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2023-01-02赵建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电子标签联网资产

赵建梅,廖 巍,杜 骁*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上海 200240)

1 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资产管理模式优势

1.1 物联网技术

在一定协议框架下,借助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以及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连接物品与互联网、交换信息并进行通讯,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以及管理的网络技术即为物联网技术。

1.2 物联网资产管理模式优势

(1)资产登记准确性更强。与传统的手工录入式纸质标签不同,物联网资产管理模式支持智能化资产登记工作,管理人员可以使用RFID标签读写技术采集与更改数据,借助各类传感器获取资产相关信息,并实现入账单自动化生成,有效提高了资产登记工作准确性。[1]

(2)资产清查与调配效率更高。资产清查方面,资产管理部门可使用物联网技术比对各个资产设备物理位置、仪器编号等,快速确认资产状况、完成清查;资产调配方面,可实时分析数据,为高效完成资产调配提供数据支撑。

(3)安全防范更及时。物联网技术具备智能感知、处理以及定位功能,能够自动判断设备所在位置并完成设备的定位管理工作。当资产所在区域发生变动时,后台服务器立刻收到读写器发来的提醒报告,并结合RFID标签信息判断该资产是否具备出库权限,若不具备,则会即刻启动报警机制。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及时更新资产位置状态,且还可以有效防范仪器设备误用丢失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2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建设

2.1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科研设备、实验室设备、行政办公设备以及后勤服务设备等均属于高校实物资产,数量庞大,特别是在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科研设备数量更是急剧增长。目前,多数高校所用资产管理系统均为市场通行版本,该系统的确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但也存在资产变动数据获取不及时、管理精度偏低等问题。建立物联网技术的资产管理系统则可以突破当前困境,助力高校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

2.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建设

(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由多个非接触式自动射频识别设备共同组成。高校采购资产验收入库后,将安装电子标签或传感器,而读写器、接收设备则可以自动获取电子标签的射频无线信号,从而实时获取资产数据。电子标签或传感器是物物互联、人物互通的基础,不但能够感知高校物理环境与校内设备运行状态,且还可以感知流动资产使用人员身份信息及其活动轨迹。

(2)网络支持层。一方面是Wi-Fi无线网支持。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Wi-Fi无线网能够覆盖整个校园,确保位置信息、运行状态、使用频率等一切高校资产主要信息都得以经由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传送至应用分析层。另一方面是5G技术支持。5G技术具备高速率、低延时以及大连接等优势,是支持人、机、物实现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即时启动预警机制,此外,也支持高速移动终端设备实现无延迟传输。[2]

(3)应用分析层。在数据采集层传递出的RFID信息经由网络支持层抵达应用分析层后,应用分析层中的应用软件即可分析数据并做出判断。在预设好的程序框架下,直接反馈给带有智能模块的终端设备;在贵重设备脱离正常移动区域时,及时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在管理人员发出数据获取指令后,将数据需求指令反馈给电子标签和传感器,及时完成资产清查。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应用软件可以生成柱状图等图标,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这些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3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设备类资产中的应用

高校设备类资产规模巨大,还需结合具体资产所属种类、所处环境以及所有价值等信息决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式。对于一般通用设备,可在验收入账环节为其粘贴二维码标签,使用手持式采集器扫描获取资产使用信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或者贵重设备,可在验收入账环节为其粘贴RFID电子标签,除可使用手持式采集器,还可使用内嵌式采集器或者固定感应器获取设备运行信息,收集设备开机数据、环境数据以及运行参数等。此外,为确保贵重设备安全,须实时且精准跟踪设备,获取设备位置信息。因此,需在楼宇出入口大厅屋顶、楼内公共走廊等位置安装RFID识别器,同时,还需确保识别器与各个研究所与实验室房屋编号相对应,在贵重设备进入或者离开权限划定区域时,利用无线Wi-Fi或者5G网络将此情况反馈给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程序即时判别设备是否超出预定权限范围,若是,则当即时发出预警,从而确保设备安全。对于车辆这一移动设备,则需联合使用RFID标签与车辆定位装置,使用安防感应器确保车辆实现安全停放,并使用定位功能及时获取车辆运行信息。[3]而对于在校学生所持贵重设备,则需先向学生申请RFID电子标签使用权限,然后将设备所有人、设备型号规格等信息录入电子标签,进而通过安装于校内的识别器获取设备位置信息。此外,在高校门禁系统支持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被他人带离高校等情况,并即时向设备所有人发出预警,有效保证学生所持贵重设备安全。

3.2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房产管理中的应用

研究所、实验室以及教室均属于高校房产类资产。对于研究所与实验室,可以联合使用视频监控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管理,并在人脸识别系统、安防系统以及温度感知器支持下,实时监控房屋建筑物内环境与资产出入情况,有效阻止未获出入权限的人员进入房屋。另外,在智慧教室内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可将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教室中,用以感知内部人员数量,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即可通过网络支持层将室内人员数据传送到应用分析层,后台能源管理中心应用软件收到数据后,即可在预设程序框架下将指令传送给教室电源控制器,自动关闭教室电源系统。其次,位于应用层的教务系统软件也可接收红外传感器数据,学生处学生管理软件可以结合教务系统排课情况,将室内学生人数信息于课前传送给授课教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到课情况,这一数据也可作为课程评价指标。学工系统可将空闲教室推荐给那些有自习需要的学生,实现学生集中自习,有效节约相关能源。

3.3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危化品、试剂类资产中的应用

当前,高校研究所与实验内危化品、试剂类资产管理趋严,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同时,危化品、试剂类资产的存量与状态监测工作的确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光敏、热敏、湿敏、声敏、色敏、味敏、力敏、气敏以及磁敏等一系列元件的部分或全部应用,实时监控实验室内环境参数。同时,在智慧校园数据中心支持下,联合使用感知数据与校内预警、安防系统,成功打造安全环保且能耗较低的智慧实验室环境。

3.4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图书类资产中的应用

在图书馆藏书编码上架环节于书上粘贴RFID标签,可使图书借阅者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快速检索并定位图书,提高借阅效率;也可帮助图书管理员实时掌握图书具体所在位置,提高管理工作质量。此外,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藏区进行区域划分,并于内部安装红外传感器、亮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可在藏区无人时自动降低灯光亮度,来人后再提高亮度,并根据人员数量调控空调温度等,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3.5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数据类资产中的应用

高校所有或负责控制的数据资源即为高校数据资产,通常采用物理或者电子记录方式。高校每日都会产生大量信息数据,如学生选课信息、出勤数据、成绩信息、食堂用餐数据等,教师职称职务变动信息与教学信息,设备位置信息与使用信息,以及财务会计分录数据与报表信息等,高校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工作建立在大量原始数据基础上,利用算法抽取、清洗、转换、加载数据,最终形成数据库。物联网系统具备环境感知功能,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为数据中心提供一手数据,数据中心可以挖掘数据并融合相关数据,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直观地呈现高校数据类资产。

4 结语

物联网技术具备智能化感知、识别以及管理功能,能够借助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以及信息传感器等一系列技术装置实现物物互联、人物互通。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高校资产管理中现存的资产变动数据获取不及时、管理精度偏低等问题,切实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电子标签联网资产
“身联网”等五则
抢占物联网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一种新型结构电子标签天线
探寻“千万”的背后——写在金溢科技电子标签销量超1000万之际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ETC电子标签的自由流应用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