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

2023-01-02张晓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安徽省集群旅游业

张晓晨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旅游业在产业兴旺和乡土文化传承方面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点17个,创建省级农家乐1 241家,其中五星级155家,四星级229家;带动45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同期脱贫人口的12%;推出了徽韵、宏村·阿菊、花鼓灯嘉年华大型实景演出等旅游演艺产品,将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促进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此同时,安徽省形成了“公、铁、水、空”一体化的交通格局,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与等级公路“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积极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发展智慧旅游等,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旅游业是一个上下游关联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产业联系紧密的特征,其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出区域集聚化的特点。安徽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由于长江、淮河的分割,天然地形成了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区域。因此,在产业集群视角下研究安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可以挖掘极具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旅游经济,促进区域内外旅游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避免区域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产业集群分析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理论集中于制造业领域。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学者们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住宿产业,Baum分析了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饭店业1898—1990年的数据,认为饭店业的集聚促进了经济效益的产生。[1]国内的学者多从旅游产业各部门的集群情况进行分析,邓宏兵选择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分析了饭店、旅行社、旅游企业收入等数据,认为我国的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2]王凯等分析了31个省的数据,认为旅游产业集聚对产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贺小荣等研究发现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互动作用。[4]

(二)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

首先,旅游产业的核心在于不可移动的旅游景区,这就决定了消费者只能在景区消费,从而导致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群。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耗费的时间是有限的,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需要集中分布以此来节约消费者的时间。所以,旅游产业内部关联性及不可分割性非常明显,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需要由各个环节同时提供,例如,景区、旅行社、酒店、交通运输乃至纪念品商店等。这种不可分割性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旅游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的过程必须要有当地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包括交通、餐饮、酒店等在内的其他产业的通力合作,因此政府的通盘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安徽省政府早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实施“美好安徽”一体化旅游新战略,打造包括农业旅游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等在内的十大类产业集聚区。

最后,交通可达性是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必然前提。随着交通网络化的快速推进,长三角旅游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例如,以上海为中心,环太湖、宁镇扬、杭绍甬、马芜铜等多个旅游区域的快速发展都和高铁的开通密切相关,同时还辐射到周边地区,进一步扩大了旅游产业集群的范围。2020年安徽省已经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覆盖全部省辖市的高铁网络。

因此,某一区域内旅游产业集群程度的高低总体上取决于该区域内包括景区、旅行社、酒店、交通等在内的旅游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取决于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引导以及该区域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

二、安徽省旅游产业集群程度实证分析

(一)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指标选择

行业集中度是衡量产业集群程度的常用指标,它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占整个市场的份额。因此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可以通过计算产业规模最大的N个地区的比重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CRn为旅游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个地区所占的比重;qj为产业中第j个地区的数值(例如产值、销售额等),N为地区总数。CRn越高则意味着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地区,产业集群程度就越高。

不论是在地理环境、文化历史还是风俗习惯上,皖南、皖中、皖北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选用2016—2020年安徽各市星级饭店数量以及旅游业的总收入计算行业集中度,以此作为衡量这三个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的程度(见表1、表2)。数据来源主要是《安徽统计年鉴》。

表1 2016—2020年安徽省星级饭店行业集中度

表2 2016—2020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行业集中度

(二)安徽各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分析

根据表1、表2的计算结果不难发现,不论从星级饭店还是旅游总收入的角度来看,皖南的旅游行业集中度都远远超过皖北,旅游产业集群效应非常显著,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最强。这一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也较为吻合。例如,根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安徽省2020年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专题报告显示,以黄山为首的皖南乡村最受游客青睐。黄山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及宏村、翡翠谷、徽州古城等景区,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最高。黄山有7个乡村入选全国旅游重点村,2020年4至8月客流量达253万人,占全部34个重点村客流的3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为了提高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势在必行。

三、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探讨

(一)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1.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初步建成

为了提升安徽旅游形象,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在2018年实施了乡村旅游“百村”营销行动,按照不同的业态组合成20条“皖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方位挖掘宣传安徽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生态美景和人文历史底蕴,系统梳理了安徽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目前安徽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为主题,以各地独具特色的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资源为依托,建设农业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农业景观游、农业园区游、农耕文化游、农事体验游等新兴业态。二是以皖南古村落徽州文化、六安大别山红色文化、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池州九华山宗教文化等为依托,将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树立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三是以养生、体育等健康为主题,建设了黄山、大别山、环巢湖等温泉度假旅游基地,绩溪徽杭古道,环巢湖体育生态公园等拓展兼容生态型、观光型、度假型以及运动休闲型的户外乡村旅游业态。

