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探索与思考
2023-01-02唐勤彩黄益玲顿耀艳
唐勤彩,黄益玲,顿耀艳,鲁 华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成绩斐然[2]。为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新发展,“课程思政”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是课堂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病理学也被称为医学之本。《病理学》是医学本科教育中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开展顺应新时代背景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医学科学发展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索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实践。
1 思政元素融入病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课程越来越难,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感受。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内容过多等原因,包括病理学在内的医学专业课程多侧重知识点讲解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医学人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较少。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为主,学生存在为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3-4]。笔者所在学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不足。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还导致部分同学在后期的临床课程学习和实习中,感受到理论内容空洞、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较差,在解决临床问题时力不从心,缺乏清晰的诊疗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我校一般针对大三年级本科生开设,此时学生还处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临床知识欠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在理解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时难度较大。而且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进一步加速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传统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大量线上资源可能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和信息过载。为顺应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新形势,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以及深入推进“四新建设”、“卓越医师2.0计划”、《健康中国2035》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使命担当。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专门人才,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职责所在。
2 课程思政融入病理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思政元素挖掘
病理学中蕴含着许多思政元素,可以充分挖掘。病理学研究的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哲学思想,例如肿瘤的发生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讲述科学家的科研经历,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研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讲述我国病理学发展史和病理学家艰苦奋斗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病理诊断作为许多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对指导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医生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培养仁爱之心。此外,结合疾病谱变化和社会热点及案例分析,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2.2 具体实施策略
(1)优化课程设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结合疾病谱变化等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安排,将理论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重新整合进行课程设计、课堂设计,编写新的教学大纲。
(2)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合理选取思政元素,适当穿插思政内容,既不喧宾夺主,又不能干瘪生硬。还要与其他课程相互协调,避免流于形式。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授课中,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采取头脑风暴、病例讨论、情景分析、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展开[5-6]。此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选取了部分优质MOOC资源,采用雨课堂、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平台安排部分线上教学内容,辅助教学。
(3)形成性评价:在理论课教学中,通过雨课堂对随机提问、抢答、头脑风暴、病例讨论、情景分析、小组讨论展示等活动设置一定分值,学期结束前导出学生课堂表现综合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对所学典型病变进行绘图总结,学生互评后,教师再复评。由此,构成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成绩。
(4)课外拓展:在课外,通过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借助公众号平台等进行诸如病理学家故事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的故事等推文活动。
2.3 问题反馈及改进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我们通过采用专题座谈、日常交流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思政元素融入病理学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和分析。授课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思政元素融入病理学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更生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而且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有助于许多基础学科知识的横向交叉和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有师生提到,部分章节授课内容多而时间分配相对较少,导致案例讨论等无法充分展开,或者进度较快,学生课堂上无法消化吸收。因此,我们在新一轮课程安排中,更加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OBE理念的课程设计,除了课堂上安排学生展示或小组讨论外,还在实验课中安排病例分析及涉及思政内容的思考题及学生互评环节。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体会及思考
我系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历来重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顺应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要求,结合系列文件要求,我系教师一直致力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病理学教学体系。本科生病理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智慧教学工具,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多途径、多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科研思维及人文素养等,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自身也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师生协作,共同成长。
综上,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病理学专业课程中,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医学生专业素养、能力素养、科研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医学专业教育中,达到融盐于水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