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震教授从“肝体阴用阳”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经验拾萃※

2023-01-02郝建梅

河北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疏肝免疫性肝病

张 静 郝建梅 王 璐 张 咪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2.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陕西 西安 710000)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PSC)及同时兼有2项的重叠综合征[1]。伴随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升高而出现不同程度肝损伤的疾病也被包含在内[2]。其主要发病机制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相关。目前尚无根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以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治疗为主,对于反应欠佳的患者,某些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仍不确定,预后较差,目前未列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适应证[3]。本病在中医学中无专有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病机证候分类多属于“胁痛”“积聚”“鼓胀”“黄疸”“皮肤瘙痒”等范畴。中医药治疗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已证明中药具有多靶位的特点,对西药有协同治疗作用,同时能减轻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和延缓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进展[4]。

杨震教授系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医6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在诊治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颇有心得,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归纳“治肝十法”,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辨治体系。我们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从“肝体阴用阳”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肝体阴用阳”的理论渊源

肝体阴用阳最早见于《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曰:“故肝风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主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 “体” 和“用”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属性。体,指形体、实体;用,指功能、作用。肝脏的本体属阴,肝脏的功能属阳[5]。体阴表现在2个方面,首先是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灵枢·五邪》提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脏居于腹腔,属于人体下部,在其阴阳属性划分当属于阴。其次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表现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故属阴。用阳体现在肝主疏泄,《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记载“司疏泄者,肝也”。肝主升、主动,对于气的升降出入具有调节作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故属阳。肝的疏泄功能,可调达全身之气,调节气血周流,以维持阴阳平衡。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同时肝脏内寓水火,一定的血量既防止肝脏疏泄太过,使之藏泻有度,又为肝脏生理功能正常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故《温病条辨·卷六》曰:“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6]

2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病机

“滋阴学派”创始人朱震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认为人体阳气难成而易亏[7]。《格致余论·相火论》曰:“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医贯》言:“人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况节欲者少,纵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愈消。”杨教授秉承丹溪“相火理论”理论,主张人体常阳易亢、阴易亏。相火寄于肝肾,妄动则损伤肝肾之阴[8]。

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先天肝体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疾病日久肝阴受损,而形成肝阴不足之证。但起病多以烦躁易怒之肝气郁结为始,病机演变兼夹形成气滞、血瘀、湿热等病理因素使肝阳失常,出现胁下不适、周身困乏、口干、口苦、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本病多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外台秘要》载“女属阴,得气多郁”。女子以肝为先天,生性善妒怒,多发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内郁化火,所谓“五志过极皆可化火”,灼烧阴液,损伤肝阴,以正虚为本,气血瘀滞为标[9]。《灵枢·天年》载“五十岁,肝气始衰”。此阶段的女性天癸竭,冲任失调,加之生活工作压力,劳心劳力,耗伤气血,气血失和,进一步加重肝阴亏损。本病共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是肝阴不足,肝阳失常。

3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特色

杨教授基于“肝体阴用阳”的基本原则,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疗应以“顾护肝体,复肝用”为核心治则。顾护肝体即养肝柔肝,益气养阴,使气火不致向伤阴方面转化。复肝用即用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清热利湿等法以疏肝、利肝。临证遣方用药灵活,随证治之。

3.1 益气养阴,贯穿始终 临床诸多医家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病因为情志不畅、饮食劳倦、痰浊食滞等。治疗上多以疏肝理气、祛瘀通络、清利湿热等辨证论治为法,少有重视肝阴不足之本源[10]。自身免疫性肝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日久化火,必然伤及肝阴,耗伤津液。临证上多见皮肤晦黯、口干、舌质红,少苔等气阴不足之症。杨教授自拟经验方参灵颐肝汤,方中灵芝甘平,入心、肺、肝、肾经,补养气血,合麦冬清热养阴,二药相配,益气养阴之功益著,共为君药。以百合养阴清心,生地黄甘寒养阴,党参补脾肺气,五味子益气宁心,五药相伍既可养阴清热,补益心肺,以防木火刑金,心阴受损,共为臣药。佐以茜草、紫草、败酱草、板蓝根入肝经血分,凉血清热,解毒通络,更佐以佛手疏肝理气。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凉血清热、柔肝通络之功。加减:若皮肤瘙痒明显,可加经验方四皮饮(白鲜皮、地骨皮、牡丹皮、桑白皮)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如脾虚胸腹痞胀、便溏、纳差等症显著,可加自拟方金砂散(鸡内金、砂仁、薏苡仁、茯苓、白豆蔻)以健脾行气和胃。