2.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安徽省各地围绕旅游餐饮、住宿、游玩、购物等方面,引导和支持农民开发特色产品,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1)餐饮方面: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菜肴,推出一批色、香、味俱佳的地方特色菜。例如,安徽省打造了“徽姑娘”农家乐品牌,通过基地建设、素质提升、典型示范等,该品牌已经成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新亮点。(2)住宿方面:大力发展农家住宿,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住宿的软硬件水平。(3)通行方面:优化交通干线和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条件,形成了“公、铁、水、空”一体化的交通格局,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与等级公路“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4)游玩方面:加强景区软硬件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卫生,积极开展旅游“厕所革命”,上线了全省乡村旅游智慧综合服务平台,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成为全国旅游大数据应用试点省。(5)购物方面: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3.乡村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国内旅游市场尤其是乡村旅游市场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旺盛,消费意愿和消费需求都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旅游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乡村旅游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钓鱼采摘等消费方式,更加热衷于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的旅游模式。

安徽省乡村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的现象,产品开发层次有待提高,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忽视乡村原生态和风土人情。表现为文化元素、美食小吃、旅游纪念品等千村一面,与其他地区乡村旅游景区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瓶颈日益凸显。

4.市场主体需进一步培育

乡村旅游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单一化特征。传统乡村旅游规模小,发展上依赖旅行社,推广宣传的资金有限,手段比较落后,缺乏营销意识,在同质化市场上争夺有限客源,容易陷入恶性竞争。针对游客需求的精致化倾向,中小企业作用日益显著,但彼此孤立,无法共享资源。除此以外,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才缺口极大。当前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并未实现真正的行业细分,与其他旅游业人才混用,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体系,既不能凸显乡村旅游特色,也无法真正挖掘乡村旅游的潜力。

从安徽省乡村旅游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来看,产业集群一方面促进了乡村旅游资源的横向开发,让孤立的景区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了周边旅游资源的兴起,形成了以老牌景区为主、新兴景区为辅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的能力大大增强,获得了更大的消费空间。另一方面,产业集聚也为乡村旅游纵向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例如,交通的通达既促进了偏远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刺激了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的修建。而餐饮、住宿乃至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都在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的背景下有了更大的市场需求。

从目前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欠缺的部分来看,其有效供给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存在同质化的现象。要在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加强创新,以吸引越来越倾向于精致消费的旅游者。在乡村旅游的运营管理方面,只有通过集聚化的发展,提高市场份额,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进入乡村旅游产业,同时吸引各个层次的加入。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是未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的重要方法。

(二)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建议

1.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

空间集聚是产业发展规模化的重要保障,是破解乡村旅游开发散乱无序的有效手段。通过空间集聚通盘规划,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的旅游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实现安徽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避免重复,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质感。

一方面,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深度合作。例如,皖南要深化与江浙沪的旅游合作,形成绿色生态、古徽州文化等为主导的特色旅游模式。皖北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要积极加强与苏北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合作,依托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打造淮海旅游圈,缩小差距,充分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旅游的品牌创建,根据安徽省皖南、皖中及皖北不同的地理优势、风土人情、文化及餐饮特色等,加大对品牌资源的发掘,加强对品牌规划的统筹,加深对品牌要素的培育和宣传,建设有特点、易识别的旅游品牌。

2.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区别于其他细分旅游行业的一大特点是与农业的结合。在当前快节奏的城市化浪潮之下,乡村和农业为现代人带来的别样感受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利用好乡村的生态环境以及特色农事活动,将农业这一元素充分融合到乡村旅游产业中去,依托于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加快体育、会展、中小学研学、养生等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满足多元化、市场化的需求。

3.细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小微企业

针对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精致化的需求,发展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势在必行。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小微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可以培育旅游规划设计类等创意企业,大力支持旅游咨询服务类企业,壮大在线旅游企业,发展旅游商品制造企业,加快推进小微旅游企业服务体系支撑建设,支持小微旅游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等细分市场发展,不断丰富产业业态,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4.加大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加快发展安徽省旅游人才职业教育,面向大学生、返乡农民及乡村旅游创业带头人开展乡村旅游的培训,建设安徽省旅游创业就业基地,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等。同时健全旅游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及养老金计划。

猜你喜欢

安徽省集群旅游业
成长相册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