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3-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师应思维能力

闫 尧

(长春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0 引言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和前进的基石,其在整个临床医生培养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类院校都是在完成基础医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以后再进入临床相关的知识学习,因此,在基础医学类课程中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临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就是在对患者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由此认识疾病、判断鉴别、作出决策的能力。当期,在基础临床医学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融合临床实践,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的重要学科。在基础医学中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能够为学生参加临床工作做好铺垫,因此,学校在基础医学课程构建中通常会融合临床实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相对模糊,学生对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缺乏重视。在基础医学课程指导中,教师对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没有纳入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之中,学生对于临床实践缺乏重视,同时在思维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思维的片面化、简单化,对于临床问题的思考无法从你整体出发,不能把握病例中出现的发展变化,这会让他在临床工作中顾此失彼;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主动思考、不深入研究、潜心解决,通常是教师什么我就怎么做,对于实际问题听之任之,缺乏自己的思考;存在机械性思维,尤其是在基础医学理论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学生更多的是照抄书本知识,缺乏与实践的对应,这会导致其在临床中脱离患者个体,出现形式化的误区。针对这些情况,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完善课程目标,实现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针对性培养。

第二,教师医学专业背景薄弱,临床经验不足,在基础医学教学中侧重理论内容,难以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融合起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进入专业医学领域的领路人,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甚至会对学生的职业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目前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的临床经验不足,导致其在理论教学中难以结合临床实践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让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工作之间存在隔阂,影响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PLB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由于临床经验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典型性的病例,在病例分析中对于问题的导向也缺乏有效引导,影响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中无法通过发现问题实现自主思考。

第三,教学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教学考核与监督。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教学管理加以配合。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导致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考量相对单一,难以真正体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思维的发展情况;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监督不到位,对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缺乏有效的考核与监督,使得教学过程难以充分展现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对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2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 明确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明确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能够确定教学方向,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的重视,也能够为教师提供评价的标准,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

根据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以下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一,加强对学生预见性思维的培养,即在临床上患者会根据自己的病情、感受提出护理要求,在这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洞察患者不同的医务要求,并及时发现临床中存在的医务问题,并根据专业技能进行改进、优化,保证医务工作的预见性。例如在临床实践指导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收集入院护理评估单资料,分析术后病人压疮情况并进行预见性护理等等,从而提醒学生想在患者之前,提高应对临床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即在临床上,原有的操作技术及医疗设备可能存在缺陷和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医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和实践对其进行改良,以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通过科学论证提出改进方案,以锻炼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第三,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即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心身反应进行严密的思考和分析,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个体的诊疗、护理计划。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病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临床上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的身心反应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给出的诊疗方案进行批判性思考,纠正其中的问题、弥补其中的漏洞,进而提升临床上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四,加强培养学生的惯性思维,即在临床上医务人员会在重复工作中形成一种惯性,并且下意识地按照工作步骤规范行为。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够熟悉临床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惯性思维。例如在教师可以结合急诊室的临床案例为学生介绍相关工作流程,并通过模拟情景展开训练,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

通过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扎实学生基础医学的理论基础,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从自身出发,积极探索研究如何通过临床思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为学生参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2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专题性教学

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是“纸上谈兵”,而是应该同临床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形成专题性教学,强化学生对基础医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具体来讲:第一,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专题教学内容。教师应深入教材内容分析,提炼临床教学的要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要情况、根据临床病例的特点,精选教材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实用而有针对性的理论的整合,并形成系统,作为临床实践分析的依据;结合教材重难点,设置专题要点,统领教学内容,同时介绍国内外知名杂志的相关文献以及本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夯实专题教学基础,充实课程内容,以强化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第二,组织教学讨论,强化学生对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选择临床上具有典型性的病历,并利用相关影像资料展开实例教学,并结合一些漏诊、误诊的情况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以临床问题为核心,设计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入对临床病例的分析,保证案例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应利用临床上常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第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对临床病例进行横向比较是培养学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横向对比分析的病例,让学生利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探索理解疾病发生的机理,实现对病例的综合分析,并给出临床诊疗方案,提升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临床病例加强对学生纵向思维的训练,即针对病例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判断诊方案的有效性,给出调整诊疗方案的方法和依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重视,提升学生临床思维水平。第四,结合临床问题开展教学和讨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十分广泛,即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上。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应采用讲授、提问与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围绕临床问题将分散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贯穿联系,针对临床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以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2.3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考核与监督

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做好教学的考核与监督是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措施落实,推动教学改进优化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学校应加强教学挂历,完善考核与监督机制,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

第一,加强教学模式的组织管理。学校应根据基础医学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教学模式特点编写教案,明确教学安排,形成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明确规范,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在PBL教学模式中,学校应成立教案撰写委员会负责撰写教案,组织专家委员会负责教案审核、导师培训、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方法研讨等工作,教学管理部门专人负责课程安排、各类教学评价和学生案例报告收集整理,建立导师会议制度,建立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价表、教案评价表、学生特制描述表、学生评分表等对教学的教案、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保证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教学模式的专业性,也能够针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评价,明确学生培养方向。

第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做好教学考核和督查。学校针对学生应建立电子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获取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尤其参与临床实践、参与病例分析的情况,以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依据;构建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评价模式,通过带教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以及学生的自主评价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展开教学督查、组织专业考试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应制定各级医生日常教学评价表,由督导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到临床教学一线进行考核,并获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教学监督人员将反馈结果纳入教师的整体评价中来,并将其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业绩考核相挂钩,以激励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面。

第三,针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组织竞赛和考试活动。例如病历书写是每位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病历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工作之一。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病例书写训练也是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根据病例书写组织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梳理学生病历书写的常见的问题点,并以此次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病历书写的培训,从而提高学生对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提升病历书写的质量,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规范医疗行为。此外,学校还应针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测评和考核,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给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等,以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奠定学生临床基础。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临床实践,为参加临床工作做好准备。当然,目前,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实践不断反思、改进,推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教师应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