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融合的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双创”实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2023-01-02李春艳戴志锋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李春艳,戴志锋,靳 洪(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高校“双创”实验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相关政策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继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20年3月,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技术进步、整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多个方面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培养和汇聚具有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高校是“双创”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国家布局创新创业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科技人才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双创”的基础是教育,因此,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改革是国家应对全球竞争加剧、服务国家驱动经济高效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向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对高等人才培养要求的重塑。
(二)问题分析
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教育工具,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数智融合的大数据视角下建立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多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2]。例如:大数据基础的智能化人才综合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尚不明确;课程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核心内涵的专业能力与学科架构不完整;实验教育教学体系与大数据智能化要求知识体系不完善;需要构建开放共享的大数据智能化课程组和教学案例库;搭建“双创”大数据平台,在充分收集各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数据挖掘技术和深度分析能力等问题。
(三)发展趋势
从应用层面来看,很多高校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数智融合的分层级能力度量与动态扩展实验教育教学模式,全覆盖教学实践与科研改革工作,构建综合人才培养方案。凭借着强大的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性和数据挖掘技术找出数据背后的隐含信息,将各种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得出的结果和经历的过程可以指导学生哪些是最有效率的,使相关教学能够从批量的供给转向于个性化的指导,提升“双创”的综合能力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多个行业情况以及当前热点经济领域进行研究,通过数据模型构建、各类相关数据和指标输入分析,得到行业发展和热点领域趋势预测,对学生进行“双创”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高校“双创”实验教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关系
通过分析高校“双创”实验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需求,对相关人才培养政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人工智能时代创业环境发展趋势进行整理,构建“双创”模型的特征数据肖像,厘清高校“双创”实验教育教学能力影响的多个因素和相对的驱动关系,对技术平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课程体系、竞赛信息、项目方案、创业资讯、授课计划等多方面进行阶段性构建和调整,具体包括:
(一)构建高校“双创”特征数据模型肖像和大数据技术服务共享平台
基于“双创”各项相关的能力指标,跟踪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综合业务能力等数据,分析个体“双创”能力发展过程和综合结果、个人优势与弱点、构建个体特征数据肖像;高校构建“双创”大数据平台,智优化“双创”培养过程和评价体系,找到复杂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科学合理的预测“双创”的多个新热点并及时采取对应的行动,制订与时俱进的课程培养方案和实验环节,对项目高效管理,实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发现项目潜在的问题介入提供必要的帮助,智能筛选和推荐与项目匹配的创业导师和开放资源,打破“双创”需求与实践项目之间的各种信息和专业壁垒。
(二)依据大数据智能化行业发展要求,构建综合人才培养方案
大数据智能化视角下以创业教育为载体,进行多学科融合、产教融合、实验教学实践、项目撰写教学案例等多项开放式团队组织与教学活动,构建数智融合的多层次能力度量与多态扩展专业和产业体系,结合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学校办学定位水平、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等相关因素,为学生、创业导师、外部创投等多机构提供联合“双创”孵化支持服务,将“双创”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培养协同创新的产学研用多方培养机制体系和实验“双创”教学体系。
(三)打造数智融合的专业技术培养和“双创”能力培养双主线
通过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双创”基地,将企业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等引入课堂,与导师共同规划“双创”学校学习内容、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3],从创业教育、专业设置、企业实习实训等方面,服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高校将“双创”资源及要素进行归集整理和规划,形成一套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持续良性发展的“双创”教育体系和项目孵化体系,深度打造“技术平台+‘双创’培训+多项服务+专业应用”相结合的高校“双创”全生态教育体系。
(四)构建校企联盟混编智能专家教师队伍
在学校大力推动“双创”背景下,通过“多学科交叉协同”“教研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结合区域和产业经济发展,广泛开展大数据人才需求分析,构建相关专业与产业、任职岗位与培训课程、教育课程与大数据资格认证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由此整体规划、协同建设、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组建“企业‘双创’专家库”,企业人才参与高校培养方案建设全过程。
三、基于大数据的“双创”教育提升路径创新
数据化升级改良是“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面对信息新兴产业经济,通过梳理多个影响因素,探索数智融合的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双创”数据挖掘路径,对传统“双创”实验教育教学进行改造升级,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核心,旨在培养多元化的“双创”人才。具体路径创新包括以下几点:
(一)培养方案的构造
