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2023-01-02杨尉
杨 尉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66)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具备职业素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要取向。国家教育部门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重要举措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上调实践教学课时占比,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增加实际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产养殖专业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应用型实践教学为主的学科,注重实践与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实践环境,欠发达地区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多重理论轻实践或形式化,毕业生实操能力差,成为其就业从业的绊脚石。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粤西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但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邻,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相比,学校在办学环境、办学基础、办学资源、学校影响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克服困难和不利因素,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是当前亟须解决的新课题。
1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
1.1 实践教学缺乏良好的硬件条件支撑
在校生数量随着近年的扩招持续增长,加之许多课程新增了实验教学内容,实训条件建设滞后、教学场室和基本设备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新增实训场所和仪器设备成为必然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配套经费紧张,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具备的实践教学硬环境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实训场所数量面积严重短缺,新扩建实训场室的难度大。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为例,原先的专业课教学计划中实训部分仅占总学时的18%;在调整后,实训占到了总学时的近35%,较调整前增加了近一倍。实践课时比例的提高带来的是实验项目、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原本未开设实验的课程增加实验内容,这就需要新增实验设备;原本开设实验的课程需增加实训课时,而现有设备数量质量又难以保证新增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实验室数量及教学仪器设备不足,难以做到人人实操,设备老化损坏等问题频繁发生,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实践教学循环次数增多,教师教学工作量增大,导致实践教学缺乏生动性、师生互动性降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区位劣势不利于高职院校依托产教融合模式推行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困难重重。发达地区水产相关专业可利用的校外实践资源有着绝对优势,但这对于欠发达地区高校则是不小的挑战,主要基于以下原因:①由于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和区位劣势,欠发达地区可成为实习基地的潜在企业数量少、可选择性小;②欠发达地区院校办学资金有限,可支付的人均实习费用过低,对公司企业不具吸引力;③企业生产生活条件很难承受过多的学生集中实习,扩招后该情况更为突出;④在企业发展逆境时,老师以私人关系建立和维系的实习基地会变得不稳定;⑤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不够、实践经验缺乏,实习期间无法高效地创造利润,反而会造成企业管理、生产上的不便,带来负担。虽然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中也努力推行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但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困难、社会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受限,导致教学计划和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脱节。
1.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规模与素质不足
实践教学资源配套特别是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缺乏。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实验场所和设备匮乏,实训课循环次数增加造成指导教师工作量上升。以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微生物学实训室”为例,受限于场室面积,仅配备了5套超净工作台,面向《水产微生物学》《水产动物病原学》《水产生物饵料培养》《食品微生物》《环境微生物》等课程,服务两个年级三个专业的200多名学生,合40多人/台。实验项目循环开展,显著增多的工作量使得专业教师往往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无暇兼顾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自身职业素质偏低是欠发达地区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是教学行家,又是技术能手。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是普通高校毕业后担任,缺乏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经验和基础技能,业务水平的不足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在欠发达地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区位劣势使教师与企业接触机会较少,实践经验缺乏是教师的主要短板;自身专业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不够,难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并对学生形成专业影响力。
1.3 实践教学组织的随意性普遍存在
欠发达地区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已逐步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的整合,在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内容安排上增设了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但这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当下教育模式中多理论、少实践的态势,实践教学长期处于从属地位。首要原因在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随意性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因为缺乏基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激励机制,必要的检查监控体系和标准尚不完善,日常实践教学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预期教学效果。此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未能做到科学合理,学生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激发。实践教学以及课堂考核过程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导致教学效果离预期目标甚远,诸多不足反过来使学生轻视实践学习环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最终因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而难以达到培养目标。
1.4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弱
实训课程验证性实验开展较多,设计性的综合实验偏少,涉及创新创造的更少。指导教师也存在重验证、轻创新的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力。在验证性实验中,原理方法、仪器设备、操作过程都是固定的,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只需被动地按教材的说明进行,仅扮演实验“组装者”的角色,能力培养和创新无从谈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往往把最有价值的探究创造过程直接灌输给学生,比如实验的步骤、仪器设备选用、结果分析讨论等等,剥夺了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方案、实验验证的学习机会。虽然被动性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但是从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来看,是合格人才培养的巨大阻碍。实践课程很多教学内容是由教师组织设计的,被动的实践很难让学生印象深刻,禁锢了创新思维,弱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1.5 实践教学的考核与效果评价长期缺位
一是对实践教学考核工作不够重视。欠发达地区院校仍在粗放式教学管理框架下实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式简单化,对考核数据缺乏科学分析评价,没有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缺乏目的性,不能真正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二是考核标准不科学,缺少规范的独立于理论内容考核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缺乏基于职业能力的考核标准,大多沿用单项技能实验甚至学科课程实验的考核模式,学生不了解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实践考核成绩在课程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对学生的影响有限。由于没有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对学习成果和教学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价,削弱了学生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三是实践教学考核过程不规范。仍遵循旧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评分等确定成绩,对于学生是否真正获益或提高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等方面缺少全面而系统的考核机制。
