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歌圩传统与歌王关系研究

2023-01-02

歌海 2022年4期
关键词:歌王民歌民俗

●黄 艳 黄 歆

广西民歌文化是广西各民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沉淀、积累下来的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根基和资源。

在广西,每逢族群、村寨中有祭祀祈庆、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或在生产劳作闲暇,民众都喜欢对唱民歌。对歌之地人们多称为歌圩,对歌时无人能胜者多被大家尊称为“歌王”。广西歌王这个群体一直生活在广西民歌的实践中,他们在民歌中诞生、成长,并通过传播、传承方式反哺民歌文化发展。本文重点研究广西歌圩传统与广西歌王产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广西民歌文化传统是孕育广西歌王的摇篮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民俗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规范性和服务性等基本特征在实践中的表现。

广西民歌就是生活在广西地域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民俗,民歌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各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西民歌广泛传唱于八桂大地并享誉全国,成为重要的广西文化符号,这是地缘因素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地缘因素是广西民歌产生的土壤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民歌的产生是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地丘陵众多、河流密布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区域内多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山地、丘陵、盆地相互夹杂的复杂地理环境。山系众多,十万大山、九万大山、大瑶山、大苗山、大明山、莲花山、猫儿山、八角寨、姑婆山等山星罗棋布,丘陵错综。地处珠江水系,河流众多,红水河、西江、邕江、柳江、漓江、南流江、北仑河等河流经境内。地形地貌因素导致先民交往、交流极为困难,往往对着一个山头、隔着一条河,却无法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环境中,原始民歌应运而生。

2.地处边塞交通闭塞,中原文化同化进程较慢

广西是全国唯一沿海、沿江、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虽然地处边塞,但经济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原始文化的萌芽。秦统一岭南后,虽然封建制也一并推行至岭南地区,但岭南仍然处于权力统治中心的边缘。加上交通闭塞、语言不通等时代条件限制,中原文化对岭南地区的同化进程较慢,加之近千年土司制度的实施,大部分岭南地区的百越先民得以继续保存并流传其固有的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

3.广西作为传统稻作区,深受稻作文化影响

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植物繁茂,是历史上最早进行人工培育、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各民族先民普遍种植、食用水稻,广西也成为传统稻作区,形成以稻作文化(“那”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深受稻作文化的影响。壮、苗、瑶、侗等世居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就多是围绕稻作文化而产生、发展的,在这些节庆之时,先民主要以祭祀酬神、祈祝丰稔为目的举行系列仪式,吟诵歌谣就是祈祝仪程之一。

(二)社会文化因素是广西民歌发展的动因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世居民族都有其独有的社会结构和民族文化,他们都共同参与了广西民歌的创作和发展。

1.社会生产力低下需要集体协作完成劳动

旧时,由于百越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部落村寨的一项劳动往往需要许多劳动力共同参与。为了步调统一、动作协调而发出有节奏的“杭育杭育”的原始号令,这些号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集体劳动的效率、激发劳动热情,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为劳动号子,也就是原始的歌谣。

2.历史、知识需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世代居住在八桂大地上的壮、瑶、苗、侗等民族一直都没有统一的文字,无法依靠文字对本民族的历史和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进行记录、传承。先民便创作了《布洛陀》《密洛陀》《盘王歌》等歌谣,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经验,世代传承下来。

3.繁重劳动之下先民的原始精神需求

民歌的产生既是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也是服务于社会生产和先民的生活实践的。先民创造了民歌,同时也享受到民歌这种文化带来的欢乐。辛苦劳作之余,唱上或听上一两首民歌舒畅身心、缓解疲劳、抒发感情、排解忧愁、提振精神,便又能精神抖擞地继续投入生产生活实践中。至此,民歌便被赋予满足先民原始精神需求的功能。

4.民族多样化带来民歌种类繁荣

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世代在八桂大地上繁衍生息。各民族都有自成体系的语言、习俗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明相互交融、借鉴,共同发展,催生了绚丽多姿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也产生了壮族嘹歌、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瑶族蝴蝶歌等广西民歌文化。

(三)歌王是广西民歌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

广西民歌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八桂大地上培育了难以计数的歌迷、歌手、歌师,从中也孕育产生了一批批歌王,他们都是广西民歌文化发展的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识别民族成分和创建拼音壮文工作为契机,广西民歌文化开始进入政府和学界视野。各地歌圩、歌会开始大规模举行,“歌王”纷纷涌现,如方寿德、黄亚乔、覃班信、何现光等初代歌王。

