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前镇痛理念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01-02夏玉雪乔远静李丹丹

护理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阿片类艾灸妇科

夏玉雪,乔远静,李丹丹,王 旭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东 250355

疼痛被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定义为“一种与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有效控制和管理疼痛是术后病人关心的首要问题。据报道,10%~50%的病人术后经历着持续疼痛[2]。术后疼痛会导致病人舒适度降低,术后恢复质量下降以及住院时间延长[3]。目前,临床上对于术后疼痛的处理主要是应用阿片类药物进行疼痛控制,但阿片类药物服用过多可造成许多副作用,如疲劳、恶心、便秘、睡眠障碍和呼吸抑制等[4]。据调查,2019 年美国因阿片类药物滥用和过量使用造成的死亡人数比2005 年增加了4 倍多[5]。如何对术后疼痛病人进行管理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近年来,超前镇痛这一理念被提出,对预防或减轻术后病人疼痛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减少急性术后疼痛,并尽量减轻慢性疼痛的发展[6]。现总结超前镇痛理念在改善病人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完善病人手术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1 超前镇痛的定义

超前镇痛是一种新型镇痛理念,1913 年由美国外科医生Crile 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提出[7],之后Woolf[8]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超前镇痛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早期通过改变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对有害性刺激的处理降低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的一种镇痛方法,其通过对痛觉传导的各个过程进行干预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6,9]。换言之,超前镇痛即是在病人尚未发生疼痛之前,提前给予病人镇痛药物以减轻或防止疼痛发生[10]。

2 超前镇痛在改善病人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2.1 国外超前镇痛的应用现状 国外学者已将超前镇痛理念应用于骨科、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眼科、儿童牙科等领域,且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尤其是在骨科、妇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2.1.1 超前镇痛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术后疼痛是妇科病人术后面临的问题,在妇科手术病人中的发生率高达26%[11]。超前镇痛在改善妇科病人术后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相关副作用等方面呈现出显著优势。Kwok 等[12]评估了术前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伤口疼痛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麻醉诱导前接受氯胺酮治疗的病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静脉注射氯胺酮的病人,其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也有所减少。Long 等[13]评价超前镇痛对阴式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先发镇痛效果,其术前给予病人0.5%丁哌卡因超前镇痛,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超前镇痛组术后3 h 疼痛评分明显减低,且术后24 h 内麻醉用量减少了30%。由此可见,超前镇痛理念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还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

2.1.2 超前镇痛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骨科手术后,病人往往经历中重度疼痛,活动能力降低,住院时间延长[14],骨科手术术前给予病人一定的镇痛措施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Kim 等[15]术中通过硬膜外注射普鲁卡因对接受下肢重大骨科手术的43 例患儿进行超前镇痛,研究结果发现,术后6 h 患儿疼痛程度减轻,患儿手术成功率提高。Jianda 等[16]研究发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1 h 口服塞来昔布200 mg 超前镇痛,可改善病人术后疼痛,减少炎症反应,加速功能恢复。表明超前镇痛除具有缓解术后疼痛作用外,还可减轻病人炎症反应,加速功能恢复。

2.1.3 超前镇痛在普外科领域的应用 手术常为普外科疾病根治的主要手段,但术后疼痛较常见。Apfelbaum 等[17]调查了250 例近期接受过外科手术的美国成年人发现,约有80%的外科手术病人在术后经历了疼痛。Sandhu 等[18]基于超前镇痛理念对120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进行疼痛超前干预,于术前1 h 给予病人依托考昔,结果表明,服用依托考昔具有预防性镇痛作用。Zhang 等[19]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表明,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 具有优先镇痛作用,病人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病人及术后15 min 注射氟比洛芬酯的病人。可见,基于超前镇痛理念对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干预,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2.2 我国超前镇痛的应用现状 我国超前镇痛理念已在骨科、妇科、肛肠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等领域应用,且镇痛效果良好。

2.2.1 超前镇痛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目前,我国超前镇痛理念在骨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并在预防或减轻病人术后疼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刘桂兰[20]探讨超前镇痛对骨科手术病人疼痛的影响,试验组于术前晚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术前不使用超前镇痛),研究结果显示,在骨科手术前给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能够减轻病人术后疼痛反应,降低其痛觉敏感性,且病人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心理情绪、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徐安璟等[2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超前镇痛在改善病人社会、生理、心理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2.2 超前镇痛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妇科手术术后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疼痛的情况普遍存在,2%~13%的病人慢性疼痛会迁延至术后2 年[22]。史新华等[23]基于超前镇痛理念于麻醉前10 min 对90 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与术后给予右美托咪定相比,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可增强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陈亚琳等[24]对40 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静脉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对照组予以术后镇痛,结果显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应用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优于术后镇痛,且安全性较高。提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实施超前镇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术后不同时刻的疼痛程度。