3.2 理气疏肝,以助肝用 杨教授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以肝气郁结为始。肝为刚脏,其生理特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郁是肝病发展的起始病因,继则郁而化火,气火内郁,主要以“内郁”为主,且有火郁迫阴之兆。临床上多见偶有胁下隐痛,情绪急躁,口干口苦,尿黄,便秘,夜眠差,不易入睡。舌质黯红,边尖部较红,苔薄白略黄,舌下络脉稍增粗,脉弦稍数。杨教授基于“肝体阴用阳”的原则,主张此证在疏肝、清肝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养肝、顾护肝体之法。《诸病源候论》曰:“肝脏病者,愁忧不乐,悲思嗔怒,头旋眼痛,呵气出而愈。”杨教授临证上常用香橼、佛手、陈皮、枳壳、枳实以疏肝理气,恢复肝用。尤善运用郁金-青皮药对。郁金苦寒,入气分,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善疏肝解郁,入血分以活血散瘀。青皮味苦,性温,入肝、胆、胃三经,长于行肝胆之气,引主药直达厥阴肝经。两药配伍,调畅气血,可奏疏肝解郁功效。

3.3 疏肝行气,化瘀通络 气为血之帅,气能推动血液运行。正如《格致余论》所言:“血为气之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肝之疏泄功能失调,使血液运行不畅,停蓄成瘀血。证见:胁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面色晦黯,红丝缕缕,肝掌(+),手足心热。舌质紫黯,舌下络脉迂曲,脉沉细。杨教授认为此证病机特点为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通络,达到肝舒条达、气机通畅、血行不怠的治疗目的。予经验方疏肝化瘀汤,该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疏肝解郁;鸡内金、鳖甲健脾消食,养阴软坚;丹参、香橼、青皮、郁金、茜草增其行气化滞、活血祛瘀之功。

3.4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肝郁乘脾,脾虚湿盛,郁久化热出现湿热中阻。湿热熏蒸肝胆,胆腑郁热,故见口干、口苦、口黏、小便黄等症。湿热熏蒸肌肤,则发皮肤瘙痒。杨教授认为此时湿热缠绵,如油入面,胶结难分,治疗上不宜用苦寒泻火法,宜采用清热而不助湿、利湿而不伤阴的治则,治以清热利湿化瘀,予经验方桃红化浊汤[11],方中藿香、佩兰、香薷芳香化湿和中;茵陈、白茅根、板蓝根清热凉血、利湿退黄;青皮、郁金理气疏肝;薏苡仁、茯苓利湿健脾;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兼做引经清血分湿热。诸药相伍,达到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的作用。

3.5 滋阴补肾,柔肝通络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曰:“肝郁证的全过程,其始在气,继则及血。”若疾病发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阶段,肝脾血瘀,阻滞脉络。临证见肝脾大、面色苍黄、全身皮肤紫斑等。治以攻补兼施之法,选方以《温病条辨》中三才汤,以天、地、人三才立方,甘凉之法、益气养阴为基础,合用经验方疏络化纤汤,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补气生血,扶助正气。臣以制鳖甲、桑椹助君药软坚散结,补益肝肾;佐以桃仁活血化瘀,鸡内金健运脾胃,化坚消石;海螵蛸收湿敛疮,佐制活血之药太过而伤脾胃。茜草善走血分,活血行血,为使药。诸药共奏益气养阴、柔肝补肾、活血化瘀之功。尤善运用龟版-鳖甲药对,龟版长于滋阴,鳖甲长于退热,为阴虚发热之要药。二药合用,滋补肝肾,降火除蒸之力倍增,更有滋阴潜阳之效。两药皆为血肉有情之品,药性咸、甘,入肝、肾二经,适用于肝病后期,肝肾阴虚之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内热之象,亦适用于肝硬化或者出现肝硬化腹水阶段[12],阴伤太甚,肝、脾、肾三脏俱损,水饮内停者,以养阴平肝,软坚利水。加减:若气血亏虚较重,兼见心烦不寐、口干、周身困乏无力者,可用圣愈汤加减。

4 验案举隅

例1 王某,女,35岁。2021-03-18初诊。主诉:皮肤瘙痒,反复肝功能异常1年。患者平素体质差,情绪易急躁,1年前因皮肤瘙痒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6 U/L,经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6个月后,瘙痒缓解。10 d前复查肝功能改善不明显,遂来我科就诊。刻诊:右胁憋胀感,口干,双目干涩。舌质红边赤,苔薄白,舌下络脉迂曲,脉沉弦。形体偏瘦。月经史:经期3~5 d,量少,色淡。查肝功能:ALT 342 U/L,AST 164 U/L,白蛋白(Alb)38 g/L,球蛋白(GLO)54.1 g/L。肝抗原谱系列: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肝胰抗原(LP)(+)。上腹部彩超:肝囊肿(17 mm×15 mm)。无创肝纤维化检查:脂肪含量(CAP)170 dB/m,肝脏硬度值(E)14.1 kPa,排除病毒性肝炎。中医诊断:积聚(气阴不足)。西医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囊肿。西医予以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中医予益气养阴为法,方予参灵颐肝汤化裁,药物组成:党参、麦冬、醋五味子、生地黄、紫草、茜草、板蓝根、白芍、当归各15 g,蜜百合20 g,佛手、枸杞子各10 g。5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日1剂。

