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1-03欧成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践性专业技能

欧成学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关键的一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高校必须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做系统分析研究,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入手,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1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就业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是赢得用人单位认可的一种影响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涵大学生的学识、品德、能力、才艺、求职技巧等方面,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更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风不够浓厚。不同层次高校学风表现出明显差异,参差不齐。高校大学生文化基础有差异,文化基础薄弱的大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畏难情绪,上进心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诸如逃课、照抄作业、作弊、沉溺网络游戏的现象较为常见。学风不浓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也有关系,有的高校为追求经济效益,担心学生流失,对学生的管理、考试要求偏低偏松。毕业门槛过低对学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学风不浓,导致的结果就是部分大学生难有真才实学。

(2)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高校倾向于理论教学,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对实践性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占比偏低。有的高校专业设置盲目追求大而全,重规模轻内涵建设,实验实训的硬件设施建设薄弱或欠缺,对毕业实习缺乏有效组织和管控,有的大学生甚至虚假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薄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影响大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第二课堂活动实效性不足。部分大学生不仅不好学而且不好“动”。高校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结果因为部分大学生不重视,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吸引力不足,造成第二课堂活动效果不甚理想。第二课堂活动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4)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落实不到位。就业工作成效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部分高校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就业工作重视不够,对就业指导落实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低,虚假签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存在对就业缺乏必要准备,期望值过高,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质量。

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明确办学思想,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大学生勤学学习,自强不息。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让理想成为大学生勤奋学习,励志成才的动力,成为大学生克服人生困难的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考、专升本、参军、考研等途径不断提升学历,为就业竞争力提升增加砝码。高校应完善考试、学籍管理制度,建立激励制约机制,通过设立奖学基金、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对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进行奖励,对学分不达标、严重违纪的大学生取消学籍,实现优胜劣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用杰出校友的事迹鼓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励志成才。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大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大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真才实学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就业竞争力的基础。

(2)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大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十分看重的一个关键标准之一。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是立足之本。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主渠道、主阵地,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高校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配备。让大学生通过实验实训环节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让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要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组织、指导、检查和考评,切忌实习走过场或虚假实习。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严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既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精神。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要加大投入,做到经费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做到素质拓展有平台,活动指导有教师,才艺展示有舞台。精心策划组织,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对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作出要求和考核。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拓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活动策划要结合大学生成长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让活动为大学生所喜爱,如创新创业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既要让大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如创新创业素质、文体素质、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就业面更广,面试成功率更高,尤其是有艺体特长的大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3 精心组织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高校应力求就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大学生就业做足准备工作,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1)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高校应大力推进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就业指导个性化,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全覆盖,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自我定位准确,期望值适度。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引导大学生自我推销,提高就业质量。引导大学生写好自荐信,做好个人简历。让大学生做到,自荐信要精彩,个人简历有亮点,如专业技能水平,主要获奖情况、艺体特长等方面要重点突出,用亮点凸显自己的优势和实力,用实力和优势打动用人单位。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礼仪。求职基本礼仪就是:礼节周到,仪表端庄、自信大方。细节决定成败。切忌在求职过程中犯低级错误,如不注意礼仪、说话声音太小、不守时等。掌握求职技巧,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求职成功有一个良好开端,增加面试的成功率。

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性化指导和重点推荐。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全覆盖。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高校应结合创新创业活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产业化政策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指导,用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给大学生以启迪,拓宽创业思路,挖掘创业潜能,提升创新创业素质,让大学生学会因地制宜,发现商机,找准投资项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产业化政策为大学生到乡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大学生回乡创业优势明显,尤其是来自欠发达的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大学生,那里更需要人才,他们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适应能力强,留得住,工作能安心。这些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气候环境独特,拥有从事旅游业、农特产品种植和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创业成功率高。引导大学生扎根基层、农村和边疆,激励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总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学双方形成合力,最终达到让大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业有所就的目标。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实践性专业技能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