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路径

2023-01-02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村落文化遗产传统

颜 青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一、问题的提出

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乡村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城乡差距是我国的三大差距之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统村落就是乡村的“金山银山”,要充分保护好这座“金山银山”,充分开发好这座“金山银山”,充分传播好这座“金山银山”,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要高度认识传统村落蕴藏的巨大价值,自觉进行保护,维持乡村风貌,打通传统村落兴旺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有:乡村治理体系较为落后,乡村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乡村相对贫困落后[1]。传播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手段为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播内容为阐释中国特色,传播目标为树立中国形象,是习近平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观的核心要件[2]。要通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讲好美丽乡村的故事,扩大传统村落的影响力,打造传统村落品牌,带动产业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网站和新媒体不断涌现,传播的渠道和路径越来越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吃透中国文化精髓,需要结合中国现实情况,以流量思维推动传播,不断提升传播效果。构建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拼接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信息,勾勒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引入多元化主体保护策略,实现保护历史与现代城市功能的积层叠加,是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化策略的有益启示[3]。要按照“来源于生活、融入到生活”的保护理念,整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故事题材,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快速传播。要通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生动传播,增强乡村人民的骨气与底气,让城市更好地认识乡村和了解乡村,让全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要以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作为载体,深入了解乡村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地弘扬乡村优秀文化、凝聚乡村潜在力量、展现乡村无穷魅力。

本文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出发,全面解读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深入剖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媒介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新时代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路径,既丰富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又拓展了新时代媒介传播的内涵与外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冲击,外来文化与新兴网络文化的冲击,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冲击[4]。按照媒体的性质,传播媒介可以分为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两大类。此外,口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渠道。要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动新时代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要充分认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大力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不断丰富和创新传播路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之路。

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

长期以来,乡村落后的关键是贫穷,但乡村往往拥有绿水青山,有些还拥有传统村落等,这些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早在2014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振兴促进法,传统村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重塑乡村文化生存环境,增强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培养和提升农民文化认同感,是乡村文化自信构建的有效策略[5]。通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开发与传播,可以促进乡村文化自信,可以大大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一)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物质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广大乡村,很多民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乡村的宝贵财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相对静态的,可以活化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动态的,可以活态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展现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1.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乡村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做好保护与传承。在广大乡村,除了传统村落这一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其他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战争遗址、红色景点、名人故居等,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祖传绝活、民间杂技、特色工艺等。同时,不是所有的传统村落都是文化遗产,成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要具有传承与保护的价值。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如乡风乡俗、民族风情、红色印记、古镇、遗迹、寺庙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乡村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乡村发展和兴旺的根基。

2.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乡村宝贵的文化资源

无论是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还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蕴含着潜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都是乡村宝贵的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要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推动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价值,融入现代生活,弘扬乡村文明,促进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立足新时代的实践创造,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是文化创新的关键;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支撑;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创新的动力[6]。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讲好乡村故事的题材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为讲好乡村故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题材,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可以为讲好乡村故事提供活灵活现的题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发掘及可持续设计的价值体现在: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普查与创新发展,展现乡村文化魅力与示范引领作用;梳理并构建传统村落的文化符号系统,为传统村落活化应用创造资源条件;活化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资源,塑造地域乡村文化品牌[7]。要不断促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塑造乡村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不断扩大乡村故事的传播影响。通过讲好乡村故事,发掘文化内涵,让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得到保护,更好地得到开发,更好地得到发展。

(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我国乡村的文化瑰宝,是讲好乡村故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传播是很好的突破口。要大力培养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人才,创新思路,激发活力,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当中。

1.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乡村优秀文化的弘扬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展现乡村文化的机会,是城市了解乡村的窗口。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就会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裕,那么传统村落也是广大农民实现精神寄托和文化消费的好地方。要紧紧依托当地农民,充分认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自觉保护传统村落,自觉宣传传统村落,争做乡村优秀文化的弘扬者。要紧紧依托当地政府,做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规划与建设,打造文化符号,增强叙事手法,辅助产业植入,体现参观价值,吸引周边村民和附近市民前来,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促进乡村优秀文化的弘扬。

2.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目前,尽管国家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仍然相对贫困落后,乡村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乡村资源承载能力有限,乡村治理体系亟待提升,乡村经济发展亟待提速,乡村社会发展亟待提质。要努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信息一体化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速乡村振兴的进程。传统村落一旦成为文化遗产,为了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就会完善道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不断扩大传统村落的传播半径与传播范围。要做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努力发挥最大的效用,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更好传播。

3.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乡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仅指农业本身,还包括农村、农民、农村政治、农村经济、农村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社会、农村环境、农村法治、农村治理等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加上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有限,光靠传统农业难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必须开拓思路,大力发展农业之外的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旅游业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加快乡村共同富裕的步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及结合旅游业合作共赢发展的机制有:坚持传统村落文化旅游本质,处理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结合地方特色,设计传统村落景区与旅游纪念商品;政府带头将传统村落聚集并集中发展,打造传统村落旅游景区群;建立成熟的传统村落旅游景区监督机制,推动传统村落旅游的健康发展[8]。通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引进新的传播技术,发展以传统村落为纽带的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近就业,既能取得农业之外的收入,还可以方便照顾家庭。