进入21 世纪,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非遗”保护方面的措施条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壮族歌圩、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嘹歌、侗族大歌、密洛陀、瑶族蝴蝶歌、刘三姐歌谣、那坡壮族民歌等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地产生的市县级歌王、民间歌王不计其数,但广西歌王主要是通过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山歌学会等自治区级单位、团体主办的民歌赛事产生。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歌手、歌王在网络上对歌赛歌、展示歌技,谢庆良、郭秀莲、龙江存等一批歌王在网络上十分活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广西民歌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二、歌圩作为广西民歌文化的重要传承场域,是培养歌王的活态空间

歌圩作为社会化的群体性歌唱活动,宋代开始在广西各地流行开来,经历近千年的发展,被赋予倚歌择配、传授知识、抒发情感、愉悦身心等功能,成为歌迷定期聚会、交流歌技的重要场域,更成为歌王诞生、成长的活态空间。

(一)歌圩的功能

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发展及其地位,都取决于其研究对象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民歌、歌圩作为广西重要的民俗,主要的社会功能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

歌圩不仅是单纯的对歌场所,也是各世居民族先民开展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的场所,更是一种群体性、周期性、综合性的文化民俗,在广西各世居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歌圩的社会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歌圩是各世居民族传承历史、倚歌择配的重要媒介

教化功能是民俗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歌圩在广西各世居民族群体和民众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举足轻重的教育和模塑功能。人是文化的产物,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人一出生,就进入民俗的规范:诞生礼为他拉开人生第一道帷幕;从周围人群中习得自己的语言;在游戏中模仿着成人生活;从称谓和交际礼仪中逐渐了解人际关系;按特定的婚姻习俗成家立业;直到死去,特定的丧葬习俗送他离开这个世界。人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广西的歌圩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各世居民族的生产生活之中。歌圩不仅是男女老少都乐于参与的群体性文化活动,也是满足人们施展才智、传承文化、联络感情、愉悦身心等需要的重要场所。由于广西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在漫长的无文字文化阶段,先民只能凭借发达的语言功能,通过易于掌握和便于记忆的韵律结构和歌唱形式口耳相传本民族的历史,并按照歌圩等约定俗成的聚会惯例来传承、传播民族文化知识。过去,歌圩还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唱歌来结交朋友、抒发心志、寻求配偶。以倚歌择配为主要目的的对歌,要通过双方比试歌来展开,男女双方会在对唱竞技中盘问、考察对方是否是自己的意中人。

2.歌圩是民族文化展示、交流的大舞台

广西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地区,12 个世居民族和谐团结,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族等民族历来有好歌的习俗。因此,许多歌圩的参与者都不仅限于某一民族的民众,壮、汉、瑶、苗、侗等多民族民众都是这些歌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数天的歌圩里,不同民族的男女歌手之间、村寨之间轮班对唱,听者乐而忘返,这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多民族歌唱盛会。在歌圩场上,人们以唱歌为主,同时也兼具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娱乐活动。例如抛绣球、抢花炮、斗牛、斗鸡、斗蛋、赛马、戏剧演出等。这些文体活动既丰富了歌圩的内容,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使得歌圩成为民族文化展示、交流的大舞台。

3.歌圩是联结广西各世居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维系功能是民俗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民歌作为广西重要的民俗,歌圩是体现其维系功能的重要载体。维系功能是指通过民歌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维系着群体或民族的文化心理,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歌圩习俗的盛行,在广西已经形成唱歌活动社会化的生活风尚。在歌圩盛会中,对歌竞唱的热烈场面,此起彼伏的歌声令人心潮澎湃。歌圩中歌技超群、表现突出的人,博得大家的尊崇而享有盛誉。无处不歌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是广西各世居民族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传统文化特性所造就的,各世居民族以这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审视自身的价值及社会文化活动的功能,形成歌圩活动的固有形式和鲜明特征。特别是随着壮族“三月三”被确定为广西传统节日,歌圩更是成为民族文化的标志,成为联结广西各世居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二)歌圩是歌王成长的重要舞台

在各项民俗活动中,始终活跃着一些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身份角色创造民俗、交流民俗、传习民俗、操作民俗、积累民俗。这些人并不是少数人,而是民俗参与群体中的所有人,他们在民俗活动中都有着自己恰当的民俗角色。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特别是那些掌握着精湛技艺和文化传统的民间艺人。歌王,就是在广西民歌沃土里孕育、产生的,也是在歌圩等民歌传承场域里成长并传播传承广西民歌文化的。

