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防治研究浅析

2023-01-02张润云倪青张新菊白煜冯春鹏苗建英楚喆悠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素问骨质疏松症骨质

张润云,倪青,张新菊,白煜,冯春鹏,苗建英,楚喆悠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53;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内分泌科;3.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4.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还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2]。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防治目标包括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丢失;避免跌倒和骨折。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指尚无骨质疏松但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应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和治疗:指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防治目的是避免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及多类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果将骨质疏松症治疗节点提前,依据中医理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中医药可发挥很好的作用。

1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中医学文献中无骨质疏松之名[3],按骨质疏松症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中相近的病症有骨痿[4],见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仅感觉腰背酸软无力的骨质疏松患者(“腰背不举,骨枯而髓减”);骨痹,症见“腰背疼痛,全身骨痛,身重、四肢沉重难举”。中医典籍中还有许多病证、症状可涵盖其中。

1.1 骨痿 《素问·痿论》“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肾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下经》“骨痿者,生于大热也。”《难经·论经脉十四难》“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医方考》“腰脊不举,骨枯髓减者,枯涸之极,肾主骨,故曰骨痿”;《东垣试效方》“如膏粱之人,久服阳药,醉以入房,损其真阴,肾气热,肾气热则腰脊痛而不能举,久久髓减骨枯,骨枯发为骨痿”;《医林绳墨·腰痛》“盖肾虚而受邪则邪胜,而阴愈消,不能荣养于腰,故作痛也。设若肾伤而不治,气虚而不补,久之精竭水枯,腰脚沉重,而成骨痿者矣。”

1.2 骨痹 《素问·气穴论》“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中藏经·论痹第三十三》“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肾则名骨痹。”《诸病源候论》“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疼”。

1.3 骨枯 《备急千金要方》“骨应足少阴,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滑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骨也……发无泽者骨先死。”

1.4 骨蚀 《脾胃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

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脏腑理论研究认为,五脏中肾藏精、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素问·痿论篇》曰:“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素问·六节脏象论》:“肾其充在骨”。肾元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养精,精血同源;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藏泄互用,相反相成;肝肾阴阳,相互资生,互涵互用,肝肾同源[5],肝血不足则精失所养,肝肾精亏或阴虚失养,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灵枢·决气》:脾胃运化正常,则肾精得其充养。若禀赋素弱,或长期饮食不节,或病后调养失慎,或劳倦失度,或忧思日久,皆可以导致脾胃虚弱,失于运化则津液不布,久之肾精日涸,渐致髓减骨枯。脾主四肢肌肉,若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则肌肉失养,日久瘦削无力,甚至痿废不用,骨骼失去肌肉的支撑,则愈加骨弱难支。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6],先后天互为滋养。肾阳不足则火不生土,累及脾阳,脾阳不振,精微难布,亦终累及肾阳,若年老虚衰,或久病耗气伤阳,或寒邪直中,或久泻不止,皆可损伤脾肾之阳,导致温煦不足,骨肉失养,渐至骨骼痿弱,四肢无力。肾虚血瘀互为因果,常相兼为患。若禀赋素弱,或久病及肾,或年老肾气渐衰,或房劳耗精伤气,皆可使肾中精气亏虚。肾气虚馁则血脉鼓动无力,脉络日久生瘀;五脏六腑之精受藏于肾,瘀血停滞,则经络受阻,肾精更难充养,骨髓不满,骨骼失于濡养。

综上所述,中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脏腑学说、气血阴阳为要,涉及现代医学内分泌神经、免疫、生殖、代谢等多种功能[7],而且中医学之“肾”对人体生长、发育、壮盛、衰老及繁殖等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3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是提高骨密度,改善症状和预防骨折发生,目前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多类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1]。但临床应用过程中,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依从性均有不同,尤其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中医药(传统医药)具有整体调整、改善脾胃功能作用,发挥其优势,同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治疗节点提前到初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中医药可发挥更多的优势。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全面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根据中医药“肾主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肝肾同源”“脾主肌肉”及“气血不通则痛”的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补益肝肾对于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8]的预防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素问·痿论》专篇论述五脏使人痿,阐释“骨痿”“痿躄”“脉痿”“筋痿”“肉痿”,并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也”的治疗原则,治法“各补其荥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基于经络学说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埋线疗法、艾灸[9]等均可通过对机体从整体多脏腑多靶点进行全面调整,调节脏腑气血、舒经活络,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传统健身功法: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发展实践历史,是传统非药物保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尽数篇》认为:“形不动则精不流,……处足则为痿。”孙思邈云:“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重视鉴别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做到不误诊不漏诊;注重个体化诊疗,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禀赋、不同体质、不同并发症/合并症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四诊合参,分析其病因是否感受外邪或脏腑虚损或有无痰浊瘀血、寒湿、湿热等兼挟症,或标本同治,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进行辨证治疗;要结合现代医学之“病”-临床表现之“症”-因机证治之“证”及实验室检查微观之“症”对本病形成“病-症-证-治”结合新的诊疗方法及体系[10]。中医药诊治疾病有其自身特点,独特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绝非简单的中成药罗列!

中医理论诊治疾病重视整体观、恒动观。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动态观点诊治疾病,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为治疗目标;辨证论治为治疗疾病的核心,注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虚实实在疾病治疗中的分析应用。

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治中目前存在辨证分型标准尚未统一、中药的服用携带不便、中药质量的不均、针刀等治疗方法难以接受等问题,以及中药可能带来的肝损害、肾损害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且将中医各种治疗方法推广普及,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药诊断治疗标准,需广大学者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素问骨质疏松症骨质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