课等任务,以满足评职称的需要。而如果新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难免会影响自己科研的进展;而如果注重科研任务的进度,教学工作时间又非常有限,难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很难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协调统一,短时间内很难合理的分配时间,很容易造成工作初期的手忙脚乱,影响教学的质量[6]。

以上问题是新进高校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对教学质量有明显影响的主要因素,如何改善上述问题,是新进高校教师能迅速进入教学状态的关键。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出可以有效提升新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潜在方式以及优化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新进高校教师的教学潜力,给予新进高校教师前期努力的方向,从而真正发挥新进高校教师的师资力量,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

1 解决方案

1.1 认真对待入职后的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入职以后,所在学校或者市区都会安排相应的岗前培训,其中包含了师风师德、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能力、课程思政等等各个模块。岗前培训是新进教师快速了解岗位信息、熟知新同事、熟悉工作环境等的有效渠道,新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认真学习与思考培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预估教学工作中所要面对的困难,并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有效的改进方式。另外,新进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逐步转变自己的学习、工作态度,理解高校的教育理念,熟悉教学工作的主题内容,树立正确的专业观、职业观与事业观,激发新进教师的角色转换,初步体验教师行业需要履行的职责,确保自己能胜任教师的工作[7]。

在参加培训之余,新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多交流,提前了解实际授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思考自己在授课过程中规避该类问题的方法。其次,根据培训学习内容,结合与经验丰富教师的沟通,设计一节课内容,并进行实际听课,对比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与优秀教师设计的课程内容的差异,并学习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仪表仪态、语速、课程设计等内容,通过半实操训练,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自己的课程框架。

1.2 反思自身优势与不足

参加完岗前培训,新进教师需要有一个自我解读的时间,深刻剖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不足方面,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地去弥补或克服自己的不足。另外,可以与周围同事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借鉴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进行思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优势方面,也要给予自我肯定,不要因过分担心和顾虑而感到沮丧,失去信心。新进教师经过多年求学经历的历练,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并且与学生具有较小的代沟,相对比较了解学生喜好;另外,具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将课本知识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可以给予课堂更多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优势新进教师要充分利用,尤其是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借助自己的优势来强化自己的自信心,一个好的开始,是启航路上的加速器[8]。

1.3 认真备课

在岗前培训以及自我评估后,第三步就是备课环节。由于新进教师在攻读硕、博阶段的重点是科学研究,已长时间未进行系统的课本知识学习,难免会造成新进教师对即将教授的课程内容不是很熟悉,并且缺乏整体的知识框架,这些很容易使新进教师无从下手。所以,在开始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为主导,课程内容准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流程:(1)认真研究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整体把握课程所包含的内容;(2)认真学习教材上的每一知识点,根据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要求,选择性的准备每节课的教案以及课堂PPT;(3)思考如何将自己准备的授课内容能合理的、有逻辑的给学生讲解出来,并把握好讲解分寸,切莫过于深入,避免过于晦涩难懂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9]。

1.4 课后反思改进

课程结束后及时反思课堂效果,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下思考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并不断地实践优化,从而尽快速提升新进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新进教师一般存在:语速过快,学生无暇思考;讲得多,学生参与度低;授课方式过于枯燥,学生听课状态差;课程内容分散,前后联系较少;过多依赖多媒体软件,板书较少;不熟悉新型线上授课方式等问题,这些也是需要在日后反复去不断训练,日渐成为更加从容的高校教师。

2 结论

本论文结合自身体会,浅谈初任高校教师在教学上迈出第一步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认真进行岗前培训―自我反思―认真备课―课后反思改进”的前期准备流程,为初任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启打开良好的开端,助力初任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高校教师培训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