“歌圩”在广西不同民族中的叫法也不尽相同,如“窝坡”“陇峒”“窝敢”“圩逢”“航端”等。虽然叫法不同,但相同的是,歌圩这种节日性聚会唱歌活动形式,是广西各族人民及其先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活环境里,经过日积月累而逐渐形成的最能凸显民族文化特征的民间习俗,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场所,也是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广西稻作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西民歌产生的沃土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歌王成长的重要舞台。

在广西,歌王有民间封和相关部门组织的歌赛评选产生两种方式。民间歌王多是在各地民间歌圩中产生的。随着歌圩的盛行,各地在重大的节庆期间,往往会举行民歌擂台赛,歌技、歌德皆高且无人能敌者,民众多赠予其歌王名号。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地歌圩活动逐步恢复并愈发蓬勃,近年来“网络歌圩”更是兴盛,歌圩为民歌歌手、歌王提供了民歌学习、实战对歌、歌技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丰富多样的歌圩活动培育出越来越多的民歌歌手,他们对于广西民歌文化的形成发展影响甚大,歌王就是这些歌手中的佼佼者。歌王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他们大多是沿着歌迷、歌手、歌师、歌王这一成长路径逐步成长起来的,如网络歌圩红人“武宣婆”郭秀莲,就是典型的从歌圩中成长起来的歌王。

三、歌圩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歌王的产生

歌圩作为群体性、社会化的歌唱活动,是一种民族性的自发地求知爱智、抒发情感、愉悦身心的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各地歌圩中出类拔萃的歌手、歌师不断涌现,深受广大群众的尊崇。歌王的产生,是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条件,并按照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审美观念而产生的。可以说,歌王是歌圩的产物,是歌圩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歌王的产生是民歌文化和歌圩发展的必然要求

流传千年之久的广西民歌文化和遍布各地的歌圩,一路走来都不是单一发展的,都是在与同时代中不同元素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不断变革、发展的。在与众多文化形态的共生中,民歌、歌圩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然要广泛培育其受众、产生其“代言人”及传承群体。歌王,是民歌和歌圩造就了他们,他们也是民歌文化和歌圩的杰出代表。“歌王”这一荣誉,对于他们个人而言,也代表着无上的荣光和自豪,因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肩负起传播民歌、保护传承歌圩的责任,成为民歌文化和歌圩的杰出代表和传承人。

(二)歌王的产生是民族融合发展的象征

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汉族、壮族人口所占比例最多。不同文明、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各民族人民和平共处、团结互助、和谐发展。虽然各民族语言不同,但音乐语言是相通的,且随着汉语(官话)在广西各民族间的普及,歌圩成为各民族相互了解、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媒介。通过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参与,歌圩逐渐成为广西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歌王也是从各民族歌手中产生,虽然大多数歌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他们的故事却一直为老百姓所传颂。歌王在各族群众中都具有强烈的群体号召力和感召力,成为广西民族融合发展的象征之一。这也对当代我国其他地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歌王的产生是政治宣传的有效方式

社会规范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法律、纪律、道德、民俗。其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意识到民俗的规范力量,也就不会对其加以反抗。民俗对人的控制,是一种“软控”,却是一种最有力的深层控制。

歌圩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存在、发展的,任何文化形态的发展必然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与主流政治话语相融合。政府组织民间歌手参加由政府部门主办的歌圩活动,通过歌圩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各族群众中宣传开来,相较于呆板的说教宣传,各民族群众对歌圩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更乐于接受。歌圩活动中产生的由政府部门授予的“歌王”头衔,也往往比民间自封的“歌王”有更高的威望和信服力。他们编唱的时政民歌既能达到政府进行政治宣传的目的,又能为群众带去欢乐和精神享受,更能展现他们高超的民歌创作和演唱技巧,成为政府向各民族群众进行政治宣传的有效媒介。

结语

2021 年4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专程观看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会场“同心歌圩”展演活动,并在现场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西民歌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沉淀、积累下来的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根基和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各民族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广西民歌文化在广西歌王和其他民歌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已然成为广西民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成为广西民族文化基因,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继续升华。

广西民歌历经千年传承发展,直至今日焕发新彩,既是得益于遍布各地的歌圩和广大歌王以及更大范围的民歌歌迷、歌手、歌师的共同努力,同样也离不开广大学者对广西歌王、广西民歌文化的研究、献策。

猜你喜欢

歌王民歌民俗
民俗中的“牛”
西部歌王
203B广州柏力影音有限公司/广州歌王电子有限公司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歌手》总决赛 Jessie J惊艳夺冠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跨界歌王》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