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3-01-02车海亮
车海亮
(山西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铝合金的制造工艺日趋成熟,但在性能方面仍存在着提升空间,可以在其中加入稀土元素,从微观角度改善铝合金的性能,对其形成有效的作用机制,使铝合金性能更加的稳定。稀土元素与铝合金具有较强的相融性,能够快速与铝合金形成作用,参与铝合金的组成体系,保障铝合金能够顺利实现生产。
1 稀土对铝合金作用机制分析
稀土元素与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相融性,可以与铝元素电子轨道进行耦合,提高铝合金的稳定性。稀土元素的种类较多,如镧(La)、铒(Er)等,加入Al-Si系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下面将对稀土元素对铝合金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1.1 变质作用
稀土元素具有变质作用,可以优化铝合金的结晶状况,使其内部构成更加的稳定。稀土元素可以对结晶状况进行完善,通过变质作用对结晶形状进行限制,有助于细小结晶的形成。相对地,对粗结晶进行限制,降低其形成数量,进而提高铝合金的稳定性。稀土元素不溶于铝基体且作用于晶界处,这样便可以形成膜状结构,对铝合金形成全面的覆盖,对结晶产生变质作用。具有变质作用的稀土元素主要为La、Er等,需要合理地进行使用,使变质作用发挥效果。
1.2 净化作用
稀土元素具有净化作用,可以降低铝合金中杂质的含量,使其具有更高的纯度,进而保障铝合金的性能。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如下:一方面,可以降低冶炼时铝液中H2、O2、N2等气体的含量,与这些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铝液的物质,使气体能够从体系中消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铝液中形成气泡,避免铝合金成型后产生空隙,提高铝合金的铸造质量。以稀土元素La为例,与H2反应后,可生成LaH2且不溶于铝液,进而将H2与铝液进行分离。另一方面,可以与低熔有害物质进行反应,既可以滤除铝合金中的杂质,又能够提高铝合金的纯度,保障净化作用充分发挥效果。
1.3 强化作用
稀土元素具有强化作用,可以对晶体起到固化作用,提升铝合金的强度。强化效果主要由稀土元素的含量决定,不同含量起到的强化效果是不同的。具体作用效果如下:若稀土元素含量不足0.1%,则稀土元素分布在晶界处,以促进细晶生成的形式实现强化效果。若稀土元素含量不小于0.1%,则会有晶粒生成,使铝合金结构形成错位作用,进而增强铝合金的强度。
2 稀土元素对铝合金性能影响分析
2.1 Ce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在铝合金中稀土元素有助于细化晶粒的形成,对其硬度、强度等性能进行完善。铝合金晶粒结构对强度具有较大影响,通过晶粒的细化作用,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抗变形能力,使其晶体结构更加的稳定。通过细小晶体可以降低晶界滑移现象发生,提高晶界结构的稳定性,使晶体具有良好的性能。Ce可作为晶粒细化剂使用,能够对晶体的形状进行调整,促进细小晶体的形成。Ce与Al具有晶体相似性,两者可以进行反应生成Al2Ce,可以起到增强铝合金强度的作用。在品格常数方面,Al2Ce与Al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Ce对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结晶效果,形成的晶核不会对原有晶体造成影响,并且对合金结构性能进行提升。在晶体结构受力方面,Al2Ce具有在铝合金中具有良好的分布特点,能够形成错落有致的结构,使晶界之间具有较高的抗滑阻力,防止晶界出现滑移现象。通过抗滑作用,可以降低晶粒的生长,使铝合金能够保持细小晶体状态,进而保障铝合金的强度。而且,少量的Ce可以增强Al-Ce的屈服强度,能够形成稳定的键间结构,可以防止Al2Ce解析,提高铝合金的抗拉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效果。
2.2 Er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稀土元素Er对铝合金具有强化作用,能够降低铝合金的晶粒粒径,提高铝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在Al-Si体系中加入Er后,可以形成良好的共格关系,形成化合物Al3Er,有助于α-Al枝晶结构的形成,使铝合金性能得以提高。Er的含量对铝合金枝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当Er的含量在0.6%时,能够有效地促进枝晶的形成,同时,将晶体距离控制在较小范围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晶粒孔径进行限制,使其呈现为细小晶体状态,可以明显提高铝合金的硬度。若铝合金晶体含有树突状结构,可以加入Er来降低晶体的大小,抑制树突状结构的生成,保障细化晶粒能够顺利地形成。Al3Er形成的结构为立方晶系,且具有较高的熔点,有助于铝合金强度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铝合金中Er的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若Er含量超过0.6%,铝合金将会出现不规则结构,对晶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晶体间容易出现断裂,引起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下降,因而需要将Er含量限制在0.6%以内,保证Er具有良好的性能。