三、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媒介传播存在的困境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巨大,但媒介传播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媒介传播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要努力构建长效机制,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伟大事业当中,实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

(一)传播手段较为单一,传播路径有限

人们对传统村落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知层次也还不够,传播手段还比较单一。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重点主要在城市,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倾斜,城市与乡村进入并重发展的阶段,传统村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广泛传播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村落的价值还没能有效挖掘,传统村落的传播往往局限在当地传播或者口头传播,传播路径有限,传播范围也有限。要不断拓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运用多种传播手段,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要评估各种传播方式的效果,有针对性进行传播,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媒介传播的提档升级。

(二)线上传播不足,新媒体传播较为滞后

传统村落的特色彰显不足,内涵挖掘不够,在线上传播时难以吸引眼球。一方面,乡村缺乏新媒体传播人才,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很多年轻人在外务工,留守的主要是妇女、老人与儿童,对智能手机等操作不够熟练,极大地制约了新媒体的传播。另一方面,由于资金、路途等多方面的客观情况,外面优秀的新媒体传播人才很难走进传统村落,而且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够了解,很难挖掘传统村落的故事与内涵,做出来的新媒体内容就很难打动观众。还需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线上传播力度,介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开发理念与发展道路,彰显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亮点,加快传播速度,提高流量,增加粉丝,形成有效的黏性。

(三)主动传播意识较弱,传播半径有限

传统村落的传播缺乏有效组织,往往局限在当地,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传播影响有限。一方面,当地大多数农民因为认知层次不高,在周边的亲戚朋友问起当地传统村落时往往会热情介绍,但当没被问起的时候往往就不会主动介绍。另一方面,当地很多农民没有出过远门,生活和工作半径有限,带来的情况就是传播半径与传播范围有限,传播受众有限。需要不断灌输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珍惜和爱护传统村落,自觉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使者,主动进行传播,不断扩大传播半径。要研究制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保驾护航。

(四)传播主体较为分散,传播媒介缺乏整合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主体较为分散,主要还是民众的分散传播,影响力较为有限,即使有政府牵头组织的传播,要么是文化传播中的一部分内容,要么动静较小,持续性不强。同时,传播媒介方面缺乏有效整合,有些是传统村落现场的展示牌,有些是民众的口头传播,有些是政府组织的新闻报道,由于视角不一样,宣传口径不一,宣传的内容五花八门。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乡村社团组织,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维持乡村风貌与乡村风俗,有效整合各种传播媒介,形成相对集中相对连续的持续传播,不断注入新鲜活力,不断扩大影响力,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五)传播形式较为陈旧,传播内容较为普通

目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较为陈旧,大多还局限于口头传播、新闻宣传等,即使有一些新媒体传播,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大多也是零星的传播,缺乏持续的有价值的内容输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一方面要取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系统的策划,包括传播形式策划和传播内容策划。就传播形式而言,要线下传播与线上传播相结合,多采用热门的多媒体传播手段增加热点,组合进行宣传推广;就传播内容而言,要不断挖掘传统村落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持续的与乡村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内容输出,形成实实在在的文化价值。线下传播时注重特色性,线上传播时注重趣味性,不断提升用户关注度和兴趣度。

(六)传播受众参与度较低,传播渠道存在不畅

目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受众参与度较低,主要是新媒体传播潜力还有待发掘;传播渠道存在不畅,主要是很难到达真正感兴趣的受众。一般情况下,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受众大多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有独到的格局和视野,要有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还需聚焦弘扬与传播的平台建设,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吸引民众参与,增加粉丝,提高流量,形成点赞、评论、关注等互动,增强用户黏性。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产业化的方式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畅通传播渠道,形成互动机制,不断提高受众参与度,不断扩大影响力,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路径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媒介传播是我国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要广泛运用各种媒体渠道,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创新,扩大接受面与参与度。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以传承促保护,以保护促传播,以传播促发展。在传统村落开发上,要求同存异,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经典记忆,与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媒介传播的路径。要努力掌控更多的媒体资源,不断加大传播力度,努力让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作为乡村靓丽的名片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一)加强人际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自发行为

加强人际传播,就是要加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自发行为。每位乡村人民都应自觉宣传传统村落,都应讲好传统村落的故事,都应自觉宣传传统村落的特色,让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走进生活,走向内心。乡村社会圈子小,对亲戚朋友的推荐介绍通常会深信不疑,传播的效果通常很好。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很快就会传播开来。要大力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利用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与渴望致富的内心,学习现代知识,打通信息壁垒,广泛参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传播,带动广大农民致富。要促进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与传承,将传统文化深入民族精髓,自觉进行宣传和传播。要激励广大农民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先行者,赢得尊重,实现价值,获得认同。要开拓思路,发散思维,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创新。

