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思考
2023-01-02梁馨予
梁馨予
(长春市少年宫,吉林 长春 130000)
舞蹈学习能够启发少儿的身体柔韧性、音乐节奏感、四肢协调性和身体韵律感,让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具体认知,从小培养学生的形体的美感和艺术的审美性。少儿舞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使少儿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更加强烈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更加深刻,丰富学生的文化以及思想内涵。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 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的必要性
首先,民族舞蹈是一种在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人们采取传统的集体方式来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创新和不断地积累,最终衍生而成的一种舞蹈形式。民族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民族特点,渗透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以及宗教信仰,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极其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及舞蹈文化的传承,使少儿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知更加清晰。
其次,民族舞蹈特色的弘扬需要基于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来开展。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应先了解民族文化背景,观看纪录片了解当地地貌特点和风土人情,分析民族音乐特点,然后开始学习民族舞蹈韵律,结合对民族文化的感受进行舞蹈,最后让学生穿上民族特有的服饰表演,使少儿对于民族舞蹈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激发舞蹈感受力,真正融入民族舞蹈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
2 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的原则
2.1 少儿自身特征与民族舞特点整合原则
现实中,学生会随着自身的年龄成长而产生一些独特的兴趣爱好以及思想特点,在少儿时期需要结合少儿自身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使少儿的自身特征能够和民族舞蹈的特点产生相对应的整合。在教学教学中掌握少儿年龄段的具体情况,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快乐舞蹈、乐观向上。具体来说,在对少儿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来编排舞蹈,如蒙古族音乐《吉祥三宝》,音乐节奏轻松欢快,与少儿自身的特点相匹配,使整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1]。
2.2 舞蹈教学与文化知识的整合原则
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将舞蹈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知识产生紧密结合,舞蹈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舞蹈能力水平,同时还需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使民族舞蹈的课程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增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感受力和不同风格舞蹈的体验感,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培养少儿艺术天赋以及民族文化传承打下基础[2]。
3 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的模式
3.1 符合教学规律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学工作的开展会更加关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教学模式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天性,无法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舞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导致最终培养出的学生过于刻板缺乏灵动感和创造性,通过符合学生教学规律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具有活力[3]。
3.2 重视文化传承
在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文化传承的特点,渗透一些民族文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感受到多样化的舞蹈风格。具体来说,需要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一些民俗情境的培养,如蒙古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豪迈的性格特点及内蒙古草原辽阔地貌特点,加深学生对于蒙古族舞蹈风格的感受,有利于提高少儿的舞蹈表现力。教师可以适当地创造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进行想象,最终能够体现出身临其境的效果[4]。
3.3 教学需要创新
少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需要对教学的模式和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打破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学的僵局,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的模板来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善和创造,使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性内容体现出更高的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相应的激发和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丰富,最终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创新效果[5]。
4 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的对策
4.1 提升民族舞蹈素养
在对少儿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民族舞蹈需要教师本身能够具有更高的综合实力,在其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参考少数民族舞蹈本身所具有的教学方式,寻求可能会更加适合学生的舞蹈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学生在幼儿时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的其他一些因素的吸引,导致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障,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一些特色鲜明的舞蹈,使其能够融入一些故事的情景,使幼儿对其产生相对应的了解,加深幼儿的记忆。比如说,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学傣族的孔雀舞之前,教师可以适当搜集相关的信息,包括傣族居住的环境以及傣族的气候特点,动植物情况和特色的节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其了解并且使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傣族传统服饰,从而为孔雀舞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提升教师的民族舞蹈素养,使学生的民族舞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改善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果[6]。
4.2 营造民族舞蹈氛围
民族舞蹈本身具有独特性,通过教学舞蹈氛围的营造能够为学生更加全面地投入到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教学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为了使幼儿舞蹈教学中少数民族舞蹈实现有效的融入,可以通过音乐来对学生进行感染,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说,在教学的活动环节可以播放一些《掀起你的盖头来》这种节奏欢快清新的少数民族音乐,使学生在这种欢快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来自少数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和独特的魅力,使教学的氛围更加浓厚,在此之后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舞蹈教学时学生就会更加顺利和熟悉[7]。
4.3 增强少儿舞蹈互动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家庭极其依赖和重视。为了提高幼儿舞蹈教学中少数民族舞蹈的融入效果,需要教师能够和家长进行相应的沟通,使家长本身能够了解到少数民族舞蹈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少儿进行相对应的互动,使家长能够配合幼儿的舞蹈学习,为幼儿的顺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组织亲子活动,使幼儿能够和家长共同学习舞蹈,提高家长在舞蹈教学环节的参与度,为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具体来说,可以安排并要求家长和幼儿一同制作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服饰和道具,并且在将其展示在一些活动中,教师对这些道具和服饰进行适当的点评,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8]。
5 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舞蹈融入少儿舞蹈教学的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我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学生的民族认知更加深刻,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民族文化,促进少儿舞蹈领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