2.3 La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稀土元素La具有较低的熔点,可以改善铝合金的凝固状况,使其具有良好的微观组织结构。在Al-Si合金体系加入La后,可以提高合金的可塑性,使其更加易于成型,使铝合金加工过程更加的顺利。在La作用下,可以缩短α-Al枝晶间距,使晶体结构更加的稳定。通过加入La可以促进共晶硅粒子的形成,能够有效地抑制晶体错位现象,使晶体呈现规则的排布,使晶体结构能够得到细化。稀土元素La是促进晶核形成的关键,对晶体的大小进行调节,保障晶体的细化程度。La与Al反应能够形成Al4La,主要发生在合金成型过程中,通过熔点的抑制作用,防止合金成型过程中发生断裂,提高铝合金制造的成功率。在La的用量方面,将其控制在0.2%较为适宜,可以对晶体起到良好的细化作用,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2.4 Y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稀土元素Y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使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结构特性。Y元素与Al元素的结合形式众多,可以形成化合物AlY、AlY3、Al2Y3等。不同的Al-Y结合方式需要的结合能不同,通常情况下,结合能越大,Al-Y化合物的性质也就越稳定。AlY、AlY3、Al2Y3对应的结合能分别为-545ev、-788ev、-640ev,由此可见,AlY3的结合能最大,具有稳定的键间结构。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在铝合金中AlY3最有可能形成,并且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稳定性。因此,以AlY3构成铝合金结构具有稳定的性能,需要对结合能进行控制,促进AlY3的形成,使铝合金的稳定性得以保障。此外,Y会对铝合金晶粒细化程度造成影响,以6201铝合金为例,加入Y元素后,晶粒直径由197μm降低至66μm,晶体减少约2/3,因此,稀土元素Y具有良好的晶体细化效果。Y还会影响铝合金的力学性质,通过拉伸试验可以看出,加入Y的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断口形态,使晶界具有排布更加的紧密,进而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2.5 Yb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稀土元素Yb对铝合金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具体影响内容如下:(1)当Yb含量为0.2%时,可以使晶界具有稳定的状态,避免晶界出现非连续分布的现象。同时,可以增加铝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使其对外界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2)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以2519A铝合金为例,可以将抗拉强度由483.4MPa提升至509.3MPa,抗拉强度提高了5.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铝合金的力学性质。(3)不同含量对抗腐蚀性影响不同。当Yb含量由0.2%增加至0.4%时,抗腐蚀能力反而出现下降现象,说明需要对Yb的含量进行限制,以此来保障铝合金的抗腐蚀性性能。(4)Yb与H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能够减少铝液中H2的含量,防止铝合金中出现气泡,使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密度和硬度。
2.6 Sm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稀土元素Sm对铝合金具有变质作用,能够影响铝合金的组织结构,使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晶体间距。在Al-Si合金体系中,Sm对共晶硅相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使其呈现棒状结构,使晶体结构能够得到细化,进而对晶体大小进行调整,提高铝合金结构的稳定性。Sm元素可对晶体间距进行控制,使间距由51μm下降至15μm,下降幅度为70.6%,使晶体能够紧密地接触,进而保障铝合金的密度。在晶体大小方面,由直径90μm下降至40μm,下降幅度为55.6%,可以将晶体大小缩短至一半以上。由此可见,Sm元素可以作为变质剂进行使用,且对晶体大小、间距等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铝合金发生变质作用,提高晶体调节的效率,保障晶体具有良好的细化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稀土元素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从微观角度对铝合金形成进行完善,保障铝合金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铝合金用途较为广泛,需要以稳定的性能作为基础,使铝合金制造工艺能够得到提升。为此,需要积极投入新型铝合金的研究,使铝合金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