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与策略探讨
2023-01-02戴耀东
戴耀东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医疗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长期以来国家以及各级部门都十分重视医疗人才的培养,随着医疗行业各项政策的落地,新医改政策对医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教育领域也认识到了新医改政策对医学生就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学领域对医学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要认识到新医改政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学习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医疗行业发展为目标,加强医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质量。
1 研究背景
2009年4月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政策”)。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发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药卫生体制、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以新医改政策推动了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明确了医学生的培养与就业关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新医改政策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生就业渠道更加广泛。在新医改政策中明确指出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监督等多方面都应纳入医学生择业范围;(2)医药行业监管更加严格。在新医改政策中加强了医药卫生体制的监管,必须要建立能够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加强医药卫生岗位管理与岗位开发,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的要专业技术人才;(3)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保证。在新医改政策中明确指出必须要加强科研医疗卫生管理领域的人才建设,根据医疗领域不同工作存在的薪资、福利差异进行重新规划,保障普通执业医师的薪资福利,将国家政策向基础科研项目和基层医药领域倾斜;(4)加强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是我国民族瑰,随着医药卫生领域的进步与完善,必须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拓展中医药人才队伍,推动中医药领域健康发展。
2 医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新医改政策的推出对医药卫生领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强调就业和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大部分学生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就业观和发展观。为了更好地了解医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对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析。
2.1 医学生就业规划分析
对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规划进行调查后发现,随着各种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开展,30%左右的学生对未来就业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40%左右的学生职业规划不够明确,30%左右的学生受社会、家庭等方面影响不知道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分析数据中得出结论,目前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虽然加强了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但是缺乏针对性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存在盲区,医学生自身又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失去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
2.2 医学生就业观分析
对医学生就业观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医学生将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定为医院,有70%左右的医学生希望进入三级医院,认为自己能够胜任三级医院的工作,对未来的就业发展充满了信心,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可以先到基层医院累积经验[1]。这也就说明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发展比较有信心,而且对就业目标十分明确,大部分医学生的就业观也会受到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所以选择基层医院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少,但这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就业整体观念,学生仍旧是以医院就业来明确方向。
2.3 医学生对新医改政策中的就业政策了解分析
至今为止,医改政策的实行已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医改政策的认识都比较明确,尤其是在“医学生对新医改背景下的就业向导认知调查”中显示有60%左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了新医改政策,且明白了新医改政策对当前医药卫生领域人才的要求,20%左右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课程中通过实践指导了解了新医改政策,另外20%左右对新医改政策具有一些浅显的认识,缺乏深度理解,但在就业规划和日常学习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新医改理念。因此可以发现当前新医改政策已经几乎融入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当中,对学生的就业就较大的影响。
3 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医生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职业,但是当前随着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壮大,医学生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下面将对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就业现状、社会就业需求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医学生就业现状。
3.1 医学生就业竞争激烈
从近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等医学院为了培养更多医药专业人才,连年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医学毕业生毕业数量不断增加,医学生毕业就业竞争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新医改政策推出的第二年,医学应届毕业生数量已达119万,2017年我国医学生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116万,在2009年到2021年之间,平均我国每年会有90万左右的医学生毕业。但是在2021年的数据统计中发现,在每年近百万的毕业医学生中,能够成为医生的医学生大概只有3万人左右。而且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法的不断完善,医学生毕业之后必须要取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才能够从事医生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学生的就业难度。
3.2 医学生就业供需矛盾
在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统计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倾向于公立的大中型医院,所以在毕业之前会首先选择公立医院作为就业目标,但是大中型公立医院常年可以得到优质的人才补充,基本上不缺相关人才,一部分医院还出现了人才饱和或超编的情况,无法为大量毕业医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在这一现状背景下许多乡镇医院和基层医院也加强了医疗设备和医疗药品的供给与创新,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受传统的择业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宁可在中大型公立医院中担任普通的护理工作,也不愿进入基层,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医学生对民营医院、基层医院、乡镇医院的认同度不高,虽然基层医院的医药医疗器械都已经得到了保障,且对医学毕业生需求旺盛,但在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下仍旧存在比较严峻的职位供给矛盾问题。
3.3 医药卫生领域政策倾向于基层