2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建立多元、标准、稳定的实践教学实施体系
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水产养殖专业同市内外的鱼虾苗孵化场、养殖场、苗种培育场、鱼虾饲料企业、鱼病诊断与渔药生产销售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多元的、长期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实施体系。有目的地选择了水产业发达地区的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作为水产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行业系统和养殖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施等优势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服务,不断充实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累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20余家,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不断筛选,存优去劣,把技术水平高、规模化、高标准的实践教学基地固定为长期合作伙伴。
2.2 推进实践教学课程的体系化与模块化
根据水产养殖生产周期性、季节性强的特点及专业技术关联性,结合教学生产实习要求,对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化。基础训练体系包括鱼虾蟹贝解剖观察、养殖水质参数测定、鱼虾疾病的组织学检查等专业基础技术,主要集中在第1~3学期,涉及鱼类学、鱼虾贝增养殖学、养殖水化学、水产动物免疫与病害等课程。教学生产实习体系涉及鱼虾贝人工增养殖、苗种培育、疾病诊断与防治等专业核心技术,综合性强、教学条件要求高;安排在第4学期后段,由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学生通过人才招聘交流会到水产、渔业企事业单位完成。
通过技术专题模块划分,整合了实践教学内容。鱼苗人工繁育技术模块包括亲鱼选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人工孵化、仔鱼开口培育等技术。这些实践环节都安排在高度专业的孵化场进行,且选择在鱼类繁殖季节开展。选择广东省内、阳江市及周边地区的专业孵化场并建立了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苗种培育技术是紧随孵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模块,分为仔鱼开口饵料选择和饲喂、鱼苗期培育技术、鱼种培育技术三个单元;学生实践活动可在鱼苗孵化场、苗种繁育企业开展。成鱼养殖技术实践模块涉及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改善、疾病防控、生产管理等技能体系。疾病防治与渔药施用技术模块安排的时间段较长,可以贯穿整个实习阶段进行,包含疾病诊断、渔药施用与评价等实践技能。
2.3 加强“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师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示范、指导技术操作过程,须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把传统型师资改造升级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是必然趋势。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专业教师培养规划,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从事科研生产和技术开发;专业课骨干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或工种)高级工(或技师)的技术素质,将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化,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培养实践技能。学院还狠抓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除了选派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还选聘基本素质好、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了解多,对生产性问题有深刻认知的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此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学校管理干部和相关教师要力求掌握若干项实践技能,担任实践课的指导或协助指导;将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与评优评先、升级晋职等挂钩。
2.4 构建有实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首先是建立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考核机制。课程形式的实训教学通过撰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掌握以及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总结等具体情况。以掌握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习教学则采取周期性考核,通常以一周为单位,将单项操作为考察内容,把实习成绩分别单独记录,最后将多项技术操作的考核结果汇总成为实习周期的成绩。对于学习目标是综合技能的实训教学,重点结合关键性专业技能考察成绩、综合技能实习报告、综合技能实训证书获得等学习成果,通过归一化的综合评定策略给出实训成绩。对于考察实际生产的实岗教学考核,则推行以生产实习成绩、企业用人单位评语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取得情况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其次是强化严格的顶岗实习管理,不断改善实习成效。组建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指导小组来直接编制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有效的考核方式方法,构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顶岗实习单位、校外兼职导师多方共同参与的考核管理机制。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团队由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高级技师共同组成。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习教学方案和实施计划,加强实习期间实习工作指导和学习成效检查,督促并指导学员独立自主地撰写实习报告;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严肃纪律,遵守企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工作记录、写好工作日记。企业兼职导师负责对顶岗实习学员严格考勤并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导。在顶岗实习工作完成后,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顶岗实习计划、实习指导材料、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等一系列考核材料至顶岗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审核,给出考核成绩。
2.5 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对于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负责的项目课题也是宝贵的办学资源,可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团队承担了广东省“扬帆计划”项目、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等各级课题30余项,建设了广东省公共实训中心、广东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阳江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累积获经费1000多万元。选拔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参与到项目实施工作中,可完美解决学生实践学习机会少和教师科研任务重的矛盾。不仅可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生也获得了经济补助和宝贵的实践机会,产生了双赢的效果。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特长,将科研内容分解成多个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完成,在负责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参与研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教育和“传—帮—带”学习,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所需的实验技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教师课题涉及包括地区特色养殖品种在内的多种水产动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如果学生的兴趣是虾的增养殖,可选择到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参与实际生产,学习技术;如学生喜欢繁育技术,可选择在禾虫(疣吻沙蚕)、石斑鱼或青蟹繁育基地学习探索育苗技术。通过该方式,学生可零距离接触生产研发细节,掌握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科研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科学或技术问题会引发他们思考其中的原理,进而促使学生专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 结语
因区位劣势的限制,欠发达地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基础实、素质高、强能力、适应广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竞争力。如推进水产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环境以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加强校企行合作交流,紧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培养满足水产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