(二)加强组织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团体行为

加强组织传播,就是要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团体行为。在农业中植入文化的内容,在传统村落中植入文化的内容,让更多的外来民众了解乡村文化,打造乡村产业集群,以文化为纽带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播。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城市与乡村互帮互助的共同体,面向乡村,服务乡村,在城市的广阔空间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用创新阐明传统村落特色,吸引各类组织热爱传统村落,宣传传统村落,推广传统村落,提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效果。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文创产品,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动力,吸引各类组织参与,广拓市场,增强活力。文化消费是实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经济支撑,通过组织的牵头或参与促进文化消费,通过文化消费延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链,拓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

(三)加强媒体网站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门户效果

加强媒体网站传播,就是要加强网站的无距离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门户效果。通过门户网站,充实网站内容,加大宣传推广。一方面,可以利用综合型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可以利用央媒权威网站,如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媒体容易被各大搜索平台收录,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行业垂直网站如携程、去哪儿等,也可以自建网站,直达目标客户,便于搜索了解。不断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与其他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多种形式形成“文化遗产+”,带动产业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通过文化创意创新,唤起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弘扬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内在价值,拓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路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村落可以进一步走向前台,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充分挖掘推动文化再生产,加深文化印记,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影响。

(四)加强自媒体平台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粉丝效应

加强自媒体平台传播,就是要加强自媒体的流量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粉丝效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覆盖,自媒体平台快速崛起,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粉丝效应明显。要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作用,推动传统村落在线上的传播,推动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传统村落传播的效果,加快传统村落产业化的进程。通过设置兴趣社群、文化空间等,增强人们对传统村落的黏性,打破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壁垒,拓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空间。尝试开展直播,打造网红经济,通过直播宣传传统村落,还可以直播带货,带动传统村落特色农产品与工艺品的网上销售。由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品牌传播容易存在同质现象,可以通过网红经济形成主体符号和标签,借助媒介数字化的手段在社群经济环境中快速传播。

(五)加强传统媒体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权威报道

加强传统媒体传播,就是要加强传统媒体的有序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权威报道。一方面,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等进行系列报道,精准进行投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进行权威报道,引导大众关注传统村落。从“小传统”到“大传统”,从“大传统”到“更大传统”,从不同视角在传统村落现场感知传统文化的精髓,扩大审美空间,体验文化味道。充分挖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有效传播形成产业化发展,在农业之外开拓增收渠道,扩大农民的就业途径和收入来源,带动农民致富。打造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政策环境,抓住市场机遇,利用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活化传承及文化空间创造。不断增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通过文化再造,通过符号植入,扩大传统村落的内涵与外延,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活跃文化气息,宣传文化氛围,推广文化特色。

(六)加强纸质媒体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精准投放

加强纸质媒体传播,就是要加强纸质媒体的分发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精准投放。纸质媒体通常有报纸、杂志、书籍、信件、宣传册、展板等。尽管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但纸质媒体仍然不会完全被取代,纸质媒体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富裕以后,随着消费场景和消费内容的进一步升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人们近距离走进传统村落时,纸质媒体走上前台,精准捕捉受众,并不断感染受众的周围人群。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合作,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促进不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交流,扩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空间。引入经营理念,植入文化因素,植入乡土人情,挖掘潜在价值,多种形式进行嫁接,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不断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根据传统村落的实际情况,通过纸质媒体大力宣传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情况,吸引更多的民众来到传统村落观光、旅游、摄影等。根据传统村落受众的特点,提炼传统村落的特色内容,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精准投放。充分挖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增强当地文化自信,增强当地发展动力,促进当地乡村振兴。

(七)加强电子媒体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大众投放

加强电子媒体传播,就是要加强电子媒体的流量传播,形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大众投放。电子媒体通常有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网络、数字产品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站、自媒体等电子媒体越来越多,极大地畅通了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以民间文化传统为主线,通过个体叙事、以物述人、细微叙事等方式,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与传播。植入文化符号和文化印记,通过互联网技术拉近信息距离,跳出乡村看乡村,看到不一样的乡村,通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带动乡村的共同富裕。充分挖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努力融入地方文化、传统节日、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等,运用现代电子媒体媒介技术广泛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扩大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智能化影像记录与沉浸式传播,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为题材的视听作品创作,实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影像传播的产业化,体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不断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利用电子媒体手段,广泛推动大众投放,在信息化浪潮中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传播。

五、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最大的潜力也在乡村。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的宝贵财富,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是留住“美丽乡愁”的需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加强新时代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播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媒介传播队伍,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打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便捷通道,将城市的先进理念、生活观念与信息传播方式等引入乡村,开拓乡村的眼界和视野,找到更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带动乡村的发展。不断提炼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故事题材,不断丰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创新性表达的方式,让全世界看到一个文明和谐的中国乡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播为契机,完善体制机制,广拓思路,积极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之路。

猜你喜欢

村落文化遗产传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Tough Nut to Crack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