2.2.3 超前镇痛在肛肠科领域的应用 肛肠疾病病人术后创面较大,加之排便、换药等外界因素反复刺激,病人术后疼痛剧烈,超前镇痛可缓解疼痛对病人造成的影响。柳毅等[25]对行肛周手术治疗的40 例病人进行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结果表明,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肛周手术病人中应用具有麻醉起效快、术后镇痛效果好等优点。付梦丽[26]研究发现,对肛肠疾病病人术前30 min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5 mL 混合液超前镇痛效果显著,病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使用生理盐水病人,且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见,超前镇痛理念在肛肠疾病病人中安全可行且效果显著。

3 超前镇痛理念在中医护理技术中的践行

超前镇痛理念不仅在西医领域被广泛应用,在中医护理技术层面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如针刺疗法、耳穴埋豆法、艾灸法、穴位贴敷等。但如何将中医护理技术与超前镇痛理念结合起来有效管理病人术后疼痛仍是中医护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3.1 针刺疗法超前镇痛 针刺为中医传统护理技术之一,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针刺具有镇静、镇痛作用,且能有效避免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27-28]。已有研究表明,术前给予病人针刺治疗,镇痛效果优于术后治疗。何絮然等[29]对行清宫术的27 例病人行术前20 min 针刺八髎穴干预,结果发现,术前针刺八髎穴病人疼痛评分和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术前不予任何镇痛处理的病人,该干预可有效降低病人术中和术后疼痛程度。宋扬扬等[30]研究发现,术前30 min 给予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病人电针八髎穴干预,可明显减轻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促进病人排尿。说明针刺疗法超前镇痛可以有效抑制疼痛、促进病人术后康复等。

3.2 耳穴埋豆法超前镇痛 耳穴埋豆具有起效时间短、操作简便、易学、病人易接受的优点,对于减轻术后病人疼痛有明显的临床效果[31]。郑晓静等[32]对100 例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病人采取耳穴埋豆、冷敷、中药外敷的中医适宜技术,对病人进行超前镇痛和疼痛护理相关教育,结果表明,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可显著减轻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病人疼痛程度,效果显著且经济适用。此外,耳穴埋豆的中医护理技术还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肢体康复效果,减轻病人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3]。可见,耳穴埋豆对病人疼痛的超前干预疗效较佳,且操作简便。

3.3 艾灸法超前镇痛 艾灸疗法操作简便、治疗成本低、镇痛效果显著。屈玉华[34]运用“按摩、点穴、艾灸”三位一体的中医护理技术对60 例重度混合痔手术病人进行疼痛超前干预,与未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病人相比,其疼痛评分较低。中医护理技术超前干预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术后疼痛,也可以将预期出现疼痛的时间推后,起到预防疼痛的作用。薛莲等[35]评估不同时间(术前1 d、术后6 h)灸条对腹腔镜全身麻醉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作用,结果表明,术前艾灸能更有效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术前艾灸病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艾灸病人。说明术前艾灸可以产生超前镇痛效果。

3.4 穴位贴敷超前镇痛 穴位贴敷操作简单,已在消化科、骨科、肿瘤科等多学科疾病中发挥止痛等作用,且可弥补镇痛药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36-37]。支梦伟等[38]对35 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进行干预,术前3 d 穴位贴敷,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内关、下巨虚,结果表明,术前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病人心率变异度及自主神经功能,其疗效优于术后穴位贴敷病人。金央等[39]研究表明,术前30 min 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病人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取穴合谷、内关、神阙、关元穴,可有效减轻病人术中、术后疼痛,且能缓解病人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腰膝酸软、出冷汗等手术伴随的不适症状。说明穴位贴敷超前镇痛在病人术后疼痛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术前或疼痛未发生前给予病人针刺、耳穴埋豆、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是超前镇痛理念在中医护理技术中的践行,可显著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术后镇痛。

4 小结

疼痛是术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会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机体康复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疼痛管理已成为围术期病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害刺激未到达机体前给予超前镇痛治疗,可有效阻滞疼痛产生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从而有效减轻机体术后疼痛程度,使镇痛效果达到最大化。超前镇痛理念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对于减轻及预防病人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炎症反应及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对如何选择超前镇痛药物、药物最佳剂量、给药时间尚无统一标准,且中医护理技术与超前镇痛理念没有达到高度契合,今后,临床医务人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医护理技术与超前镇痛理念的结合方案,完善病人术后疼痛管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阿片类艾灸妇科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