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与启示

2023-01-02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苑铭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考查

曲靖市第一中学 高苑铭

202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命题关注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应用性和整合性,注重教考衔接,全面考查考生学科综合素养,体现出守正创新、稳中有变的整体思路。本文在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对2022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试题(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的命题特点与导向引领进行评析,进而得出高考备考启示。

一、整体设计:守正创新,稳中有变

1.凸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为高考命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综观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均贯彻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目标,围绕“四翼”的考查要求,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四个维度的考查层层深入递进、内在逻辑明确。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选材积极回应时代热点,内容博古融今,贴近民生世情,具有立意高度与价值深度,体现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导向。因2022届考生高中学习阶段都处在疫情之下,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整体试卷结构、试题难度、题型设置保持稳定,均为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五个模块。试题选材加大思想容量,重视以文载道、以文化人。

2.命题创新形式,不拘一格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创新试题形式,材料文体与组合形式多样态,以防止试题模式化。现代文阅读材料涵盖政论文、科普文、学术论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专著导言等文体,选材呈现出跨学科、综合性特征,文体组合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减少客观题比重,除正确使用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补写句子、赏析修辞表达效果、长短句变换等传统考点外,增加了类比分析、人称使用等考查内容,加大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含量的考查力度,以减少死记硬背和“训练窄化”现象。文言文阅读继续拓宽选材范围,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史传文与纪事本末体。全国甲卷、乙卷更体现出向新高考过渡的特征,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将小说与纪实文学进行多文本组合,借鉴了新高考试卷的选材与组合形式。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将坐标系融入题干,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图文转换能力。整体来看,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创新形式,不拘一格,符合语文学科逻辑与学习认知规律,也保证了较好的区分度。

二、能力聚焦:纵深阅读,多维考查

1.学科核心素养导向

2016年9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体系已成为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变革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和引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四个维度的综合体。2020年以来,建构于“高考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高考命题,呈现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特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立足点与根本点,灵活设计“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情境任务。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继续加强对考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思维能力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考查。例如,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第11题从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考查过渡为对文言词语、文化常识的综合考查,或是辨析文言词语古今意义,或是关联教材进行比较,是高考评价体系视域下情境性、理解性的识记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对成语、语病的考查,由选择题变为主观题,从侧重近义词语用法辨析的考查转变为侧重成语积累与运用的考查,从侧重语病辨析的考查转变为侧重查找并正确修改语句的考查,既关注考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又注重其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聚焦中国传统叙事学,新高考Ⅱ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聚焦中华典籍的翻译问题,将“信息提取等基础思维能力”考查,“逻辑推断、评价和探究等高阶思维能力”考查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和阐发、价值观的引导相结合。

2.深化基础,注重教考衔接

作为“双减”政策发布以来的首次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更强调试题的基础性与综合性,重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试题在材料选择上注重呼应教材内容,如全国甲卷以多文本组合形式,选用袁隆平的科技论文《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和对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方法进行总结的《科学研究中心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选材具有学术视野高度,并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新闻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巧妙呼应,彰显崇尚科学、探索新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精神。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王愿坚的《支队政委(节选)》,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冯至的《伍子胥》,两位作家在高中统编教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均有涉及。全国甲卷与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均出自《战国策》,其中,甲卷对张仪智胜百万雄兵的选材与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的社会历史背景直接相关。其次,题干设问和答案设计与教材建立链接,如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第3题D项将材料文本的“流动视角”与人教版必修五《林黛玉进贾府》一节的叙事视角相关联。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由某一位作家作品拓展到其他作品,或以同类成群,或以异类相比,以求同辨异,考查考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全国乙卷古代诗歌鉴赏将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体味诗人排遣离愁方法的差异。新高考Ⅱ卷古代诗歌鉴赏将李白的《送别》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比较,品析两诗末尾两句的表达方式,古代诗歌阅读侧重言意理解、鉴赏评价的考查趋向较为明显。教考衔接的命题形式,突出了“学科内容的基本性、通用性及情境的典型性”。

3.因文设题,强调综合性与开放性

在取消高考“考试大纲”以来,高考语文命题突破了“因点设题”的命题程式,而呈现出因文设题的命题导向。因文设题是“不以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文章的共性知识为目标,而以考生是否能把握文章的个性特征为指归”的命题方式,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关注,以及“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的命题指导原则相契合。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较以往更加强调综合性与开放性,通过创设真实、开放甚至跨学科的、综合的典型情境,建立与生活世界、学科世界的关联,题目设问更加灵活。例如,新高考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4题改变以往对论证思路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材料一的理论对社会现象加以分析,考查迁移运用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摘编自冯至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试题要求考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的文学效果,鼓励考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审美趣味,阐发个人见解,进行发挥和创造。古代诗歌阅读第16题要求结合词作内容,简析作品蕴含的做人之道,给予考生一定的发挥空间,有效避免答题“套路化”。

三、备考启示:读写两翼,筑牢根本

高考评价体系视域下的高考备考应基于语文学科逻辑与学习认知规律,以“思维为主线,读写为两翼”构建语文知识基本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完成系统化知识建构。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要研出“深度”,围绕学习任务群,在“典型情境”中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厚实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思维素养,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涵养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既重视教材文本研习,对教材内容有效整合、归纳,对经典文本作切实分析,发现文本的个性与价值,在探究文本情感与价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又要由“文本内”延伸到“文本外”,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引导学生将文本的言语经验运用于实际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相整合,以聚合性思维鉴赏语言表达,以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扩展写作技巧,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互动。让阅读与写作真实地发生,筑牢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根本,才能从容应对高考的变化与创新。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