2021-03-23二诊,患者服药后胁下憋胀感、口干减轻。继服5剂,复查肝功能:ALT 53 U/L,AST 25 U/L,Alb 45 g/L,GLO 47 g/L。病情好转,继续门诊治疗,效不更方,随诊加减用药3个月。

2021-06-20三诊,诸症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病情稳定。

按:患者为青年女性,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平素情绪不畅,郁而不达,肝失疏泄,兼平时生活压力易伤其气,气郁化火,损伤肝阴。故有口干、舌质红边赤等气阴不足之本虚之症,兼见右胁憋胀感之标实之症。先天肝阴不足,但起病多以情绪急躁之肝气郁结为始,且不自知,郁而化热,更伤其阴,阴伤则热显,变生他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即肝阴不足为本,肝郁气滞为标。治宜益气养阴,理气疏肝。方选参灵颐肝汤加减,既益气养阴柔肝养肝体,又清肝利胆理气助肝用。紧扣病机,守法守方,终获良效。

例2 高某,女,71岁。2021-07-06初诊。主诉:胁下积块伴右胁疼痛6年余,加重15 d。现病史:患者6年前体检时发现胁下积块,未予以重视。2015年6月因上腹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异常,B超示:肝硬化。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保肝治疗及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期间复查肝功能好转,自行停药。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胁痛加重,经门诊收住入院。入院证见:右胁刺痛,口干、口苦,背部及颜面部自觉瘙痒,双下肢水肿,无乏力,纳寐可,二便调。双侧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蜘蛛痣、肝掌。肝区叩击痛(+)。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2×109/L。腹部彩超考虑肝硬化,胆囊继发性改变,脾大(38 mm×135 mm)。无创肝纤维化检查:CAP 166 dB/m,E 13.6 kPa。西医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诊断:积聚(气滞血瘀型)。西医治疗以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及保肝等对症治疗。中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予疏肝化瘀汤化裁,药物组成:醋北柴胡10 g,炒白芍、枳实、丹参、香橼、郁金、鸡内金、鳖甲各15 g,甘草6 g。4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日1剂。

2021-07-10二诊,患者右胁疼痛明显改善,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舌质紫黯,苔白厚腻,舌下络脉迂曲,脉沉弦细。守前法继进。

2021-07-17三诊,患者午后双下肢水肿、身痒不明显。嘱其按时服药,清淡饮食,畅情志,适当休息。病情稳定出院,继续门诊治疗。2个月后随访患者右胁疼痛、巩膜黄染、双下肢水肿症状消失,病情好转。

按:患者为老年女性,起病隐匿。先天禀赋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平素情绪不畅,郁而不达,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不行血,日久气滞血瘀,故发为积聚。患者系久病气滞血瘀,停于胁下,则出现右胁刺痛,舌质紫黯,舌下络脉迂曲等瘀血阻络之象;气血运行失常,津不上承,则见口干。杨教授认为此例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当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方选疏肝化瘀汤加味。紧扣肝阴不足、肝用失常的病机,守法守法,养肝体,复肝用,故诸症皆愈。

5 结语

自身免疫性肝病属于肝体不足、肝用失常而导致的以胁痛、乏力、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13]。故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治疗时应顾及肝阴不足之根本,益气养阴贯彻始终以化生肝阴,达到既病防变,并针对不同阶段的临床证型,配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滋阴补肾之法以助肝用。如是肝得血而气柔,气柔则疏泄遂其用。《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郭翠萍等[14]将中医治未病分成3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注重养生,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及时治疗,防止其向严重趋势转变,三是预后调护,避免复发,使机体状态恢复至最佳水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治法强调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情志不遂、饮食所伤相关。因此,在发病前采取有效措施能起到预防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行与神俱”。情志内伤,全身气机运行不畅,郁久化热,火郁迫阴,继则肝用失常。因此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预防和调护应重视情绪疏导,保持心情愉悦,加强患者治疗的信心[15]。同时应在平时注意起居习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疏肝免疫性肝病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