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2023-01-02高丽
高 丽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100)
土木水利类专业大学生需要在课程及实践教学中掌握相关课程知识。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土木水利类专业技术,也能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方法、了解土木水利行业的从业规范与技巧,也能够真正具备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更加高效。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也是未来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热点议题,也关乎行业发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1 土木水利类专业简介
土木水利类专业,是依托建筑、土木以及能源、水利等各个产业而建立与发展的大学专业,也是最为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1]。土木水利类专业包含各类工程设施相关技术的学习,包括对土木水利类工程建设的对象认识,以及勘测、设计、施工、设备、维修及保养等多项技术活动。土木水利类专业还开设有公共学基础课程,主要针对的也是建筑、水利等各行各业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扎实土木工程学科背景的从业人员。当下国内外市场诡谲多变,智能化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严峻的转型局势,对于土木专业的从业者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土木水利类专业也必须重视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行。
2 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2.1 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效率低下
土木水利类专业,是包含各类工程设施建设的学科,不仅包含招投标等前期环节的教学,还包含生产、设计以及施工等内容的教学。在实践中,项目的质量水平也往往由从业者决定,如果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底下,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构筑物安全性不足、质量不符合规范等问题,引发严重的事故,造成人员人身及财产的损失,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土木水利类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而复杂,学科本身的交融性也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侧重教学实践。
传统的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授课,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方式上。教师主动、连续输出课堂内容,学生被动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种方式让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也无法形成积极、有效及正确的认识。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办法真正认识到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的困难,更无法进行因材施教。
2.2 教材更新速度滞缓,新内容课堂占比低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土木水利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我国土木水利工程的学生培养上,却一直存在着教材及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滞缓,无法满足市场发展变化的困境。这是由于土木水利工程教材具有调整周期长的特征。也因此,学生往往无法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了解到土木水利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材料以及工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土木水利课程教学存在的内容滞后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土木水利工程前沿进展有一定了解。
2.3 信息化程度不足,学生兴趣度低
土木水利工程本身存在结构复杂等问题,即使通过正常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也往往容易出现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3]。土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与建设,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其抗震性能、承载能力、材料抗性等。而如今的土木水利教学中,由于教学信息化存在不足,学生往往无法真正从视觉与听觉上清晰直观地认识到土木水利工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也容易存在兴趣度不足的现象[4]。
3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措施
3.1 引入多媒体仿真技术,完善课程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仿真技术的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与感官,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直观地开展土木水利工程的专业课学习。通过多媒体仿真技术,学生能够对图片、场景等进行系统整合,让所学的知识呈现出体系化的特征。
例如在进行勘测课程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仿真教学,来演示相应的地形特征,并且逐一进行不同角度、方向以及层度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直观了解到地形地貌的实体特征,如其内部构造、变化规律等。
土木水利工程结构的复杂性所带来的教学难题,多媒体仿真技术教学同样能够得到良好解决。在土木水利工程结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多媒体仿真结构的方式,向学生们生动形象的展示建模的完整过程。相较于实体工程与理论知识,多媒体仿真技术能够展示完整而系统的结构,并且能够实现对工程结构的逐层剖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点。不仅如此,学生如果想要对知识有更细致地了解,教师也可以及时停止仿真展现,来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仿真教学也是促进复杂荷载教学可视化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学生也可以实现对土木水利工程的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及分析,不仅能够让三维可视化,也能够减少因为模型大小、数量有限带来的教学效率低下问题。
3.2 充分应用信息化平台,丰富教学考核模式
教师在土木水利学科教学中,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平台,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体系。一方面,教师可以平台在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线布置作业与任务,再定时进行收集等。教师也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测试完成的水平,来针对性进行后续课程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查漏补缺,进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也是打破教学空间、时间限制的重要教学途径,可以在特殊时期,保证教学质量。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也能够活化传统的课程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有趣性,进而对课程产生好奇心,进而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学习[5]。
基于信息化平台,也可以丰富教学考核的模式。避免了学生在考前突击学习所产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不到位问题。考虑到土木水利学科本身存在的内容繁多、教学方式特殊等问题,教师在考核方式上同样应该结合学科的特征,尽可能地对课程知识进行更新,及时补充实践中应用到的最新技术。
3.3 提升课程教学信息化程度,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原本的课程更能够与信息化相接轨,更加能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导权,进而改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适时应用VR设备、三维成像仪以及录播系统等硬件设施,来辅助土木水利课程的教学,提升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强调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逐步向信息化课堂模式转变,并逐渐增加学生的课堂自主性。
如今的大学生一代,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其生活与信息化技术息息相关。因此,信息化的教学课堂模式也往往会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为高校教师,不应该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应该积极地学习与了解信息化技术,并将土木水利学科前沿的技术与知识传授给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信息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下,也能够逐渐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渐实现自主学习。其自主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进而有利于后续其良好地适应就业市场。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不同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及组织,掌握不同项目的技术难点与特点,并展开对组织内容的深度学习。
4 结语
土木水利工程学科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学生不仅需要对理论有充足把握,还需要在教学学习中掌握实际的工程技能,才能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但是由于课时有限,以及实践场所等多方面限制,在教学实践中,无法真正将工程建设知识面面俱到讲解。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产生对土木水利工程科目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各类工程信息的整合与学习,进而让学生未来在建筑、土木及水利等行业发挥其才能。本文从土木水利工程学科的特点展开分析,针对当下土木水利工程学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