自从新医改政策推出以来,我国将医药卫生建设的主要目标集中在了城乡区域,所以基层医药卫生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在2020年的工作总结当中明确指出,必须要加强地市级、县级等不同类别的公立医院发展,建立了高质量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强基层公立医院网络、临床重点科室、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基层智慧医院发展模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而且在新医改背景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鼓励政策,对基层医药卫生领域人才提供了职称、薪资、待遇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并且明确提出在良好的待遇基础下,能够促进城乡基层医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较为医学生就业提供多样化选择,医学生在毕业之后在基层以及城乡地区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4 新医改政策下促进医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对医学生就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城乡地区、基层医院成为医学生就业发展的主要领域,随着医学生就业重心的转移。在医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效率。促进医学生高质量就业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实现:
4.1 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思想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导帮助作用,有利于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意识。当前在医学生作业指导当中也必须要加强思想教育,让医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积极进入到各基层领域当中发挥自身价值[3]。(1)开展职业思想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可定期邀请思想教育专家到校开展教育讲座,针对职业价值、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等几个方面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发挥自身价值并不一定需要在大型的公立医院当中,基层同样也是发挥自身价值的主要领域;(2)加强一对一就业心理辅导。大部分医学生在就业之前都面临着极大的作业压力,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育小组,对即将就业的学生展开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迷茫的就业现状,让医学生获得正确的自我价值实现渠道;(3)加强家校沟通。大部分情况下医学生的择业观与家庭观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学校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网络会议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当前的新医改政策,让家长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支持鼓励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帮助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4.2 实施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培训
为了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应改变以咨询和指导为主的职业教育环节,应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工作思路,在学生入校时就对学生的就业理念、就业方向、职业规划、职业意识等几个方面实施全过程指导。(1)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大一期间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定位,获得医药卫生领域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作风,为之后的就业择业及职业规划打下良好基础;(2)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在大二期间应侧重于就业形势与新医改政策的指导,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医院、社区进行实践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现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加强思想责任意识教育[4]。大三阶段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明白自身担负的重大责任,帮助学生能够树立起“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思想,让学生改变功利性就业意识,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
4.3 加强政策渗透,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
根据当前医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医药卫生行业的各项政策,加强政策渗透以及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基层就业的优势,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在基层发挥自身才能。(1)加强医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以及扶持政策宣传。教师可对新医改政策以及当前推出的各类医药卫生领域人才培养政策进行分析,明确指出医学生在乡镇医院、基层医院就业能够享受到待遇,引导学生能够将择业方向倾向于城乡医院和基层医院;(2)通过实践认识就业差异。在校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到乡镇医院、社区医院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城乡医院医疗水平,并感受到城乡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渴求,感受基层事业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广阔空间[5]。另一方面也需要带领学生到中大型医院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中大型医院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饱和到人才状态,帮助学生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就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树立起良好的择业观念;(3)展示基层就业案例。邀请已经在基层就业的医学生进入学校进行演讲与交流,让已就业的医学生向学生传达在基层就业获得的工作体验和感受,让学生被良好的工作氛围所影响,并愿意了解基层,热爱基层。
4.4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就业选择
新医改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宣传与教育,培养更多中医药优秀人才,扩大中医药事业,而且在医学生就业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医学生具有创业的想法,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创业指导培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经验。(1)开设实践技能型课程。例如在学校的中医药栽培专业或针灸推拿专业中,教师可以联系相关部门开设实践技能课程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对中医药行业产生积极的向往,并制定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创业计划,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能够获得开拓与发展;(2)加强以职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开展课程培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就业方向,开设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和就业创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足够的知识储备,服务于未来的就业创业;(3)构建创业发展基地。与医药企业、中药企业等机构展开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创业学习,比如可以组织中草药栽培专业的学生进行药用植物栽培销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药用植物栽培,并通过医药卫生企业以及中医药企业开拓销售市场,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发展累积经验。
5 结语
在新医改政策的背景下对医药卫生行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方向,同样也影响了医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就业质量,必须要认清医学生作业现状以及新医改政策的相关要求,拓展就业方向与就业渠道,加强医学生就业指导,帮助更多医学生获得科学合理的就业意向与就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