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02薛海英
薛海英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与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丰富的应用场景下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隐患,难免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近来,网络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并备受关注,对于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不及时制止,将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21世纪初,高校大幅度扩招,目前以“00”后为主,这一特殊群体,加之大数据的特性,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加强高职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意识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网络安全研究现状分析
早期的研究中表明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但网络安全手段仍较为缺乏。同时还存在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困难、黑客日趋猖狂、病毒泛滥防不胜防等众多问题。2009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08年中国网民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据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网民愿意使用免费的安全软件,而近八成的网民对于在网上提供个人信息安全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网民上网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运用随处可见,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我国的网络安全生态系统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政策、组织机构、技能等内容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且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国外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等,这些国家的领先优势主要集中在防火墙、漏洞扫描、防杀毒、身份认证等传统的安全产品上。而在注重防内兼顾防外的信息安全上,国内的意识理念早于国外,产品开发早于国外,目前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国外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国内对于网络安全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国外相关理论的综述与移植上。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研究,结合三全育人模式,全员全程全方位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学生自控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00”后为主,具有个性张扬,思想前卫、网络依赖性强等特点。高校利用多种方式宣传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谨防发生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高校及监管部门对网络安全意识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大学生都只浮于表面,脑海中都是模糊的概念,有近乎一半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特别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有的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谩骂,成为攻击别人的武器,网络素养低,把不良情绪扩大化传播,自控能力差。
2.2 网络文化环境良莠不齐、监管困难
高职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培育[1]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高校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素养课程,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较落后,前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起步比较晚。加之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环境参差不齐,日益复杂,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良莠不齐,没有形成重视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大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我国网民规模大[2],网络空间无边无际,网络监管体系不能面面俱到,仍有漏网之鱼,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2.3 黑客日趋猖狂、病毒泛滥防不胜防
当今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信息社会,“00”后大学生在网络的伴随下成长。计算机等其他终端设备的软件及硬件都存在某些缺陷,使得很多“天才少年”的黑客有机会钻空子。网络的攻击手段多样化、制造复杂的病毒、以攻击为乐趣等,对网络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高职学生网络安全素养低,缺乏辨别能力,在黑客攻击、病毒泛滥的入侵下,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漏、数据丢失等威胁。
2.4 法律意识匮乏,网络伦理道德意识欠缺
部分高职学生成绩偏差,社会经验少,各方面不够成熟稳重,很容易过分依赖网络。对于网络真假信息辨别不够,容易听信谣言。同时出于好奇心,有时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无意中作出一些违反道德底线的行为。甚至有的学生触碰了法律红线,法律意识淡薄,网络安全意识也非常的淡薄。
3 “三全育人”理念下提高网络安全素养的对策
3.1 “全员+专业化”育人,增强网络安全素养意识
全员育人。办好教育事业,人人有责,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高职院校要加强全员育人,更有必要成立专业化的网络安全教育团队。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如专题讲座、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调查问卷、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等,全面的丰富高职学生的业余时间,切实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素养。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采用新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及防范意识[4]。
3.2 “大数据+全程”育人,强化网络监管工作
“全程育人”在高校育人教育中,主要是指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所有教育工作中。从入学的第一课开始,到毕业离校走入社会,高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高职生全程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挖掘校园大数据,对外部风险实时监测,对网络舆情严格监管。学生从入校门开始就培养正确的网络安全素养意识,将网络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3],完成全程育人,并结合各大高校学生特色拟定个性化网络安全监管方案。
3.3 “互联网+全方位”育人,建立多位一体的多元化支持体系
“全方位育人”在高校育人教育中,不仅指的是教师要教书育人,而且要管理育人,将两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多个部门有机联动,形成多角度教育阵地,共同完成全方位育人目标。高校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要掌握网络安全素养培育的主动权,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及时举报反击,做好网络舆情管控,传播正能量。高职院校要利用网络优势全方位实时监控,海量数据甄选,掌握学生网络安全动态等。政府、公安网络部门、社会相关部门、学校、家庭等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建立多位一体的多元化体系。
3.4 “互联网+法律”育人,加强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互联网具有共享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点,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都体现出加强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督促高校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5],通过多渠道将法律条文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网络上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触犯法律做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既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也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
4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对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等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面对网络安全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高职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对高职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安全素养,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