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需要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分布特点。构建大数据技术与人才“双创”培养实施路径,课程体系以最新技术发展为驱动力,主要包括大数据收集和获取、数据存储方式和结构、数据分析、数据多种形式展示几个层面,详细构建“双创”课程、“双创”竞赛、实践项目建设、专业团队辅导、“双创”政策资讯、技术后台管理等综合服务框架,最终形成一套培养方案。
(二)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国家关于产教融合发展的系列政策已经明确提出,通过专设产教融合项目以实验教育教学项目建设为基础点,针对大数据“双创”人才影响因素和数据化路径,立足纵向、横向和星型模式耦合与协同等不同视角,以课程建设、课堂变革连成纽带线,推动“双创”项目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构筑基本面,同时通过大数据驱动管理和持续过程优化相互支撑融通,最终构成高校“双创”全生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去,树立新时期高校“双创”培养“点-线-面”建设整体协同的创新理念,激发大学生“双创”热情。
(三)“双创”信息平台建设
以打造“双创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技术重点,对“双创”信息平台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以引导、支持、孵化“双创”为核心,以网站服务为手段,弥补线下常规手段的不足,有效促进创业团体、管理机构以及投资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完善“双创”信息平台功能的过程中,力争最大限度提升“双创”信息平台的综合性、便捷性以及时效性,努力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体系服务,实现多方高效协同,发布最新的“双创”数据和内容,确保各类创业资源优势互补,加强现有资源协同性,将学生的需求热点作为主要目标,为创业对象、投资对象、服务机构、企业、高校提供畅通的路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便利服务。
(四)案例构建
通过对科研、教研、企业项目的精化与提炼,建设生动场景化的多维度复杂大数据智能化教学案例库。组建教学案例库和相关的大数据服务团队,使用爬虫技术以及正则表达式技术,聚焦大数据收集、抽取、关键词库、中文分词算法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多模态大数据理解与挖掘等大数据智能理论、方法和技术。针对各大政府职能网站、“双创”服务网站的创业政策与需求资讯进行多种数据、案例、项目需求监控、采集和分类,然后利用分析与融合计算,对获取的零散复杂信息建立多维度抽取和分类,形成特征关键词并根据情况赋予不同权重,从而建立高效、多元、精准的政策及资讯服务系统和案例库,开展面向社会需求和经济主战场聚焦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攻关和系统研发。
四、发展策略分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在大学生“双创”教育中,对学生的创业倾向、创业理由、创业要求、创业难点、创业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针对性的“双创”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意见、政策咨询、教育创新等提供信息基础。以大数据相关的新科技技术手段、新产业行业、新业态生态和新发展模式为特征,构建以“双创”实验实践为主体、“双创”数据技术平台和实习企业为支撑的多维度和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包括:
(一)大数据视角下,构建多专业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双创”指导的企业高校双向培养组织与教学过程
在大学生创业的各种资源中,高校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非常大,通过“双创”教学体系,学生可以学习与积累“双创”经验,并做出与其相关的各种项目尝试。高校要发挥教学体系、训练体系、联合孵化体系的优势作用,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助力大学生创业取得预期的目标,具体包括:
1.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实践和行业相结合,联合多专业多学科师资力量,强化各级政府、行业联盟、多方企业、社会组织四方联动融合,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同时,聘请企业资深团队兼职高校教师,形成跨学科、多层次、开放式的融合创新范式师资队伍,构建互动协作的教学模式和环境。
2.教学过程与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课程项目、企业基地实习、“双创”竞赛项目拓展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和竞赛为主线、企业和高校教师团队为主导、工程研究为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完成课程项目、企业项目和相关竞赛的整个过程。
(二)建设大数据平台为高校“双创”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双创”复杂过程中的专业技能课程、创业项目计划、路演多方融资、项目经验交流等综合资源和过程融合,需要在高校内多个部门和学院甚至是不同高校间的创业项目团队间进行综合资源共享、多个项目抱团发展,打造共享的协同创新大数据技术平台,真正实现各类“双创”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大数据技术平台通过对数据资源的筛选、挖掘、整合、分析,提供多维度创业信息。一方面以较低的成本为高校打造了线上孵化平台,同时仿真实际项目,打破了高校“双创”服务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方便快捷的积累“双创”经验,训练“双创”思维[4];另一方面,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学生创业过程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直观地了解学生们的创业问题、重点、难点,充分和校外资源对接起来,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各种痛点,帮助管理者更好的改良教育,为“双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建设有效支撑大数据智能化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组及教学案例库
在学校大力推动“双创”背景下,多专业整体规划、高校企业协同建设,不断改革和创新相关实验课程形式,更好地将“双创”课程打造成学校的特色精品课,推动创新创业链、全产业链、专业人才链、教育教学链衔接,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战略目标做出实际贡献。同时作为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填补我省高校在此方面的空白,企业和社会的多种资源来共同支撑“双创”课程群及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为全省高校体系提供详尽的建设案例,形成大数据支撑下的校园“双创”服务生态圈,更好服务高校“双创”事业发展[6]。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中,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推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形式和工具,建立数智融合的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5]。高校“双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共同营造良好的“双创”技术、文化、资源、信息氛围,激发学生的“双创”热情,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和意识,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高技术需求,塑造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复杂工程问题求解能力和技术驱动能力,进行专业建设与探索、教学教改研究、课程教学实践、学生创新指导、科研项目提炼教学案例、产业与兄弟高校调研等一系列工作和举措[7],使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发生革命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