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构建

2023-01-02高静静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思政体系

高静静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引言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1]。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振兴高职教育,必须把好教育质量大关。而在当前单招、扩招的形势下,把好出口关也是高职院校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建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筑牢教书育人主渠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从人才培养标准、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监管评价等方面着手,在高职教学各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和鞭策,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借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更具针对性。强化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工作,对于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科学、有效、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高职院校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把它作为重要业务工作来抓,不断强化教学评价结果运用。一些高职院校加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并以此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高职院校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尚存在标准缺失、实践案例缺乏等问题。有的院校在评价中只关注教师、学生和督导,忽略了教师素质、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发展等方面内容;有的院校对开展学生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评价对整个评价体系的影响较小;有的院校只重视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还有的院校教学内容重硬件轻软件,学生的诚信、敬业、责任等重要品质培养与课程结合得较为生硬。

基于对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现状的分析,高职院校亟须理清课程思政与专业、行业、产业之间的关系,从人才培养角度,构建课程思政与质量评价体系融合框架,细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做好教学上的提质培优,进而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内涵

2021 年全国“两会”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原有的以知识、技能、素养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列入评价考核指标,全面融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构建公正、客观、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教材选定、课堂教学中添加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不断增强学校的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为建设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做出贡献。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为宗旨,引导高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进而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只有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德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效结合,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才能真正实现行大道、启大智,从而培养更多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三、融入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构建

(一)完善校内多主体协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应拓宽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范围,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共识性展开全方位、精准评价。协调不同主体的关注重点,形成个体突破、系统发力、协同推进的评价制度,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1.完善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职业院校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思考的根本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因专业设置欠缺规划性等问题,导致专业评价指标单一化。因此,制定有统筹规划、有前期调研、有宏观政策引导、有完善评价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刻不容缓。

制定专业课程评价标准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时代同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明德引领教学。明确的专业课程评价标准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只有坚持建设专业化技能化专业课程标准,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2.完善教师评价标准。素质提升是教师发展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3]。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行为起到长期、持续的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制定和完善教师入职、评聘、考核标准,是高职院校加强教师评价工作的当务之急。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健全基于“大思政”观的教师发展标准,突出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为高职院校奠定最坚实的人才基础。

3.完善学生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引导学生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劳动评价为例,多数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企业秉承劳动为先、保证产品质量,在校期间,高职院校应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加入劳动评价,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工作做好铺垫。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劳动习惯,学会勤俭节约,可以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三观”基础。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标准,主要着眼于科学管理观念、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劳动教育评价、学业标准和招生制度改革七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需依据学校特点,完善科学性、职业性、专业性、技能性俱全的学生评价新标准。

(二)构建适应“大思政”格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构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融合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4]。以“大思政”格局引领学生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四个相统一”,首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5]。

2.确立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手段、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标准。在“大思政”格局下,教师应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育人先育自身。高职院校要不断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难点等方面加强指导。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组建热爱教学工作、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应以提高思政课质量和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在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发挥课堂铸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发挥每一门课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